《金陵十三钗》人性的本质与救赎!

  片讲述的是1937年日军破南京城后,教堂里的几个神职人员,一群躲在教堂里的大家闺秀女学生,13个逃避战火秦淮河畔的风尘女子以及6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国军士兵,共同面对南京大屠杀的故事。是的,又是南京大屠杀背景,同类的电影层出不穷,且褒贬不一。张导对画面的讲究和大场面的调度在国内是顶尖的,稍有不足来自于对剧情的把握和人性的挖掘,但这跟剧本编剧等因素密不可分金陵十三钗所讲述的是在民国时期十三位侠肝义胆的舞女用自己的生命来保护二十位女学生。毎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结局。比如,一个大学生的爸爸当了汗间,这让女大学生很生气但是女大学生的爸爸是因为爱女儿。他也不想当汗间啊。可以看出夫爱是伟大的。金陵十三钗的女主人公-玉墨。当日本人请女大学生去唱歌得时候,玉墨知道这次去凶多吉少,便带动起她姐妹们来冒充女大学生来为日本人唱歌。以让女大学生平安得离开南京.........

  我在两幅图里徘徊了很久 ,不知道选择谁——第一张有一种深沉的悲凉感,第二张有一种浓郁的救赎感。在整个金陵十三钗中躺着尸体又残破的街道与神圣的教堂贯穿着全片,杀戮的悲凉与真善的救赎始终是全剧最高的亮点——至少我是那么认为的,最后便都用了。对于青楼与妓女,一直是亘古不变的热门话题,如果一定要形容,也许是放荡的高贵。从孔尚任的《桃花扇》到今天的《金陵十三钗》,作者们似乎都习惯了用最卑贱的身体来完美一个最高贵的灵魂,而我们步在喧嚣的尘世,看她们如何演绎那些绝望的决绝。一如李教官的士兵以血肉之躯抵挡坦克的时候,浦生在地窖一分分磨掉生命的的时候,李教官坠下城楼也带着拯救的希望的时候……“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是故事的起,这也是故事的止。她们的到来,让一个简陋的地窖霎时变得如同他们的秦淮河,充满了女子的胭脂味和嘈杂我偏爱一种安静,偏爱在安静里寻求所谓的救赎,我欣赏她们在乱世也可以活得那么泰然,那么活色生香,不说临危不惧,至少风情万种。 每一个秦淮河的女子,哪一个不是背负着一种别样的辛酸住在青楼,只是我们什么也看不到,就算最后,也仅仅是钦佩她们无畏。在中国,五千年里酿就的不仅是那种坚韧的民族情怀,还有强大的阶级观念和强大的贞操观。如同玉墨在最后说的一样——她们去,如果能活着回来,她们还可以凑合着活下去;而那些女学生就算活着回来也未必能凑合着活下去。连她那么骄傲的人,骨子里也是盛满了无奈和卑微的。这样的女子,如何让人不爱,如何让人不怜惜。

  唐朝诗人杜牧的那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应该算是骂妓女最狠的话语了,但是看了《金陵十三钗》,我想,我们再也不要说“商女不知亡国恨”吧。 与南京大屠杀这种真正的亡国之恨相比,晚唐黑暗的政治对于人们来说能算得了什么。 晚唐的黑暗,并未影响到人们的生命、生存。难道因为政局如此,商女就不需要生活了吗,不需弹唱以取悦于客?!难道要他们谋国事?这样说来,当时朝堂之上的臣子,乡野之中的男儿竟连妓女都不如?如此的政治局面是谁造成的。是这些不忧国事的妓女吗? 自古笑贫不笑娼,不是走投无路之人,谁会一脚踏入这没有回头的境地! 即使踏入进去,谁又会泯灭了良知。 当时,并未影响我们普通大众的生存,而我们依旧需要自食其力,继续生活。

  再看《金陵十三钗》,在南京屠城的亡国之恨中,她们都在做什么。她们的确应该感谢英格曼神父等人收留了她们,但是她们没有任何的理由和义务去代替那些学生。相反,是英格曼神父和这些学生的举动加速了他们的悲惨命运,在死寂般的南京城,正式她们的歌声,一步步加速了最终命运的到来。她们在为南京,为死去的人而绽放歌声,不怕引起日本军的注意,哼哼,看似是多么不惧生死的行为,甚至让我们佩服她们的勇气,但是,当日军“邀请”这些女学生去庆祝圣诞时,当十三位窑姐主动代替她们时,为什么没有这种大无畏的勇气了呢,为什么不勇敢的站出来充满鄙夷的对她们说“我们不需要你们这些下贱的妓女来代替我们,你们不配”?这时候为什么不说了呢?因为美国教堂的庇护,他们就要代替你们吗? 其实小说中对这是十三位窑姐如何大义凛然,如何英勇的站出来并没有多做描写,只是她们简单的几句话,就让我们感动不已玉墨:“他们不是要听唱诗吗?白天就骗不过去了,反正是晚上,冒充女学生恐怕还行”喃呢:“她们天天唱,我们天天听,听会了”玉笙:“调子会,词不会,不过我们的嘴都不笨,依样画葫芦呗”红菱:“没福气做女学生,装装样子,过过瘾”。。。

  就这样,这十三位身带各种利器的窑姐代替了女学生,去“庆祝圣诞”,故事至此,嘎然而止,后面的命运不必多说。所以,不要再说什么商女不知亡国恨了,那不是亡国,南京屠城才是。还有,故事中还涉及到教堂的神父,女学生,几位逃至此的受伤的国民党士兵等,各个人物鲜明,除却那些不谙世事的女学生,我最不喜欢的却是为所有这些人提供庇护的教堂的英格曼神父和阿多那多,为女学生提供庇护是他们应尽的职责,就像消防人员有救火的职责。为妓女,士兵提供庇护是义举,即使百般犹豫,也让我们看到他们形象的光辉,但是,故事的最后,却让我看清他们其实并非善良。他们没有平等的看待生命的价值,没有尊重每个人活着的权利,甚至是为尽到自己保护学生的本分,而庆幸这些妓女来代替她们,让我看到他们人性的卑鄙之面。 就像我国之前在处理交通肇事撞死人案件时,如果撞死的是农民工等就会赔很少钱,如果是城市人就会赔较多的钱,因为他们为社会创造的经济价值不同,但是我们却没有平等看待每个人活着的权利,而这是平等的,不能以身份地位来衡量。 真是荒唐。 所以这部戏女学生和神父是配角,其他都是主角,即使是教堂的看门人也比神父高贵。

  最后,其实并非只有十三钗,是有十四位妓女,还有一位叫豆蔻的小姑娘,只不过是提前了自己的命运。所以不要再说,商女不知亡国恨,这盆脏水已泼在她们头上太长时间了。在面对大义之时,所有人都有良知,当然包括妓女,她们甚至更精彩。

  一个本来有很多情节可以展开的电影,最后被貌似很强大的场面和确实挺血腥的场面勉强拖着半死不活的将就着走了下去。。。。有点惨不忍睹。本人好点评缺点,本质还是希望国产电影能够更上一个台阶,至少不要输给棒子,以下主要列举电影2个最大的缺点。喷子做日常或者打了鸡血的伪爱国主义文艺青年请绕道。缺点1:男一号内心和行为的转变,描写乏术,人物形象刻画很无力。不管是什么背景,一个人从浪荡不羁到变身正义和勇气的使者,或者说道德行为高尚的father,可以有很多情节或者小故事来表现。这种描写最能展现演员和导演的功力。但是,影片带给大家的只有小伙子一下子就从和性工作者打情骂俏飞跃到了冒死保护中国小朋友。实在看不到主人公内心的转变过程。 尽管影片笼罩着谋子和蝙蝠侠的光辉,但男一号的差劲表现和情节的设置,让人实在难以认同。也许,找克里斯蒂安来扮演这个富有内涵的角色,确实是一个错误。其实黑暗骑士中已经可以看到,蝙蝠侠的外强中干完全不是小丑那张极富张力的脸的对手。

  缺点2:啥都要说的清清楚楚的,你就不能当观众是成年人?为啥所有的话都要让演员噙着眼泪,哭哭啼啼哼哼唧唧的说半天?影片的整体节奏被破坏不说,最大的问题是这样的表现形式真的不够美。拜托谋子你就不能和编剧,摄像一起真正动动脑子,设计出精炼的场景和动作将人物的内心和局势表现出来??这不是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年代了,演戏主要靠动作而不是搭台唱戏啊~~~~6亿投资啊,那是1亿美元啊(据说),而且这个片没有那么多植入广告的要求,资方和观众就希望要一个真正可以冲击奥斯卡的中国电影。然而快乐总是短暂的,事实常常是事与愿违的,满怀希望的我最终失望的离去。 其他的缺点也不展开了,开头那些大场面阻击战,莫名其妙的神枪狙击,还有那个加一本正经的画外音女声配合中国大兵一字型冲坦克的画面。。。为啥最后男一号和女一号就非要来上一回,外面还等着一群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的围观群众~~我只想说,这些内容和全片故事实在形同陌路,可有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