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五星,豆瓣一星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作者晓通,36氪经授权发布。
豆瓣大概很委屈。
从节后开工第一天开始,安卓和苹果两端的应用商店内,大量用户给豆瓣App打上了一星的差评。
在苹果App Store中,豆瓣App评分显示为4.7分,分数下降尚不明显,但最新评论大部分都是一星差评。在安卓平台,一时间大量涌入的差评让豆瓣App的评分一度下降到1.5分。
从差评的内容可以看出,这次突然而集中的一星评价来自于《流浪地球》的观众。
毫无疑问,《流浪地球》是2019年春节档最成功的电影。上映8天,票房超过26亿,被誉为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至于评价,《流浪地球》的豆瓣电影评分是为7.9分(截至2月12日晚),好于86%的科幻片。但在电影上映之初,其评分最高达到8.4分。
促使影片粉丝冲进应用商店打分的直接原因,就是《流浪地球》评分的下滑。
在豆瓣的热门短评中,《流浪地球》下面点赞数排名的前十条有五条是一星的差评。批评的声音大多集中在吴京的演技,叙事流畅度,剧情设置等方面。
对于一部现象级影片来说,评分经历高开低走并不是稀奇的事情。今年夏天上映的《邪不压正》,豆瓣评分从开局的8.2一路下滑至7.0分。电影上映之初,评分观众的样本数量较少,分数带有一定的粉丝倾向,影片评分通常会比较高。
打分向来是完全主观的行为,如果只是就事论事,讨论影片的质量和优劣,差评也无妨,真正让影片粉丝愤怒的不仅在于差评。
在《流浪地球》分数开始下滑的同时,陆续有人爆料出现有人花钱买高赞点评改分的事件。
这里涉及到豆瓣电影评分机制的一个小bug。一个用户发表影评后,其余用户可以在其影评下点赞。点赞越高的评论,在热门榜中位置越靠前,也越容易被用户看到。
但是bug在于,发表评论的用户可以更改评分,可以从五星改为一星,也可以从一星改为五星,但是用户的点赞却无法取消。
这就意味着,我点赞的是一条五星好评,但是后来却发现成了一条一星差评,我的赞还无法取消。
因为有类似事件的爆料,《流浪地球》粉丝认为豆瓣的评分被污染,影片分数下滑也是被恶意攻击导致,所以才引发了对豆瓣社区的不满,认为豆瓣在这个问题上处理不力。
逼得豆瓣电影在12日发布公告:
经查,并不存在传言中“高赞好评被收买改为差评”的情况。豆瓣电影工程师统计了目前《流浪地球》的前500个热评(高赞评论),仅有4位用户有过跨分数(非相邻分数)修改评分的行为。
12日晚间,豆瓣官方社区运营账号“豆嬷嬷”发布另一则公告,处理影视讨论区的违规内容2440条,禁言用户47人。
评分问题暂且告一段落,本次事件中,更耐人寻味的问题是,为什么《流浪地球》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换句话说,《流浪地球》产生的口碑撕裂,背后到底是因为观众之间的审美差异,还是价值观冲突?
和同期的《飞驰人生》《疯狂的外星人》《新喜剧之王》三部影片相比,《流浪地球》在前期并不被视为一部有较强竞争力的作品。毕竟其他三部在宣发上的噱头比《流浪地球》更吸引人,韩寒、沈腾、黄渤、周星驰四位,每一个人都是自带流量的明星。
相比之下,《流浪地球》本身的科幻题材并不是贺岁档的常客,导演郭帆也不为大众熟知。在这样的情况下,《流浪地球》能够一路逆袭成为春节档最大赢家,影片本身质量是最重要的因素。
盛誉铺天盖地而来,对电影本身是好事,但渐渐出现了一些变化。
首先是《流浪地球》本身被附加了过多的意义。在许多影迷眼中,《流浪地球》不仅是中国第一部硬科幻电影,也让2019成为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
除此之外,影片中各国人民团结一致对抗灾难的情节,逐渐让很多忠实影迷产生实在的民族荣誉感。
2月7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转载“北美留学生日报”的文章《果然,能拯救地球的,只有中国人》,阅读量很快达到十万加,带动了包括《中国日报》《世界华人周刊》等媒体平台在微信端的转发。
《流浪地球》所代表的意义已经超过了影片本身。影迷的评价也开始跳脱影片质量,上升到情感和道德评价的层面。
评价文艺作品本应该基于作品质量。但有的观众因为反感吴京,给整部影片打出了低分差评,这种选择本身无可指摘,毕竟你作为一个观众,完全有理由给电影做出任何主观的评价,只是对于电影本身来说,不太公平。
抛开价值观之争,这次《流浪地球》的互打低分冲突也反映出,如今的电影评分机制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比如所有的评分都无法验证,打分用户是否真的看过电影。有网友曾经提出晒票根才能打分的措施,但操作起来成本太高,可行性并不大。
由此就衍生出了所有评分机制都不可避免的水军问题。如何保证评分在最大程度上体现用户的平均意志,不仅是豆瓣,也是所有公开评分机制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其实关于豆瓣评分的规则和水军刷分等一系列问题,豆瓣创始人在2015年发表的《豆瓣电影评分八问》中做过一次完整地解答。阿北在文章中提到:“所有电影都有众口难调的问题。最好的不是所有人喜欢的,所有人喜欢的不是最好的。”
人对一件事情有感情投入,或者有明确爱憎的时候,会投射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应该会有同感。这个当爹妈的都知道。“别人”汇总起来就变成“多数人应该“或者是“正常人应该”。看到有同感的时候我们感觉好,没看到的时候我们不是一下子能接受。你我都这样,没什么奇怪的。
在评分这件事上,看到评分和自己想法一致,觉得豆瓣靠谱,看到不一致,觉得豆瓣不靠谱。这种反应也正常。但“豆瓣”后面只是很多个“别人”而已,不多不少。你和别人平均看法不一致,可以冷静下来再下结论。未必别人不正常,也未必背后有阴谋。这也不一定是坏事,大众经常是错的,至少你是有主见的。
去年,《逐梦演艺圈》导演毕志飞公开指责豆瓣评分不公,豆瓣选择将毕志飞告上法院。正如阿北所说,提供评分服务需要保持中立和独立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没有什么值得标榜的地方。
对豆瓣电影来说,需要的是更新技术手段,防水军防刷分,尽最大可能保证评分具有权威性和参考性。另一边,更重要的是,广大观影群众对打分这件事的理性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