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经济学”成败能更好看清不可思议的国度,五年改变印度多少
钱 峰
下月,印度将拉开议会选举的序幕,这也是近十亿印度选民对这届莫迪政府的期末大考。5年前,戴着“莫迪经济学”在古吉拉特邦成功的耀眼光环,莫迪领导印度人民党胜选爆冷,创造了30年来成功组建单一政党多数政府的政治奇迹。5年后,评析“莫迪经济学”的成败得失,或许能更好看清世人眼中这个“不可思议的印度”。
“莫迪经济学”源于莫迪执政古吉拉特邦12年的成功经验,其目标是打造“新印度”,核心是加速发展,手段是优化劳动力、资本、资源、技术和制度等增长要素,打破常规,强力改革,释放潜能。莫迪执政该邦期间,古吉拉特从一个经济表现平庸、能见度不高的邦,一跃成为全印度经济增速最快、外贸出口最多、基础设施发展最好、行政效率最高的邦。
执掌中央5年来,莫迪大刀阔斧地推出了“印度制造”“数字印度”“智慧城市”“清洁印度”“季风计划”“环印工业走廊”“废钞令”、统一商品服务税等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举措,虽然多项措施各界褒贬不一,尤其“废钞令”和统一商品服务税实施初期引发社会和经济不小的混乱,但从数字指标看,“莫迪经济学”成绩亮眼,实实在在提升了印度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可见度,可以成为其成绩单上的一个高分。
2014年至2018年,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为7.4%、8%、7.1%、6.7%和7.4%,年均增速达到7.3%,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发展最快的国家,并于2017年超过法国,跃居世界第六经济大国,与排名第五的英国也相距不远。5年间,随着印度对外开放力度加大,行政审批手续的明显简化,外国直接投资快速增长,2015年和2016年连续成为获得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在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调查中,印度名次上升了53位,达到历史最好的全球第77位。孟买股指由莫迪就职之初的24374点攀升至当前38024点,上涨56%。这些数字似乎都表明,“莫迪经济学”已带领印度走出了国大党辛格政府后期数年的停滞,再度重返梦寐以求的快车道,实现了一直想但却始终未有的“经济增速超越中国”之梦。
客观评价,“莫迪经济学”的不俗成绩单离不开以居民消费为主体的消费驱动、印度对外贸易和对外资依存度较低、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连年下降等内外因素,但一些改革举措确实瞄准了长期制约印度经济发展的弊端,做了好些多届政府想做但没有做、做不了的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
以制造业为例。受“基础设施薄弱,精英人才涌现”这一具有“印度特色”资源禀赋结构的影响,印度以软件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发展迅速,多数年份服务业产值占到GDP的50%以上。而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由于能源、道路、铁路、公路、港口和通信等基础设施落后,政府干预管制多、行政效率低下以及民营外商准入条件苛刻,印度制造业长期徘徊不前,不仅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科技能力提高的巨大短板,而且也难以为这个劳动力众多的人口大国创造充足的就业岗位。得益于“印度制造”计划以及一系列改善营商环境措施的配套推出,印度制造业5年来明显提速,2014年至2018年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6%、10.2%、8.9%、9.1%和6.9%。不少经济学家称赞,“印度制造”虽然刚刚起步,但大方向是正确的,表明印度决策层正在努力补上此前被多届政府忽略或难以推进的工业化科目,助推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今后将会不断显现。
但正如前总理英迪拉·甘地描绘的那样,“印度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无论从哪一面看都是真实的”。在“莫迪经济学”光鲜亮眼一面的背后,掩盖不住就业岗位不足、贫富悬殊巨大、农业农村凋敝、行政效率低下、发展征地困难、财政赤字庞大等另一面。印度并非莫迪当年治下古吉拉特邦的简单“放大版”。在联邦体制、多党政治、地区差异、官僚习气、宗教特性和民族文化等因素的交织影响下,即便是莫迪这样的强人,也难解决许多长久存在的经济社会难题,甚至有时会在巨大的坚墙前被迫止步。
以就业为例。印度全国65%的人口年龄低于35岁。这既是令其他任何大国都羡慕不已的发展红利,同时也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印度每年需要新创造1000万至1200万就业岗位满足需求,而迄今印度约有30%、大概2.5亿的青年人口属于未就业、未受教育、未受培训的“三非”人口。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使机器和软件可进行更多IT辅助工作和后台任务,而这些正是过去美欧公司鉴于用工成本优势外包给印度的。这种趋势已迫使印度多家IT企业大幅裁员,由自动化和智能化引发的“白领”下岗冲击波在印度比其他国家更为严重。在巨大的存量仍待消化的同时,2050年新就业人数还可能将增加2.8亿,政府的压力可谓山大。
扩大就业离不开搞活经济,刺激投资。但长期以来,印度的《工会法》和《工业纠纷法》极大抑制了企业活力,再投资难以发展壮大。今年年初,莫迪政府为此出台改革措施,修订《工会法》,试图给予私营业主更多用工自主权,并将部分公共部门私有化,以期提升经济活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此举却引发近2亿民众参与的全国性大罢工,让莫迪深陷舆论漩涡。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解决好“兼顾公平与效率”这一世界级难题,印度未来之路难言轻松。▲(作者是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部主任、中国南亚学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