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能让人开心,还能让人揪心——《半个喜剧》
周末看了开心麻花的新电影《半个喜剧》,《驴得水》的原班人马,7.7分。很喜欢这个恰如其分的电影名字,半部用来搞笑,半部用来反思
扎实的搞笑逻辑,开门见山的戏剧冲突,渣男、室友、误会、错位、反转,是开心麻花熟稔的套路。胜在逻辑上,不是说这个“富二代婚前骗炮、屌丝舍友怒接盘”的荒诞故事很符合逻辑,而是人设与矛盾冲突很自然,在话剧舞台一遍遍打磨的本子和笑点足够过硬。
让观众开心,当然是喜剧的出发点。今年在北京看了两次开心麻花的现场,一个是《窗前不止明月光》,一个是《贼想得到你》,笑点密集,特别是后者作为年度大戏,已经开始在话剧舞台吊威亚、伪特效,极力讨好观众,努力值回票价。
让观众开心,天经地义。《半个喜剧》不但做到了让观众开心,也做到了让观众揪心。这应该是创作者们的执念,非要把喜剧拉回现实,就如同《驴得水》。也使得电影本身更有意义。
从男主角的视角看,此时面临的两难选择,一边是有一个国企老总的父亲的好基友,稳定的工作、可预见的将来、北京户口,一边是算不上非常靠谱的女孩和不确定的未来。女主(任素汐)很不理解。他和任素汐说,“你们不懂我们小地方来的人,你生在天上了,我生在水坑里了”。
这就是社会,这就是现实。我能理解他这种感受。前段日子看望北漂的哥们,三十多岁,离开妻儿,离开二线城市,离开工作上的舒适区,去住二人宿舍、去熬夜加班。纵然前途看似光明,每一步的攀登也是无比艰辛的。
社会阶层的上升是社会的动力。而借用女主的视角,电影更深刻的意义在于探讨规则。她从不撒谎,直来直去,行长让她违规办事她不肯。客串的常远点题说,“这个社会是有规则的呀,你得适应”。
为什么去适应规则?因为主动适应规则会受益。豆瓣里有人问为什么非要在好基友父亲的公司工作,年轻人可能不理解体制内“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概念,那绝对不是少奋斗几年十几年的问题,而是“人生的天梯”。
这种规则,很难与公平正义联系起来。人人放弃操守,主动适应规则,规则才会大行其道。然而,适应这些规则的受益人,往往会在更高维度上成了受害人,或者在其他领域成了碰壁人。就像女主说的那样,“今天你能为了工作,明天就能了孩子上学”。
其实想想很好笑的,我们的家长在孩子小时候要求他诚实,等到长大成人了又要求他圆滑,就像“上学不准恋爱,毕业立马结婚”似的。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社会风气不好的时候,没有人觉得自己为这个所谓的规则贡献过多少力量。
任素汐对这个角色的把握很到位,那种困惑和无力感令人感同身受。她并不是“何不食肉糜”的理想主义,而是真诚的想坚持自己。坚持自己挺难的。本片导演在巡演的时候说,如果你一直一直不妥协,就会遇到志同道合的人。
我觉得,遇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人很重要,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更重要。只有抬头看星空的人了,这个世界才能更加友好。
看到影片中段时,我曾自以为是预测合家欢的结尾,诸如男主唱歌被星探发掘、一夜成名,好基友父亲被抓、富二代人财两空,等等。然而,并没有。现实就是现实,并没有媚俗或幻化。
表面上是喜剧,探讨的确实一些很沉重的命题,也没有给出答案。看这种电影的好处在于,能够在乌漆麻黑的影院,在笑声的掩饰下,直面自己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