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4》的完结会是功夫片的落幕吗?功夫片的时代符号袁和平
咏到梅花桩法妙,春生桃李艺林香。——叶问
《叶问4:完结篇》的上映,标示着“叶问”这个系列的终结,从商业的角度来说,叶问系列电影是成功的。
我认为《叶问4》还算是为这个系列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整体来说在水平线以上。
叶问系列的第一部应该是整个系列的巅峰,无论是从人物刻画,故事剧情还是武打动作,无疑为整个系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一作商业上的成功才能引出11年的宗师故事,两代人的传奇。
比较欠缺的应该是《叶问3》,除了“暴打泰森”的那个桥段,几乎让人有些没印象了。《叶问4》和《叶问2》属于一个水平,而作为完结篇,多少还得承担一些审美疲劳的后果。
在看完电影后,我最大的感触是,《叶问》系列结束了,甄子丹也明说了不会再拍功夫电影,而近年的功夫片,要么就是水平欠佳,要么就是像《师父》这样的叫好不叫座。
从中国开始,流行于世界的功夫片,会随着叶问系列的落幕而终结吗?
功夫片的开始
在功夫文化起源于中国的传统武术与武侠传说,最早的功夫片是1928年由旧上海明星电影公司制作的《火烧红莲寺》,而真正带领功夫片的热潮则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香港。
此时的香港,开启了动作片的时代,涌现了很多优秀导演。从早期李小龙的发掘人罗维,《南北少林》的导演刘家良,还有成龙,洪金宝这些“演而优则导”的功夫明星,然后则是叶问系列的导演叶伟信等等。
但是他们中的一个都无法单独代表功夫片文化,真正给功夫片打上烙印的则是武术指导袁和平。
如果仔细查看袁和平的履历,不熟悉的人肯定会被吓到。
1962年袁和平以《白蛇传》演员的身份进入演艺圈,在1970年在《疯狂杀手》开启了他动作指导的生涯。
1978年袁和平在制片人吴思远的支持下,袁和平从动作指导转型为导演,他指导的《蛇形刁手》也让成龙这个后来的功夫巨星真正的走入人们的视野。
成龙是武师出身,年轻时十分刻苦,早期成龙的动作风格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个人特色。
而在袁和平指导的《蛇形刁手》《醉拳》中,袁和平设计的武打动作便结合了成龙的戏剧武生背景,以辗转腾挪,巧用各种道具和地形,发挥他的长处。
这两部电影即是成龙的成名之作,也是在袁和平指导下,成龙形成强烈的个人风格,带有浓烈戏剧和喜剧色彩,最终延续至今。
八十年代后期另一名冉冉升起的功夫巨星则是李连杰。
把李连杰发掘出来的电影是大名鼎鼎的《少林寺》,当时李连杰只有十九岁已经蝉联了五届中国武术传统冠军。
《少林寺》的剧组是在一场国际邀请赛的现场找到他的,当时传统武术届对李连杰评价非常高:
“动若脱兔,静如处子,收放自由,线条优美,节奏分明。”
因为当时的导演张鑫炎并不是动作片出生,而功夫片发展初期也没有优秀的动作指导,所以李连杰在《少林寺》里面的武术动作都是由自己设计完成的。
可以看出李连杰不但有扎实的功夫基础,也有自己的想法与能力。当李连杰遇上袁和平后,也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发应。
1991年,李连杰赴好莱坞发展失利,回到香港主演《黄飞鸿》系列,在袁和平担任动作指导的《黄飞鸿男儿当自强》与《铁骑斗蜈蚣》中,让整个香港再次掀起了功夫片的热潮。
一个好的动作指导可以让演员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专心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黄飞鸿》系列一扫李连杰好莱坞的阴霾,在香港大红大紫。
李连杰与袁和平之间,也惺惺相惜,袁和平曾公开称:“李连杰是那个时代最好的动作演员。”
武术的意义
如果说黄飞鸿系列是李连杰的扬名之作,那么《精武英雄》则是李连杰的大成之作。
袁和平在《精武英雄》中设计的武术动作有传统武术“霍家拳”招式精髓,陈真致敬李小龙的拳击式的灵活脚步,日本第一宗师船越文夫的大成空手道以及“机器人”藤田刚的军队式杀招。
在《叶问4》这些经典的招数再次被重现,李小龙的截拳道被完美还原,而海军陆战队的空手道教头是一名生猛的空手道黑带,号称叶问系列最强boss的巴顿的现代系杀招以及咏春的传统武术的精魄。
无论是传统武术,中生代的空手道与截拳道,还是现代搏击的凶猛,袁和平都可以拿捏的很好。
在这个时代总是叫嚷着“传统武术没落,现代格斗术无敌”,可是大部分人都没有想过,全民健体式的武术,无论是中国传统武术以及空手道,跆拳道,泰拳这些世界上流传已久的武术流派,跟搏击场里的格斗技巧是两码事。
世界第一的格斗赛事UFC中,每一个顶级的格斗家都不是专精一种武术,很多人都是精通各国武术,最终集百家之所长站上竞技擂台。
UFC的重量级冠军“蜘蛛人”安德森以及“嘴炮”康纳都以李小龙为偶像,在李小龙生前,这些人可能都不认识他,这就是功夫片和功夫文化的作用——传播信念。
李小龙在影片中的戏份也充分说明了“两代传奇”的主题,但是戏份安排的也恰到好处,在一场街头巷战中充分展示了李小龙的武术特点,也完美还原了那段李小龙在空手道比赛中的表现。
同时也没有喧宾夺主,在叶问系列电影的初期,在普通观众心中,叶问这个名号是远远不如李小龙影响那么大的,很多人刚知道的叶问的时候也都是“李小龙的师傅”。
所以,影片处理李小龙就会非常小心,一方面故事的主体还是叶问,另一方面,功夫片中出现李小龙便会出现很多争议,必然导致抢戏。
但功夫片不是用来比较哪种武术最强,讲的是传奇的故事与传统武术的信念,实际上叶问在本部电影的真实年龄应该在70岁左右了,也不可能再上擂台。
袁和平的强大之处便是在完成当前故事的基础上,去设计合理的武打剧情和动作。
叶问在劝阻学校的学生时,出手非常有分寸,宁愿自己手受伤去挡铁门,也不愿意情急之下出手,而教训的时候也是揪耳朵,拧鼻子,打屁股这种“家长式”的教训方法。
很多人吐槽:叶问跟万宗华(吴樾饰)对打的时候是平分秋色,为什么最终万宗华输给了巴顿,而叶问怎么打赢了?
这就是袁和平动作剧情的设计,叶问和万宗华之间属于宗师切磋,当然互相留手,所以万宗华发现叶问有伤的时候选择单手对打,讲究公平,这就是宗师气度,武术风范。
而叶问跟巴顿对打之后,发现巴顿极为强横。吃亏之下已经不留手,甚至用了一些比如:“伤眼”这样的招数,最后依然受了很重的伤。
万宗华在电影中是太极宗师,但是袁和平设计的动作则跟我们想象中完全不一样,充满了刚猛招式与强攻对攻。
是袁和平不懂太极吗?不,袁和平是李连杰主演的《太极张三丰》和吴京主演的《太极宗师》的武术指导,可以说是影视剧中最懂太极的人。
《叶问4》是一个更加现代和写实的风格,所以万宗华的太极充分的表现了实战中太极的样子,同时保持了“接力打理,因势利导”的太极内核。
这种设计更加符合影片的风格,也告诉了观众,传统武术的实战与“养生锻炼”、“武术表演”是两个样子,也因人而异。
宗师的落幕
同样在近些年弘扬传统武术的大作,是李连杰的收山之作《霍元甲》,也同样讲的是宗师的落幕。袁和平在这部电影中的动作设计也非常有层次。
《霍元甲》中的前半段,为了表现贯穿全场的“宗师蜕变”,霍元甲争当“津门第一”的好胜好强,武打动作都以一往无前的取胜之道为主,而发生蜕变后,才形成了宗师风范,出手让三分。
与成龙和李连杰两位动作明显比,甄子丹属于次时代的动作明星,吴京则更要晚一点。
但是这两位都与袁和平合作过,吴京就不用说了,吴京的第一部电影《功夫小子闯情关便是袁和平指导,而上文提到的电视剧《太极宗师》则是吴京的成名之作。
跟吴京一样,甄子丹也属于大器晚成,早年与袁和平合作的《笑太极》、《特警屠龙》都是很优秀的电影,也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但是总归有点不温不火,这与香港当时动作片落寞的大环境有关系。
虽然这两位大红大紫的比较迟,但是前期与袁和平合作打下的基础,则为以后的崛起铺垫好了道路。
《导火线》与《杀破狼》让甄子丹真正成名,而成就甄子丹的则是《叶问》。
《叶问》对于甄子丹的意义在于成就了一个动作演员的“文戏”,《导火线》与《杀破狼》的动作堪称近二十年的巅峰,但是文戏则比较弱,即使到今天很多动作戏都堪称经典,但是甄子丹的角色却比较薄弱。
《叶问》系列则完全不同,传统武术虽然没有动作片那么容易让人肾上腺激增,但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巧招式。
甄子丹扮演的叶问,成为一种代表。在叶问第一部中,交代了叶问出身富裕人家的少爷,受到良好的教育。
所以甄子丹扮演的叶问有着一种儒雅和从容。叶问轻轻翘起腿坐在院子里,在人生的大起大落下下依然保持淡然的画面深深的映入观众的脑海。
经过国仇家恨,民族大义,叶问也从一个为国为民的一代宗师,走向了一个丈夫、父亲的丰满形象。
在前两部,叶问对于儿子和妻子的家庭戏份很少,这也跟故事的时代背景有关,战乱时期,小家庭的情感比较微弱。
第三部走过战乱年代,对叶问的丈夫形象进行刻画,把目光放在与妻子几十年大相濡以沫上,最终升华了这段经历过风雨的感情。
而《叶问4》,则更加聚焦在叶问与儿子的情感上,通过中国传统父子之间克制的感情,解开家庭互相理解包容的心结,也让叶问在“神性”的光环下,补充了人性的细节。
结语
《叶问》的故事结束了,中国的功夫片也走过大半个世纪,叶问与李小龙的两代传奇,也是中国功夫电影的两代传奇。
这几十年里,无数优秀的功夫片给我们这些普通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梦想,也让中国功夫的文化传遍世界。
无论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当外国人知道你是中国人,总会说一句:“Chinese gongfu(中国功夫)”,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功夫片的崛起,是中国人民族自豪感的体现,是告别屈辱历史的警惕,是再也不会被称为“东亚病夫”的标志。
或许功夫片真的有些老了,但是功夫片的魂,依然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