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与千寻》中,每个角色都有可爱之处,感情线很丰富
影片开始,小时候单纯对美丽画面和对爱情朦胧的憧憬,变成了现在对每个故事内容的思索。思考无脸男的象征意义,思考搭电车时站台匆忙无面的人群,总之思考一切童话世界和现实的映射。但是当影片看到最后,剩下的都是儿时夏夜望着月亮的幻想,以及极具质感的画面和音乐带来的震撼。在我看来,整个电影呈现的就是孩子们对所看到的成年世界的猜想吧。
我喜欢电影里每个角色的可爱之处,白龙的温柔和理性,从任性到坚强的千寻,因为害怕孤独而学坏的无脸男,还有青蛙服务生,锅炉爷爷,小玲,锅炉爷爷的煤球们,钱婆婆,帮助过千寻的不知名的神灵,变成老鼠的宝宝。失去了最亲的庇护,就更要独立起来,总有一天会遇到不是那么喜欢的事,不是那么喜欢的人,要坚强勇敢。千寻一开始其实是一个很胆小的小孩,她惧怕、反感新环境,在爸爸指出她的新小学时嘟囔一句"还是以前的小学好"。
在爸爸妈妈想进入"主题乐园"时多次恳求爸爸妈妈回去,还会因为"那栋楼在叫"而害怕得抱紧妈妈。但是,这样胆小的千寻,在经过与父母的分离还有工作的历练之后却迅速地成长为一个独当一面、临危不惧的人了。她会因为白龙受了伤而想办法去寻找钱婆婆拯救他,在面对危险、膨胀的无脸男的时候也面不改色。可说千寻已经脱胎换骨了。
其次,里面的感情线很丰富:有因为童年记忆帮助千寻的白龙,有心地善良的锅炉爷爷和可爱的煤灰宝宝,有看起来冷漠但实际上为千寻而担心的小玲,有因为千寻一个善意的举动就无条件依赖千寻的无脸男,还有看起来凶狠,实际上内心充满善良的钱婆婆,还有为汤婆婆阻拦千寻找父母而生气的所有汤屋工作者,在千寻成功认出父母时集体欢呼的这群人们。
在我看来,白龙与千寻的情感也算不上爱情,是一种特别独特的感情,宝贵而美好的情感,超越情爱的层面,这里的每个怪物或是人类都是十分美好的,让我看到人柔软的一面,像是棉花或是白云一样温暖与治愈,每个人都可能有伤痛但是都在努力情积极的生活。感情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爱上感情治愈自己。
而片中,所以由此可见,虽然看起来像是千寻闯进了神奇的充满危险的未知世界,但这个世界又是充满了爱意,让人看起来并不会觉得暗黑,而是心中暖暖的看完了这部电影。再者,不管是还没进入汤屋的景色,还是刚到夜晚汤屋过桥的景色,到汤屋内部繁荣的景象,到白龙带千寻去看父母穿过片片花海的景象,还有河中的样子,都是随便截一帧都够欣赏很久。
特别是电影后期,电车从水中穿过的样子,钱婆婆家前几站的样子,河面刚下过雨盛水期的样子,让我沉浸在美丽的景色中无法自拔,不得不感叹这是什么神仙画师,画面的配色光影能做到如此美妙。另外,印象比较深的是,看到千寻吃着饭团大哭的样子,听那一声声哭泣,真的突然心酸。到底还是孩子,受了委屈,尚能哭出声来,那哭声里满满的委屈,让人心疼。然而成为大人之后,其实很多时候是不敢也不好意思再这么大声哭的,会害怕别人发现,会害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