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最后两条短片为什么不按时间出场?

  国庆假期虽然已经是过去式,但国庆档电影三巨头还在院线发力,近几天的单日票房冠军依旧是《中国机长》拿下,但《我和我的祖国》前期票房有优势,截止上映第15天晚上22点,后者票房无限接近26亿元。

  《我和我的祖国》由七位导演共同拍摄而成,七个单元式的短片串联起了主创们对家和国的情怀,七位导演将镜头对准了大背景下的小人物,通过表现大事件对普通人的影响,完成自己对祖国的赞歌。

  电影中每个短片之间都特殊的转场,每个短片之前都有特定的人,用特定的笔,写出接下来要表现的大事件,最有辨识度的就是《前夜》的开头是用毛笔写的,而《夺冠》的开头是用小学生的铅笔写的,因为后者的主角就是冬冬和小美这两位小学生。

  同时几个短片都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但其中有两件没有正常排序,《白昼流星》讲述的神舟十一号返回舱落地是在2016年11月18日,但《护航》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是在2015年9月3日,这背后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

  首先,按照时间排序的话,《护航》确实是在《白昼流星》之后,因为《护航》的全部内容不仅有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还有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90周年的朱日和阅兵。

  朱日和阅兵画面是在片尾以纪录片的形式展现的,时间在2017年7月30日,观众们难免会错过,所以在时间顺序上,《护航》的时间线跟接近现在。

  然后,《护航》在故事层面上更适合放在最后,因为它有一个更自由的结尾。这个结尾可以接上最后的抒情片段,而且《护航》的故事停留在阅兵上,正好《我和我的祖国》就是在国庆档上映,由此也联动了今年的70周年阅兵。

  虽然文牧野执导的《护航》有不足的地方,比如小吕潇然跳下塔楼的画面有点不适合,但这个故事依然魅力十足,仅仅是宋佳饰演的吕潇然就已经很吸引人了。

  前面几个故事有紧张、有压抑、有感动、也有自豪,《护航》的片尾又重新感受了一遍以上的大事件,算是对这部电影的一个总结,让我们沉浸在爱国情怀中,感受让人自豪的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