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头条」从“狂热行动”到“精准狙击”,市场风暴下的宣发战正在打响

  文|石榴

  “初心”“情怀”。

  这是评论《航海王:狂热行动》时最经常出现的两个词语。它是“航海王剧场版系列”第十四部作品,也是《海贼王》动漫发行二十周年的纪念之作。

  作为承接动画和回忆的经典IP,周年庆总是令粉丝心喜的,值得他们为回忆买上一张电影票。但在饱胀的情绪背后,明确的粉丝向标签,似乎已经早早预兆了《航海王:狂热行动》如同前作的票房成绩。

  毕竟,在今年一众知名动画IP中,这种情况早已屡见不鲜。诸如《爱宠大机密2》、《玩具总动员4》、《愤怒的小鸟2》等知名动画IP续作接连在中国水土不服,在上映后口碑不达预期甚至崩盘,更有甚者在院线上演了“几日游”便悄无声息。接连失利的市场情况,一再证实着续作票房创新高的难度。因此,尽管粉丝向的续作有着一群极高忠诚度的粉丝群体,但硬币的另一面,这也意味着受众面的狭窄,与大众层面“出圈”的艰难。

  然而,就像电影中一再反转的故事发展,电影市场也总是奇妙的,而这种奇妙最大的体现就是出乎意料的种种不确定性。

  回顾《航海王:狂热行动》上映以来的成绩,或许不难发现,这部36小时电影票房破亿,总票房破2亿,轻松超越前作票房一倍之多的影片,在国庆档后的较冷大盘里,通过上座率和高口碑,在同期上映的两部好莱坞大片夹击之下打上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这场票房高潮,看似是优质动漫利用口碑蚕食市场的再一次成功。但仔细复盘《航海王:狂热行动》的宣发路径,粉丝情怀准确定位、市场破壁有效下沉、助推人气与票房的大小活动的遍地开花,其最终指向的,或许不仅仅是一个经典IP的逆袭故事,而是新的文化语境下,一次通过宣发致胜的典例。

  经验值得总结,但本质原因更值得思考。在影视寒冬之下,为什么是受众有限的《航海王:狂热行动》突出重围?在这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宣发战中,协助宣发的北京耀影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又到底做对了什么?它又是否能够在市场风暴下,为电影宣发提供哪些新思路呢?

  情怀向上,市场向下

  内容、情怀、形式,《航海王:狂热行动》的再一次惊喜,是在多个维度共同塑造的结局。

  但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尤其是作为受众有限的动漫IP,步步为营的营销策略、精准及时的踩点之路,也是它能够形成发酵的重要原因。

  而很明显,在对“情怀大杀器”的合理运用上,主控宣传的耀影有着一套难以复制的独特方法论。

  回顾《航海王:狂热行动》的整个宣传过程,有着这样明显的三个阶段。

  其一,在于对情怀追忆下,对于核心忠实粉丝群体观影热情的调动。

  作为一部情怀至上的周年作,粉丝,这是需要最先触达的受众群体,但同时,也是最难满足的群体。

  针对于此,耀影所做出的尝试,是借势凝聚二十周年“回忆杀”,搭建官方微博,并借以发放一系列福利。显然,相比2016年的《航海王:黄金城》而言,这次宣发有极大的主动性。而第一次在国内注册了账号的《航海王》,也为忠实粉丝们制造了一块难得的狂欢自留地。

  诸如邀请原作者尾田荣一郎手写粉丝信送给中国观众,路飞声优录制粉丝ID庆祝二十周年等一系列高光操作,为《航海王》系列的忠实粉丝们谋取难得的福利。

  而其中,路飞声优田中真弓的蜜汁中文,也迅速火爆网络。目前#路飞说中文#微博话题,已经获得了533万次阅读量。

  其二,则是对散粉及路人粉的再度召唤。

  着眼于影片本身的特质,《航海王》系列中,热血、冒险、成长等青春化元素,几乎陪伴着每一个90后长大,也完美符合着00后群体的观影口味。因此,即便并非《航海王》系列的忠实粉丝,却一定听过路飞的名字。

  借以这个特点,在宣传过程中,通过放大电影本身最大剧情点“艾斯回来了”“路飞萨博艾斯同框”,唤醒曾经观众的共同回忆。评论下方,在“感动”“泪目”“期待”等声音背后,“你有多久没看海贼王”的反向营销,为影片持续提供关注度。

  线上的火热同样也在带动着线下的互动。怀念之外,通过收集全国近千位观众与《航海王》的回忆照片,共同组成了香克斯与路飞传承草帽的经典瞬间,不仅仅勾起了路人粉的观影情绪点,也为影片本身制造了更加丰富的衍生性话题,为引发更广泛的舆论话题制造了空间。

  精准营销针对核心用户圈层,下沉市场激活小镇青年票房潜力。在对《航海王:狂热行动》的核心粉丝的充分调动之外,对潜在观影人群的开发方面,宣传方同样也有着完整的市场规划,并为此安排了更多与如今市场接轨的一系列宣发行为。

  首先,是通过正能量偶像肖战破壁次元。于电影上映前两天,肖战担任推广大使的海报曝光,相关微博转发量超过100万,点赞次数179万,是《航海王:狂热行动》中关注度最高的话题。

  而在电影上映日,《航海王:狂热行动》官博再度公开肖战独家特辑,充分调动了潜在女性用户。目前的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曾经女性观众占比仅为12%的《航海王》系列,此次在第三方平台上所现其中女性观众的购票占比为25.5%。

  除此之外,由其主控的“航行在中国”主题中国风海报,同样也是电影“出圈”中的重要一环。不同于曾经大幅字报,浓郁的中国风搭配着《航海王》的船只剪影,勾勒出的是更符合本土市场的审美设定。完美贴合着“用海报讲一出故事”的营销需要,不仅仅入选4AKOL营销案例,收获业内认可,同时也在发布当天登录热搜第八位,以“惊艳”之评成功达到“出圈”目的,为观众构建起新的认知,达到市场下沉的目标,吸引更多的增量用户。

  带着某些不可复制性,上游通过情怀蓄水,下游通过破壁泄洪,两方作用下,从官宣发布向互动口碑方向转移,从认知度、美誉度向流量转化方向跃进,在庞大的野心牵引下,《航海王:狂热行动》破壁次元成功落地,是一条精准、高效而务实的营销之路。

  科学档期,口碑聚焦

  当然,宣传营销之外,作为电影中的重要一环,发行的作用,同样不言而喻。

  电影讲的是爆发,需要在短时期内,直接调动大量的资源,迅速把用户的目光聚焦。但吸引用户,却并不在求大求全。做精内容、做深专业,对用户的需求进行细致的分析,以达到完美的供需平衡,或许才是发行过程中的重要关注点。

  而其中首当其冲的,无疑是对于档期的遴选。

  市场变化之下,现在档期的遴选,更像一种赌博。虽然自主争取档期的不在少数,但真正懂得如何去切入有效档期的实在太少。而曾陆续操刀过《精灵旅社3》《黄金兄弟》《狂暴凶狮》等黑马影片的耀影,在协助发行这一方面,不可谓不有经验。

  定档于10月18日的《航海王:狂热行动》,恰逢国庆档三王争霸的热度减退,与同期上映的《双子杀手》《沉睡魔咒2》题材差异较大,却也恰恰填补了动画点映的市场空白。

  而档期的宽松,也的确赋予了它能够逆袭的空间。

  正式上映前一天,《航海王:狂热行动》携手中国巨幕百城225场超前点映,打响《航海王》20周年嘉年华盛典第一炮,将粉丝热情充分调动起来,收获137万的点映票房,与152的场均人次。不仅仅让影迷认可了该片的口碑,也让院线意识到其稳定的吸金能力。并由此获得了22.5%的首日排片成绩,占比位居第二,超过迪士尼新作《沉睡魔咒2》,并在上映第二天排片占比上升1.7%。

  而从《航海王:狂热行动》的票房成绩来看,也的确没有辜负这个排片占比量。上映首日,《航海王:狂热行动》凭借着4676.65万的票房成绩,超越《沉睡魔咒2》,位列同期票房第二位;次日,票房成绩视线逆跌幅,上升至5487.49万,在排片占比较弱的情况下,超越《双子杀手》。相比于同档期的两部作品而言,无疑是表现最为稳定的一位。

  稳定的票房成绩,形成口碑的聚焦,反馈的口碑再一次坐实了“情怀佳作”的地位,进一步吸引年轻观众的眼球。

  精准预判,循序渐进

  《航海王:狂热行动》的又一轮票房高潮,或许或许也很难不让人关注到其背后的宣发主力——北京耀影电影发行有限公司。

  这不是这家2018年7月才正式启动的宣发公司拿出的第一份成绩单。回顾过往的宣发典例,其中同样不容忽视的,还有同样为动画电影的《精灵旅社3》。

  不同于《航海王》上映前一天的简单点映活动,《精灵旅社3》影片举行的超前观影等一系列活动使映前热度得到有效提升。在上映首日即获得了近5000万票房成绩,首周票房超1.15亿,在主题上仍旧跟前作太过于重复的前提下,成功为该片收割了2.2亿的票房,超出前两部总和。

  而在后续的口碑发酵中,《精灵旅社3》以前作所累积的核心全程为基础,通过放大“爱”与“家人”元素,逐步向外辐射至基数最大的普通人群,以情感勾连,与观众产生情感、喜好以及价值观上的互动,有效的激发着观影群体的欲望与情感共鸣点。

  而除了《精灵旅社3》《航海王》等动画,耀影对于其他类型片的宣发把握,或许也同样值得关注。如动作片《黄金兄弟》3.17亿票房、荷兰小语种小成本电影《狂暴凶狮》4000多万打破市场预估,《无名之辈》近8亿票房等,它见证了诸多黑马的诞生。

  一次偶然性的胜利,姑且可以被当作是运气。但两次、三次“偶然性胜利”,就绝不仅仅是运气。

  对于愈发挑剔的观众和饱和的市场,“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显性特征也对宣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对于高口碑电影来说,通过“自来水”出圈的好事可遇不可求,被动的依靠口碑发酵的同时,扎实的宣发与“吆喝”的本事也得日益精进。

  不可否认,《航海王:狂热行动》《精灵旅社3》《黄金兄弟》等影片题材特征,带着类型的讨巧成分,但在有限的受众人群基础上,让每一个时间节点推出的物料和活动都能够取得超出预期的回馈,这一年间耀影的成绩也绝不会是空穴来风。

  汹涌澎湃、大浪淘沙,潮水褪去自然知道谁在裸泳。好电影,观众自然不会吝啬的献上电影票,但在它到来之前,那些背后耕耘者们,也同样不可或缺。

  而唯有两者相得益彰,才有前途不可限量。

  —The End—

  出品 | 米瑞文化

  总编 | 韩英楠

  编辑 | 青禾

  校对 | 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