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长》质量燃爆,三大特点助其成为佳作,张涵予功不可没
文/马庆云
十一档期,院线电影当中,《中国机长》无疑是兼顾正能量表达和商业片审美最好的电影之一。对于这部电影而言,俨然可以成为中国当下灾难营救题材电影当中的佼佼者。其中,细节化的真实、三幕式的高潮创作方法和张涵予、袁泉等演员的有效配合,是其成为佳作的根本原因。尤其张涵予的硬朗表演风格,是《中国机长》成功的关键。
《中国机长》作为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首先便要满足影迷的“真实感”观影诉求。也只有满足这种诉求,才能实现对中国机长临危不惧、敬畏生命等正能量精神的有效歌颂。如果让《中国机长》在兼顾特效大片的同时,保持一种“真实感”的有效存在,成为该片是否上乘的至关点。
在这部电影当中,采用了“细节化的真实”的创作原则。《中国机长》当中的大量场景,都是影迷第一次见到,尤其是不少实景拍摄的内容,可能影迷也只能在电影当中见到了。这些“细节化的真实”,例子不胜枚举。
比如,机组人员登机之前的准备工作是怎样的?一般乘客是根本无法见到的。但在这部《中国机长》当中,却高度还原了机组人员登记之前的各项工作,尤其是袁泉、李沁和张天爱等人带来的登机之前的口头问询工作。这种空城人员地面状态的真实还原,是编剧凭空创作所无法实现的,一定是基于大量的实地考证才行。
再比如,机组人员登机之后,乘客们登机之前,又是怎样的活动。《中国机长》当中,对这个区间内的活动展示的清晰晓畅、从容有度。空姐们检查舱内空间,更是极尽美学优雅。而机长对驾驶舱的例行检查,也是有条不紊。这些内容,都是空中乘客根本见不到的。也是中国电影当中第一次出现。
甚至于地面空管人员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在《中国机长》当中,也是高度还原。地面工作人员当中,李现等人的呼叫,也是“细节化真实”的典范。从工作环境,到工作状态,都给影迷一种真实感。这是搭建景致进行拍摄所无法实现的。显然,《中国机长》有大量的实景拍摄,中国民航为中国电影提供了自己的场地乃至于演员的培训服务。
这些“细节化的真实”,是《中国机长》剧情成立的大前提。我们不少的灾难营救电影,最大掣肘点就在于细节虚构,编剧不愿意也没有能力深入一线进行调研工作。《中国机长》用最大的还原度,实现了对这个掣肘点地规避,为自己赢得了非常不错的加分。
而作为商业类型片,《中国机长》不仅在努力寻找“细节化的真实”,更是践行着商业片剧本典型的三幕式高潮原则。我们不少的一眼就能望到头的营救题材的电影,往往灾难的方式过度重复,矛盾冲突不构成递进式,观众会在中途看得非常疲惫。而《中国机长》显然非常尊重商业片叙事的三幕式原则,让高潮点实现了三层递进,并且最终实现故事总攻。
第一幕高潮的到来,是机舱挡风玻璃的破碎。这一幕的高潮,也真正让观众从开篇的“细节化真实”当中提心吊胆起来。前边越真实,到这一幕的时候,就越惊险。第一幕高潮的出现,也直接带动了后续剧情的紧张刺激感。驾驶舱如何应对,乘客舱如何救急,地面救援又作何反应等等。
《中国机长》在第二幕的时候,开始真正进入到了高潮的跌宕起伏当中,如何有效平复客机,成为真正的矛盾点。而飞出高原,面对雷雨云层的时候,这个矛盾点到达了自己的真正高潮。穿过去,还是绕过去?这是电影第二次对影迷进行“发问”。“何去何从”,是商业剧本创作原则当中的“放钩子,使活儿”,非常有效地勾住了观众的剧情神经。
当观众以为如何解决雷雨云层的问题,已经足够刺激的时候,其实,《中国机长》还有第三幕的高潮没有到来。最大的困难,依旧在前方等着中国机长和中国乘客们。本着不剧透的原则,这第三幕的高潮到底是什么,留给影迷入场自行了解。这个一眼望到头的电影,竟然剧情跌宕起伏,虽然最终的结果是救援成功,但其过程,却是能够时时刻刻有效地勾住观众。
商业电影要实现的,就是用剧情勾住观众。三幕式的创作法则,在《中国机长》当中被运用地淋漓尽致。可以说,这部电影是中国灾难营救类影片当中的典范,不到最后一刻,影迷无法释然。成功的剧本创作思路,让影迷获得故事性审美需求的巨大满足。
与此同时,演员对剧情的实现,也是可圈可点的。灾难类的电影,演员进行表演的时候,容易沦落到一惊一乍的错误当中去。不少好莱坞的灾难营救大片,就是过分的“大”,特效夸大,演员也恨不得直接打造成超级英雄,已经完全脱离了实际。反观《中国机长》,灾难场景当然不含糊,但演员的表演,却不夸大!
张涵予和袁泉两位主角的演技,最值得称赞。张涵予方面,没有把自己搞成超级英雄,更没有什么超级力量助阵,也没有什么突然出现的主角光环,他更愿意把自己的演技收起来演,让角色变得非常沉稳内敛,让角色始终站在一个“正常的机长”的序列里边。
不放大自己的能量,努力克制自己的能力,让张涵予饰演的机长角色,具备强烈的真实感。而细节化的工作环境当中,这位机长的一丝不苟、从容不迫和坦诚态度,都是作为人的基本品格特点,收着演,反倒是越发成功与真实。
袁泉老师显然也是收着演的典范。《中国机长》没有安排任何机组人员搞超能力的救援,大家都是最为真实的场景还原。因此,当袁泉饰演的乘务长突然站起来,大声告知闹事儿的乘客,“请相信我们的专业”的时候,整部剧的力量感油然而生。越向内,越有力量感。
细节化的真实,三幕式的高潮跌宕,演员内敛的演技,让《中国机长》成为灾难营救类型片当中的佳作典范。在国庆档的三部电影里面,它是最符合电影的基本规律的。而其商业性,也是其中的佼佼者。因此,对于它的票房号召力,笔者认为,后期发力不可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