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习近平主席,印度总理莫迪选这座“不起眼”的古城有深意
据新华社10月11日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南部城市金奈,出席中印领导人第二次非正式会晤。当天上午,习近平与印度总理莫迪一同游览了马哈巴利普拉姆古寺庙群,莫迪陪同习近平一一参观并亲自做讲解。两国领导人边走边谈,深入交流,共话文明对话互鉴。
很多不熟悉印度的小伙伴,或许对金奈这座城市和这个马哈巴利普拉姆古寺庙群感到陌生。事实上,莫迪之所以选择在这座城市和这一景点接待习近平,是经过周详考虑的,其中大有深意。领导人的互访一般讲究对等,尤其是习近平与莫迪之间,自从2014年莫迪第一次当选印度总理以来,不到六年的时间,两位领导人已经有过17次会面,可以说已经是老朋友了。而自去年4月莫迪到访武汉以来,双方领导人正在试图构建中印领导人非正式会晤的模式,在地点选择更需要十分讲究。表面上看,会晤地点金奈。这里既不是印度首都,也不是经济中心,更不是主要国际交往城市,以往外国领导人访问印度也甚少涉足,与新德里等城市相比,似乎有点“不起眼”。但这些特点恰恰为这座城市举办非正式会晤提供了便利条件:政治和经济意义的薄弱,可以尽量压缩国际媒体对于这场会晤的解读空间,对于中印这两个正在崛起、双边关系又十分敏感的大国来说,十分重要。
但在“不显眼”的表象下,金奈这座城市又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它称得上印度达罗毗荼文化的重镇和最后的保留地。达罗毗荼文化是印度历史上最为古老的文化,早在公元前4000年前,达罗毗荼人就在印度创造了璀璨的文明,但随后,由于雅利安、大月氏、蒙古、伊斯兰等文明相继从印度东北部入侵,达罗毗荼人被迫向印度半岛的东南方向迁徙——这个过程与中国历史上“衣冠南渡”颇有几分相似之处。而作为这场迁徙的终点站,金奈成为了达罗毗荼文化的保留地与外来文化的交汇地。虽然金奈这座城市本身作为印度泰米尔纳德邦首府只有300多年的历史,但它的市郊和市内部分地区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这座城市还有不少印度南部风格的庙宇建筑,是印度达罗毗荼文化的宝库。
达罗毗荼人是印度最为古老的人种之一,如今主要生活在印度南部,被认为是印度的原住民人种。至于此次两位领导人游览的马哈巴利普拉姆古寺庙群,则更是这一风格的代表,这座寺庙群又称为“七寺城”,早在七世纪就成为印度教的活动中心,该寺庙群中重点供奉的是与《罗摩衍那》并称为印度两大史诗的《摩柯婆罗多》中的英雄阿周那,这位英雄是印度神话中著名的战神和带有悲剧色彩的英雄,从对他的供奉当中,我们也得以一窥达罗毗荼文化在其末期独特的文化韵味。显然,莫迪的这一安排重在向习近平展现印度文化的多元性和自信心,与普通中国人更熟悉的泰姬陵或那烂陀寺不同,马哈巴利普拉姆古寺庙群反应的是更为原汁原味的印度教色彩,在印度人看来更能代表他们自己。回想当年,2015年莫迪就任总理后首次访华,访问的第一站被破例安排在了拥有悠久历史的古都西安,习近平专程前往西安迎接,此举也开创了中国最高领导人在首都北京以外的城市专程会见首次到访的外国元首的先例。中印两个历史同样悠久的古国的领导人,在这些古迹中穿梭,畅谈文化交流时,会别有一番文化的厚重感。
值得注意的是,与互访地点突出历史感相映衬,两国领导人在近年来的会谈中也着重突出文化对话的重要性。
在本次会谈中,习近平指出,泰米尔纳德邦同中国的交往历史悠久,自古同中国海上贸易联系密切,是古丝绸之路的海上货物中转站。中印都是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交流互鉴绵延至今。两国先辈们克服重重障碍,开展广泛交流,推动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发展和传播,双方均受益良多。中印人文交流大有潜力可挖。双方要以明年中印建交70周年为契机,开展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人文交流,共同倡导和促进不同文明对话交流,为双边关系发展注入更加持久的推动力,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莫迪则表示,我们所在的这个古寺庙群是印度文化遗产和建筑的杰出代表,见证了印中两国跨越十几个世纪的文明交流和悠久的历史联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印中两国现在都已经成为重要新兴经济体,加强交流合作,对于两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促进全球进步繁荣。印中文明古老深刻,其蕴含的智慧可以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挑战提供启示。上述表态如果放在当下国际的大环境下看,显然是别有深意,对于中印关系,西方媒体往往热衷于从政治和经济角度强调两国存在对抗的的可能性,却忽略了中印作为两个彼此毗邻的文明古国,已经做了数千年的邻居,彼此之间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却极少出现冲突。如今,中印作为重新崛起的世界性大国,都面临着“文明复兴”的共同问题。在此背景下,两国领导人站在文明而非单纯的政治、经济层面上重新审视两国关系,显然向世界传递了一个十分积极的信号——中印之间的交往和合作,将是着眼于文明层面的深度交往和合作,正因这种高瞻远瞩,两国才很难被一时一事的障碍所阻隔。毕竟,因为已经有了数千年的沟通和交往,两国已经可以算得上是“老朋友”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王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