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成功的三个秘诀

  这个夏天开始之前,我们曾经深信不疑会“火”起来的电影有很多部。其中众多的备选选项中,会有《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但它的候选序号,一定非常靠后。

  但上映9天,票房已经破了20亿,至于它能够封顶何处,国内票务平台“猫眼”则已把预测票房,调整到了44.87亿。

  如果这个预测是准确的,《哪吒》将压下《复仇者联盟4》,位列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的探花之位。而它距离榜眼《流浪地球》46.18亿的成绩,也只有区区2亿。

  作为一位看过以上所有电影的普通爱好者,无法笃定,《哪吒》的票房一定会实现多大的辉煌。但我可以笃定的是,《哪吒》的成功一定不会是个例和意外,在它之后,我们必将看到越来越多的如《哪吒》一样炸裂的国产电影。

  因为它火爆背后的内因,第一个缘由便是大的环境发生了改变。

  “火”爆原因之一:大国崛起

  有人不解,电影而已,何来的与大国崛起挂钩。

  2017年8月,《战狼2》横空出世,一举奠定了吴京的生涯地位;2019年2月,《流浪地球》从列强纷争中杀出血路,最终一枝独秀。

  再到2019年7月,《哪吒》脚踩风火轮,一路直奔,毫无刹车之意。

  这三部电影,单独来看并无瓜葛,甚至在题材角度、风格类型层面,更是三个迥异的方向。除了都火爆以外, 我们找不到更多的相似点。

  但恰恰是这三个毫无瓜葛,同样在上映前不是最被看好的那一个,却最终都成了最好的那一个。

  而导致如此局面的原因,是相似的。

  在世界电影的格局分布上,标榜“个人英雄”做的最好的是美国,但《战狼2》却选择了迎难而上,打破了这一惯例。同样“科幻领域”拍的最好的也是美国,但《流浪地球》的横空出世,则宣告了中国人要拍科幻的决心。

  同样《哪吒》也是如此,“动漫题材”做的最好的是日本和美国,在《哪吒》上映之前,国内动漫电影票房排名如下(数据截止到2019年8月2号)。

  我们可以看到,前五的序列中,只有第五位属于中国,前面四位都是清一色的美国出品。而《哪吒》却在不经意间就打破了这一记录,并且差距越拉越大。

  所以,这三部电影的成功,都是打破了惯例,尤其是旧有霸主的惯例。

  换言之:“我们自己没有生产出来之前,只能看别人的,当我们自己也有了以后,哪怕我们还差点,但肯定也会支持自家出品。”

  这便是我们常说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而电影层面的这个格局,又恰于当今的国际形势、世界格局有着些许的微妙映照,中国的崛起,美国的没落,都已经成了一种无法抵挡的趋势。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内的电影从业人员,便有了足够的自信去打破,去尝试,去冲击……

  而作为观众的我们,如何去选择,自然是不言而喻。

  《战狼2》有缺点,有不完美的地方,《流浪地球》更是有着诸多科幻层面的设计缺憾,再到《哪吒》,也并不是十全十美。

  但重要么?国产进步+民族自信,才是他们可以赢的基石。

  同一类型下:100分的国外电影和90分的国产电影,如果选出一个必须要去影院支持,那个答案一定是后者。

  “火”爆原因之二:颠覆传统

  “喜新厌旧”不是一个好词汇,但它是一个硬道理,尤其在电影这个领域。

  好的作品,如《西游记》我们可以看10遍、30遍,甚至100遍,但终究有看腻的那天,于是2015年一部颠覆了传统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成了国内动画的票房冠军。

  而《哪吒》则走了一个相同的路。

  我们印象里的哪吒形象有三个主要出处:

  (1):1986版电视剧《西游记》中,女性扮演者的哪吒形象;

  (2):各大版本《封神榜》(封神演义)中,俊俏的哪吒形象;

  (3):2003年动画片《哪吒传奇》中,调皮灵动的哪吒形象;

  以上三个版本,或男生、或女生,或者形象偏正的动画人物,但无论是哪一个版本,哪吒的长相都会框定在一个标准的范围内,不会太过出格。

  同样在各大西游记版本,孙悟空的形象同样也是在某个框架内,但《大圣归来》则完全打破了这一设定,它依旧顽劣、桀骜,但却多了几分俏皮、害羞和搞笑。

  如果说《大圣归来》里孙悟空的形象和气质改变,还停留在“美猴王”的范畴,那《哪吒》则就彻底的打破了以往的长相标准,这次丑出了天际。

  看到这张图片,第一反应你想到的是某个妖怪?是黄渤版本的孙悟空?还是一个丑的没人要的小娃娃?

  但无论哪一个,“是哪吒”这个选项,都一定极其靠后。

  长相是《哪吒》的第一个改变,也是它成功吸引了大众注意力的首要因素。

  但改变绝不止如此!

  哪吒的故事,我们已经太过熟悉,最出名的莫过于两件:“削肉还母、剔骨还父”,以及“哪吒闹海,狂揍三太子”。

  这两个故事的相似点都传达了哪吒的桀骜不驯、调皮任性,但无论如何都不会与“魔”挂钩,更别提我们都知道,诸多的版本中哪吒最终都位列仙班,成了天庭的上仙。

  但在这次的《哪吒》中,它的名字有了一个后缀“魔童降世”!

  哪吒成了“魔童”,而魔则必然是要被铲除的对象;但哪吒的父亲却又告诉哪吒:“你是谁,只有你自己才可以决定。”

  于是哪吒的故事,又有了第三个版本:“哪吒成魔PK哪吒不想成魔”。

  一个被丑化的形象,加上一个被魔化的内核,已经足够另类,已经完全颠覆了我们对哪吒的所有认知。

  这个吸引力,其实已经足够,但它竟然还有后手。

  有朋友说看哪吒,是一会哭、一会笑,笑的时候前仰后合,哭的时候难以抑制。哭的原因,大抵都是因为与天命抗争这一部分,而笑,则是因为哪吒的幽默感。

  男人长得丑会吃亏,但还不够致命,真正致命的是:长得丑还不懂幽默。

  我们把以上三个小点合在一起便有了如下结论:

  哪吒打破了我们熟知的一切旧有印象,从形象气质到精神内核,全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以前的故事是“调皮孩子驯服记”,现在的故事却是“我命由我不由天”。

  如果是你,做这样的一道二选一,你又会选择谁?答案毫无疑问。

  “火”爆原因之三:技术升级

  如果说“民族之信”带来的是影院、官媒等各大平台的人气支撑,“颠覆传统”带来的是人流的疯狂涌入,那真正可以留住人,并持续让口碑炸裂和传播的则是“技术升级”。

  年初的《流浪地球》,被人诟病的是剧情框架,被人赞誉的则是特效技术。

  而“科幻”和“动漫”在特效技术这一角度有着极强的相似之处。

  在“动漫”领域,笔画细腻、线条流畅、质感亲切……都是它技术层面所要考量的重要要素。

  如果是技术层面不过关的动漫作品,制作团队一定希望你选择普通荧幕,因为要避免分辨率提升带来的画面失真而导致的口碑崩盘。

  但在《哪吒》,看过的人都知道,巨幕厅才是看哪吒的标准配置。

  分辨率提升,镜头拉近等诸多让“假的真不了”的考验因素,放在《哪吒》身上,统统会面临失灵的囧境。

  这里的关键点,便是技术团队的不断打磨以及技术硬件的极大提升。

  这是《哪吒》可以火爆的第三个因素,也是属于动漫这个领域的独有因素。

  四:写在最后的话

  这段时间听过太多的人喊“这是国漫崛起”的开始,有人吐槽:“前年崛起、去年崛起,今年又崛起……”。

  如果我们用动画作品的人气和口碑,去作为衡量崛起的标准,其实每个年代都有属于那个年代的顶尖作品,1961年的“小蝌蚪找妈妈”放在今天,我们会觉得这还不如一本普通的动画书,但放在那个年代,它就是巅峰。

  故而中国动画的崛起,不是技术层面的某次升级,或者故事内核有所颠覆,它必备的因素和前提条件,是国家实力的崛起。

  日本、美国掣肘了动漫百年兴衰的道理同样如此,而今天,随着我们的强大,对方的疲弱。到此时,我们才真正可以有自信、有底气的喊出一句这是“国漫的崛起”。

  话还是那句话,但时代却早已不是那个时代。

  (文/大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