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目】孙杨曾被禁赛三个月?嘘!
无新闻,不孙杨。
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昨日公布,奥运游泳冠军孙杨在今年5月17日全国游泳冠军赛的赛内兴奋剂检查中出现阳性,遭禁赛三个月,并被取消全国游泳冠军赛1500米冠军头衔,罚款5000元。几个小时后,孙杨也发微博说明情况,自己服用了含有违禁药品曲美他嗪的药物治疗心脏不适。由于队医对违禁药品不了解,在赛前没上报服药情况。
在7月的听证会上,孙杨提交了近些年治疗心脏的相关材料,以及浙江各大医院专家当初的会诊结果,这些材料一定程度上证明孙杨未主动服用。这种“药罐子”事件已不是第一次发生。
人民日报称,显然,新闻价值在于“孙杨又犯错了”。
的确,“孙杨又出事了”,今天好几家媒体稿件的开头都这样写道。但这仅仅只是个开头,接下来几乎所有的网友和媒体都把笔锋指向了同一个疑点:“孙杨尿检曾阳性”的消息为何在半年后公布?
量身定做的奥运冠军处罚?
从新闻传播学角度,“孙杨尿检曾阳性”确实够劲爆,是个好的新闻点。
但比起这个发生在5月份的尿检“旧闻”,更让人吃惊的是消息的发布时间,我们来看看几个时间节点。
孙杨在5月17日一次尿检中被查出使用了违禁物质曲美他嗪,遭禁赛三个月处罚,时间从5月17日至8月16日。禁赛期间,孙杨在澳洲训练。而仁川亚运会是在9月份举行,孙杨在大赛中也获得三金一银的好成绩。到昨天的公布消息,所有的事情都已尘埃落定。
对于完美的时间承接,京华时报叹道:孙杨啥都没耽误。
即便运动员确实是出于医疗目的使用这些药物,但到底有没有因此获得更好的运动表现,每个人可能都会给出不同的判断。
湖北日报报道此事时用的标题是“孙杨被禁赛过在半年之前”。人们可以确信一点,那就是在公布禁赛决定的时间问题上,相关部门完全是在把公众当猴耍。
楚天金报则更通俗:禁赛三个月不耽误亚运,慢悠悠公布不影响夺金。
尽管反兴奋剂中心解释,如果运动员因收集证据等原因要求延期听证,这一过程可能超过3个月,并由于太忙,相关检测统计数据近期才完成。但东方早报仍反问,真的要事发半年才公布?
既然孙杨早已结束了3个月的禁赛期,还出战了亚运会,这也证明早在3个月禁赛结束前,官方已对孙杨服药事件有了清晰的认定。
这个禁赛处罚更像是度身定制,也凸显出奥运冠军的特权以及游泳中心并不透明的管理模式。
为何要如此偏袒孙杨?
对于此事,孙杨的态度是,当时按医嘱服药,此次教训深刻。孙杨所在的浙江游泳中心则称自己工作失误,需吸取教训。至于反兴奋剂中心,前面已经说过,通报时间没问题。
11月25日,中国游泳协会通报了“孙杨事件”,此事已被定性:孙杨有过失无重大过错。
大家都在认错,又似乎都没啥错。荆楚网观察得出: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恐怕说的就这事吧?
人民日报也对孙杨提出了批评,但把孙杨和反兴奋剂中心的错误定性在“一句话”上面,原本没啥问题,仅是没把事情事先说清楚,摔跤摔在程序上了。
这个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嘴里的“坏男孩”为什么变“坏”呢?
孙杨是因为被当成夺金工具而获得倍加呵护,东南早报如是说。
这并不是主管部门第一次纵容孙杨,并且孙杨也绝不是获得纵容的唯一人选,凡是能够带来金牌和政绩的运动员,往往能在体育主管部门那里获得常人难以企及的种种特权。
大公网的评论入木三分,孙杨事件充满操纵感,因其有利用价值所以享受特权。一切都是上级安排好的,为什么要禁赛三个月,而不是稍长一些?为什么要检测当天就禁赛,而不是等听证会之后?因为一切都要给亚运会“行方便”,一切规章制度都没有孙杨捞金牌重要。
对于体育官僚来说,因为政绩最大化的需要可以无法无天;对于孙杨来说,因有极具利用价值可以享有特权;对于普通的国人来说,因为大众知情权被当做儿戏,所以被欺瞒了整整半年。
新华网发文警告,体育部门为何要如此偏袒孙杨?孙杨解禁一个半月后拿的三块亚运会金牌是最好的答案。国家和公众对体育期待的重点已经由金牌转向全民健身,体育部门的一些人却还死死抱着“金牌就是一切”的思维,最终损害的是中国体育的形象。
新京报新媒体记者戴熙婷
编辑:李雪莹
(原标题:【媒目】孙杨曾被禁赛三个月?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