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一块石头的一生
你看过《寄生虫》了吗?感受如何?
靡靡看了两遍,一刷后发了一条微博:这奇怪的感受完全找不到合适的表达。
影片很明显的分成了两截,时间也很对称,从前一个小时的喜剧,经过一场夜雨后,变成一场人间惨事——死亡,与躲藏。
一刷的观影过程,总是惊讶于故事的反转与意料之外,结尾又回到那些永远晾不干的袜子时——这两个小时的电影,也不过是场梦吧。
几天后的二刷,我终于明白了那奇怪的感受是什么。
大概就是所谓的“钝痛”吧。
用钝刀子砍在心口,不见伤口,也没有流血,但就是痛,看不到的痛,向别人也无法言说的痛。
基宇的好友敏赫送来的那块能带来财运的石头,终究变成了压在基宇胸口却无法承担的欲望。
这块总是在电影中有意无意的出现的石头,又何尝不是基宇全家的欲望。
基宇去面试之前,妈妈忠淑在刷洗这块石头。
在第一次全家讨论所谓“穷人气味”的时候,石头在父亲基泽的身后。
紧接着醉汉又来闹事,基宇要拿这块石头去教训醉汉。
还记得吗,敏赫来的时候醉汉也在闹事,当时他就抱着这块石头。
再到雨夜在运动场避灾,基宇抱着那块石头说:
最后石头成了凶器,砸在了基宇的头上。
从财运到凶器,石头,成了基宇一家的不可承受的生命之重。就像是把没开刃的刀,砍在了基宇一家的心口,也砍在了观众的心口,那个无法言说的钝痛感,大概也是从这里来的。
但好在,导演并没有仅仅把钝感给基宇一家,另外两个家庭,朴社长家与前保姆文光家,也是一样。有人说,《寄生虫》着力最多的就是阶层的刻画,我倒觉得,在电影里,“寄生虫”是谁,也是很值得讨论的。阶层的跨度带来的并不是贫贱的差别,而是,一种微妙的依附关系。
富人朴社长一家四口,几乎对应着基宇一家四口,男主人的能力决定着全家的生活水平。朴社长家也不是人们印象中的富人,他们年轻有颜,有教养,有时还与下属开开玩笑,甚至他们的财富,可能也不是通过继承而是通过努力获得的。只要不“越线”,是谁在家里,其实,他们都无所谓。
但是,家里是不能没有人的。没了保姆,不出一周,家里就会乱作一团;没了司机,夫妇两人就寸步难行;没了家庭教师,女儿的英语与儿子的心理就都没了引导。
“更下面”的文光夫妻,用丈夫的话说:就靠一个“情”字活着呗。
这句话对比起那声反复出现的“Respect!”就显得更加讽刺。
地下的人依附于地上的财富,地上的人依附于地下的服务。只要,没有人“越线”。
“寄生虫”是谁?你觉得呢?
终于,当气味越了线,石头也要回到原来的位置。
基宇有意无意的模仿着敏赫,追求多慧,
赶走醉汉,
甚至想象敏赫遇到同样的状况会怎样,但就像基婷说的,敏赫根本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我要去的是更下面。”
发现了吗,当石头回到水里,它立刻融入了周边的环境,没有一丝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