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妈》有情怀,却没有深度,但是依然不可否认它的优秀
《囧妈》这部电影是在2020的大年初一上映的,在这么一个“特殊”的时期,所有的春节档电影全部下架,但是唯独《囧妈》上映了,而且是历史首次在网络上免费播放。电影刚一上映就引发了剧烈的社会舆论,很多人说徐峥干得好,也有人说徐峥这个样就是为了赚钱,还有人骂电影拍的烂等等。在这里不得不为电影解释一下了,在当下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将电影免费分享给全国的观众,为大家宽心,而且电影有笑点有泪点,还开了春节档首登流媒体的先河,意义重大。今年国产电影已经很难了,你为何还要泼冷水?更何况人家都免费请你吃了饭,你还对人家的饭菜挑三拣四。
单纯的在种种阴霾的当下对这个电影表示感谢,这无疑是照进这个凛冬的一束光。作为一个普通人,在疫情越来越严重的当下,关心武汉关心湖北,也深深担忧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微博上热搜再也没有什么喜事,电影终于全部下映,亲戚长辈也终于不再决定出门。但在家的大家无一不是忧心忡忡愁容满面。这时候这部电影的免费上映,能在这无尽的阴霾下有些许的喘息,真的是极少数值得鼓掌的喜事。感谢所有的参与者,不管是抖音,头条,还是欢喜传媒。商业自当运作,考虑自身利益。但此事的结果是利民的,是我们这些所谓的电影所谓的面向的人民群众所乐道的,真的非常感谢。
当然,回归电影的本身来说电影的格局,回归了《泰囧》那样的“公路片”模式,但该片其实更像徐峥之前的《人在囧途》,从故事线索到人物,比如沿途遇上形形色色的角色等设定都很像。后者中的主角李成功,与本片的徐伊万也是很像,都遇到了婚姻危机,而且为人刻薄。而且该片还融了《人在囧途》一个梗,那就是徐伊万走错房间的桥段(但效果远不如囧途)。电影突出的是代际和解,前半段各种聒噪各种母子作对,后半段因为一场遭遇“熊出没”大战,完成了统一战线,随后进入到母子交流的环节。这样的过渡形式,就非常僵硬了,显得很割裂
更狗血的是在徐伊万母子走投无路的时候,刚好一个富商(影片最后提到的)在“熊出没”的区域打猎,接着就把母子救了。按照正常人的思路,这是不可能的,这已经脱离了普通人的现实生活,这样的情节只能存在于“虚幻故事”。还有剧情推进过程中,无节制的强行转折,如伊万(徐峥 饰)手机"牺牲"后,他在冰天雪地的郊外电话亭收到"神之来电"。母子俩错过火车后,从天而降的热气球神助攻,都让人忍不住吐槽。归根结底还是觉得它拍的太浅,没有抓住所谓“喜剧的内核是悲剧”这一内核。
作为喜剧来说,个人觉得人在囧途才是他的巅峰之作,港囧上映的时候很多人大呼失望和泰囧比质量差了太多,但是我个人认为至少港囧让人看着不至于太尴尬,而这部囧妈,从宣传片来看是个公路片,可是火车上的经历串联的就不够连贯,从北京到莫斯科,跟当年的人在囧途比剧本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毫不客气的说在人在囧途和泰囧里面随便找个笑点都可以完爆囧妈。电影虽然希望探讨中国式家庭关系(尤其是母子关系),却只做到了蜻蜓点水、隔靴搔痒。
换一个方面来说,这部贺岁电影也有他的成功之处。应该说《囧妈》是“囧”系列里喜剧成分最少的一部,也是感情成分最浓的一部。旅途中主角因为遇到各色人等、遭遇各种意外带来的笑点仍然有,虽然量比起之前的几部少了很多,但仍然足够让人捧腹,但是温情部分的加入让这部电影多了一些深度。关于夫妻特别是母子关系的刻画成了影片真正的内核。徐峥扮演的儿子对母亲从误解、不耐烦到逐渐了解母亲苦心并通过沟通解开两个人的心结的过程,影片徐徐道来,让作为孩子的我们,能实实在在从中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产生共鸣。一部贺岁片不只是想着怎么搞笑,而能让观众反思,产生共情,这也是很棒的尝试。
单从这个角度而言,徐峥已经做到了,他成功塑造了一个让身为子女的你我可以会心一笑的“囧妈”形象:退休后仅有的爱好就是和老姐妹们唱歌跳舞;把微信公众号里说的一切奉为圣经而无条件相信;成天疑神疑鬼担心保姆会害自己;一边嫌儿子太胖应该减肥,一边做红烧肉,还总是不停塞东西给他吃;一言不合就赌气离家出走……电影把这些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东西提炼萃取加以包装,让人感觉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你会说:这不是我吗?陌生的是你又会说:这怎么会是我呢?更奇妙的是,当你和妈妈共同来看这部电影时,会让这种感觉加倍呈现。所以我想这是一部真正拍给母子共同观看的电影,让你们共同欢笑,共同回忆,更重要的是要共同成长。而这也正是让这部电影完成升华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