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陈凯歌作品,《霸王别姬》和《梅兰芳》为什么就相差这么大

  如果说陈凯歌的巅峰之作,那么必定是《霸王别姬》,它打破中国内地文艺片在美国的票房纪录,在豆瓣评分上以9.6分,高居前排。

  除了《霸王别姬》,陈凯歌老爷子还导演了另一部关于戏剧的电影——《梅兰芳》,但是《梅兰芳》的豆瓣评分只有6.9分。

  9.6和6.9同样是两个数字组成,但是却相距甚远,就像《霸王别姬》和《梅兰芳》,一个好评如潮,一个好评差评两极分化严重。

  《霸王别姬》讲述了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和张丰毅饰演的师兄段小楼两个京剧伶人从民国时期到“打倒四人帮”结束后的半个多世纪的恩怨情仇。

  小豆子,即后来的程蝶衣,被母亲狠心剁掉一根畸形的手指后送进了戏班,在这里师兄小石头(后来的段小楼)对小豆子颇为照顾,小豆子对师兄产生了一种特别的依赖和眷恋。

  十年之后,两人合作的《霸王别姬》名满天下,师兄也取了妓女菊仙为妻,程蝶衣把自己忍辱负重换来的宝剑送给了师兄,并决定不在一起演《霸王别姬》。

  之后两人经历了抗日战争,又在文革之中相互揭发,不断鞭打两人的人性。

  “打倒四人帮”后,两个决定再唱一出《霸王别姬》,最后绝望的程蝶衣用宝剑自刎离去。

  《梅兰芳》主要讲述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传奇一生。

  青年时期的梅兰芳收到了二伯的一封信,心里面提到了“纸枷锁”,而梅兰芳也时刻以这封信为镜子,审视自己的行为。

  梅兰芳所处的时代正是新旧交织,东西方文明冲突交融的时代,梅兰芳用于突破“纸枷锁”,在和燕十三斗戏时果断采取了改演时装新戏,大获全胜,打败了燕十三,开启了自己事业的高峰。

  梅兰芳和孟小冬一见钟情,但是梅兰芳身边的邱如白却设计逼走了孟小冬。

  如果要从电影主题上比高下,那么漏漏毫不犹豫投《霸王别姬》一票。

  《霸王别姬》要传达和思考的主旨更加深刻。

  从战乱中日本人对我国国粹京剧的喜爱引人深思,就像程蝶衣说的,日本人(指部分)懂戏。

  所以程蝶衣觉得就算是给日本人唱的,那也是给懂行人唱的戏,并不觉得有什么,只要他们能懂!

  人们感慨的是程蝶衣对京剧、对艺术的痴,只要有人懂他就可以引为知己,除了他对戏的痴,《霸王别姬》也引发了中国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

  文革之中,本来是情同手足的师兄弟却在小四的挑拨之下,相互揭发,在那个年代,人妖颠倒,百鬼日行,仅仅通过程蝶衣和段小楼这两个时代洪流下的小人物就可以看到人性的丑恶和扭曲。

  《梅兰芳》是围绕着梅兰芳大师展开,那么故事的主旨必然也是和梅兰芳相关,所以主旨虽好,却不能很好调动观众的兴致。

  首先,就是打破“纸枷锁”,即打破传统。我们为梅兰芳敢于挑战时装新戏喝彩,受到鼓舞,不也是我们内心对于创新的肯定和向往吗?

  梅兰芳妻子对孟小冬说:“他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他是座儿的。”

  艺术家从来就不属于谁,他属于人民大众。

  艺术往往是从孤独中创造出来了,曲高和寡便是如此。

  梅兰芳和孟小冬相爱后,他心里的空缺忽然之间就被填满了,他的戏就好像被抽去了灵魂,这不为邱如白所容忍。

  谁毁了梅兰芳的孤独,谁就毁了梅兰芳。

  张国荣和黎明都是得过无数大大小小奖项的“大腕儿”,影视方面的成就颇高。

  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没有一丝一毫的拖泥带水,师兄结婚时眼含泪水,假虞姬出现时的紧张等等,每分每秒,张国荣都在散发无线的魅力,用精湛的演技征服着我们。

  英国演员本·金斯利评论:“张国荣在《霸王别姬》里的演出让人见识到什么是完美表演。”

  《梅兰芳》里黎明虽然一举一动都十分到位,符合人物身份,也曾经为了角色锻炼自己手臂的柔软性,但是却被配角的光环死死压住。

  余少群的梅兰芳惊艳的座儿(观众),燕十三的老年凄惨和对京剧的热爱感染人,唯独黎明缺乏神采,没有表现出梅兰芳大师应有的“卓越风姿”,缺乏感染力。

  电影是要看过才能明白其中的情感,相信大家把两部电影都看过之后,自然就明白两者的差距,这远远大于上面说的方面。

  《霸王别姬》实在是华语电影一座难以攀登的高峰,即使是陈凯歌自己也很难突破。

  但是并不是说《梅兰芳》就一无是处,它还是值得一看,尤其这其中的台词,句句充满着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