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与《地球上的星星》艺术审美比较

  摘 要: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他们都是老师心中的天使,教育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和《地球上的星星》讲述的都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故事,尽管两部电影各有特点,却都以爱之名,打开了孩子们心中最美的春天。本文从故事情节、叙事手法、人物形象和背景音乐等几个具体的方面对这两部电影进行比较,系统分析这两部作品在艺术审美表现方面的异同。

  关键词:教育电影;审美特征;《放牛班的春天》;《地球上的星星》

  青少年的成长要遭遇和化解各种冲突,他们会经历迷茫、狂乱、痛苦、顿悟,这往往会成为教育类电影的情节主线,根据成长叙事所占比重,教育类电影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塑造教师形象为重心的影片,另一类是以青少年的成长经历为聚焦点的影片[1]。透过这些影片,观众可以感受到师生之间的那份爱和温暖。世界著名电影大师安德烈?巴赞在其《电影是什么》一书中说到“电影是特殊的爱的艺术,这点胜过其他任何艺术品类。[2]”如此说来,电影往往是用爱支撑起来,电影对于爱的表达是其他艺术品类所无法比拟的。以教育题材为内容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和《地球上星星》表现的就是一种师生之间真挚的充满爱的情感。

  一、爱的故事:打开心中的最美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法国教育题材电影,讲述的是才华横溢却落魄不得志的音乐家克雷芒?马修在其人生的低谷时期来到一所名为“池塘之底”的寄宿学校任学监,这所学校的学生大多都是问题少年。校长用高压残暴的手段管治学生,老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对立关系。马修老师初到这所学校时也遭遇了学生们的恶作剧,但是性格沉静且富有爱心的马修老师一直在用自己的方法改变这种状况,试图和学生们拉近距离,音乐课上,他让大家一起排练大合唱,让学生们发现他们自己的天赋,在他的努力下,原本沉闷的学校开始变得热闹起来,学生们折纸飞机、玩降落伞、踢足球……最终马修老师还是因为和校长之间的矛盾被学校解雇,但是此时,马修老师已经在学生们的心中打开了一个美丽的春天……

  《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十分感人的印度儿童教育题材电影,又名《心中的小星星》、《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个患有阅读障碍的八岁孩子伊桑,他的世界充满了别人不以为然的惊奇:色彩、鱼儿、小狗和风筝……但他的学习成绩总是不如人意,所有人都认为是他的学习态度有问题,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伊桑都显得格格不入,父母将其送到一所寄宿学校接受教育,承受着与家人分离的痛苦的伊桑在新的学校里更加沉默寡言,直到新的美术老师尼克的到来。尼克用他乐观和自由的教学风格感染着每一个学生,他打破规则,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梦想、去想象。当他发现伊桑并不快乐时,他开始寻找原因,发现伊桑并非是不用心,而是患有阅读障碍,有感于自己的一些经历,尼克想帮助伊桑,他对伊桑采取了一系列的特殊辅导,最终帮助伊桑找回了自己,找到了快乐。

  尽管两部影片讲述的故事不同,却都是通过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帮助让学生们的生活和人生发生了改变,马修老师和尼克老师对学生的那份爱是一样的,他们用自己那份真挚的爱,打开了学生心中那片最美的春天。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