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一年卖出4700万元的秘密:农作物“私人订制” 手机app遥看农场在线下单!

  (央视财经《创业英雄汇》)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明水县土生土长农民的孩子,遵循着父辈的期望,考上大学,跳出农门。4年后,不顾家人的反对,他回到这片养育他的黑土地,春播秋收,他给乡亲们带来了致富的希望……他就是姜大星,一个跳出农门,又回到农村创业的80后小伙子。

  网上“摆摊”卖杂粮

  2008年,姜大星从黑龙江省建筑大学毕业。毕业后,他顺理成章留在城市里工作,卖过手机、开过烧烤店、经销过韩式电热炕,在商海里折腾几年,小试身手。姜大星漂泊在外,越发思念家乡。他曾把家乡五谷蔬菜带到城里,味道受到同事朋友们的称赞,纷纷托他购买。一方面是乡亲们种出的粮食找不到销路,另一方面,城里人想吃到原汁原味的放心农产品找不到渠道,这种反差在他心里播下了创业梦想的种子。工作第二年,他义无反顾辞去在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从刨地开始学起,用心种粮。他的心愿是要带领家乡人民走上致富路,让城里人吃到健康安全的五谷杂粮。

  姜大星的家乡明水县在通肯河西岸,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通肯河水浇灌的水稻含有数十种天然营养物质,大米米粒晶莹剔透,小米米粒金黄圆润,但好产品就是卖不上好价钱。姜大星结合家乡的寒地黑土,绿色特色产品,借助互联网发展的有利契机,开了一个网店,把农产品摆放到了虚拟货架上,赚得第一桶金。

  精准扶贫“做电商”

  不通铁路,没有高速公路,以农业为主……明水,这样一个贫困县,人们街谈巷议的却是电子商务、网店创业、O2O、绿色食品这些时髦的名词。2014年,姜大星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互联网+”行动的重大机遇,搭上了电子商务这趟“快车”。他从单纯地向网商供货,逐渐意识到抱团发展的意义,“我们自己有1000多亩的网货种植基地,都是减化肥减农药的。政府给我们免费提供场地,还免去了水电费用。现在报名参加培训的有200多人,还有专门负责对外营销和推广的人员。

  “触网”4年多来,姜大星通过电子商务渠道成功推出众筹私人订制模式,通过O2O虚拟现实体验店的形式让消费者身临其境地参与到每一个生产环节,把乡亲们的菜园、家养牲畜成功订制到大江南北。他还带动30余户贫困户做电商,成功地让他们脱贫。

  姜大星不断创新思路,带领乡亲们把地种出了新花样,实施“定向认领作物耕地区”的新型电子商务模式,将摄像头安在了田间地头,城里人可以通过客户端,遥看家庭农场,春种、夏锄、秋收、冬藏尽收眼底,想吃哪家的小园菜,哪里的柴鸡、鸡蛋,一键下单。

  2018年,姜大星带领乡亲们种植土地10000余亩,线上线下实现销售额4700万元。这个业绩不但轰动了明水县城,在线上他也成为销售明星。

  职业农夫“挣工资”

  发展田园综合体,这是姜大星的新动作。他招募农场主,发展私人订制小菜园,吸纳贫困户担当“职业农夫”,为认筹的农场主打理小菜园,打理的方式分为基础托管、半托管、托管三大类,提供10余种套餐服务。姜大星和他的团队为每一位农场主的绿色园、田、地严把质量关,参与到这里的贫困户年人均增收一万元左右。

  跳出农门又回归农村,带动村里的乡亲们脱贫致富,姜大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精准扶贫的理念,他立足黑土,用好新的平台,抱团发展,开启种地新思路,去创造更多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