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团宠《寄生虫》:揭露了超现实主义下的现实主义

  “我觉得导演的工作就是去反映他/她所处的时代”——奉俊昊

  豆瓣评分:8.7

  IMDb评分:8.6。

  2019年5月25日,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大奖,(这是韩国百年电影史上的第一座金棕榈。)

  2019年12月1号,第22届英国独立电影奖,最佳国际独立影片奖。

  2019年12月4日,影片入选第91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获奖名单,获得最佳外语片奖。

  2019年12月5日,美国电影学会(AFI)公布年度十佳电影,不在评选范围内的《寄生虫》获得“特别奖”。

  除此之外,《寄生虫》在韩国本土也获得了很多的奖项的,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奉俊昊的《寄生虫》是2019年电影界的大赢家。

  捧回金棕榈后,《寄生虫》不仅赢得了票房,更是让韩国电影在全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是韩国电影100周年诞辰上最珍贵的礼物。

  《寄生虫》凭什么捧走今年的金棕榈?下面,我们就来好好说一说。

  【剧情】

  《寄生虫》的故事有两条主线,一贫一富毫两个家庭:

  穷人家庭

  主角金基泽(宋康昊饰)的金氏家族住在又脏又臭的半地下室,长子基宇(崔宇植饰)万年重考生,没学历也没有运气;妹妹基婷(朴素淡饰)会一点PS,话术一流,由于交不起学费,没有继续学习。妻子忠淑(张慧珍饰)在家待业。一家四口皆为无业人员,平日里靠折披萨盒子赚点小钱苟且度日,生活朝不保夕。

  富人家庭

  朴社长(李善均饰),跨国IT公司CEO,住在知名设计师建造的大别墅中,出门坐奔驰,家里日常有管家打理。有一位单纯善良的漂亮太太(赵汝珍饰),一个正在读高中的叛逆女儿多蕙(玄升玟饰),还有一个有点艺术天分的好动小儿子多颂(郑贤俊饰)。

  两个毫无交集的家庭,因为一份家教和一张假文凭,开启了一个荒诞幽默的惊悚故事。

  《寄生虫》时长130分钟,将故事分割成了三部分,节奏感把控的非常好。

  从故事的发展来看,表面上是底层金氏家族利用诈骗的手段进入了上流朴氏家族,开始了寄生生活。

  可是事实呢?真的只是穷人寄生富人吗?这很难明确说清楚。

  不过,我更相信的是,穷人和富人彼此间的相互寄生,这是一个断不开的阶层链。

  电影后半段出现的惊悚场面,是阶级激化的必然结果,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故事的最后,又以梦境回归,美好的愿景,让这个惊悚的故事有了一个相对积极阳光的结局,给人予希望。

  有一种“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的力量感。

  【创作】(资料参考奉俊昊的访问)

  关于故事的创作,导演奉俊昊曾在采访中表示,灵感是来自于一个叫做“誊印法”(decalmamia)的艺术概念。

  誊印法是超现实主义五大技法之一, 其他四种技法分别是自动性记述法( Automatism )、现成物体(Object)、黏贴法(Collage)和摩擦法( frottage )。

  超现实主义作为一种现代西方文艺流派,是在20世纪20到30年代,由达达衍生而来的。它通过将现实观念和人的本能潜意识以及梦的经验相融合,展现了人类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

  誊印法,用奉俊昊导演的说法,就是指利用墨水或其他东西在纸上制造一个图像,然后折叠纸张,这样图像就会印到另一边。当我们看一幅誊印法的作品时,第一眼会觉得两边是一样的,但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它们其实并不完全相同。

  这就像电影中看到的两个家庭,它们看起来很相似,甚至可能一模一样,但实际上并不是。

  誊印法意在追求意外的趣味及意象的暗示性,这一点奉俊昊导演展现的非常的棒。

  奉俊昊导演利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架空了韩国的真实社会背景,在虚假的寓言中反应了当下韩国以及全世界最真实的现实主义题材——贫富差距,进而刨析了不同阶层人性的善与恶。

  电影中鲜明的戏剧冲突,各种道具的隐喻,幻想与现实的巧妙融合,兼具了黑色幽默,恐怖片、讽刺片和悲剧色彩。

  为了让故事开始的更加合理化,奉俊昊导演根据自己读书时候的经历,选择用家教作为连接富人和穷人的突破口,

  奉俊昊导演说:“阶级分化、贫富差距相当明显的现实中,富人和穷人因为生活轨迹的不同,能够相处在一起的机会是非常少的。但是如果有一个在富人家庭做家教的穷人,那就有机会同时看到这两个世界。”

  这或许就是艺术的魅力: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终又反作用于生活。

  奉俊昊导演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细节并整合共性,然后将这些社会元素通过艺术手法体现在电影中,让不同层面的声音在同一个视觉传达中有着非常好的表达,进而引发观众的心理痛点,产生精神交流和传达社会价值。

  【主题】

  社会学专业出生的奉俊昊,可以称得上是韩国电影的类型片大师。他非常擅长将各种类型片融合到一起,借此来刻画人性的多面化。

  所谓的类型片,又称类型电影,是由不同题材或技巧形成的不同的影片形态。

  类型片的基本特征包括:1、以叙事为主导的规范化审美形式;2、是大制片厂标准化生产的产物,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其目的和原则;3、视听语言霸权同时带有强化政治文化的含义。

  (以上资料来源百度)

  换一句话来说,类型片就是电影通俗易懂,同时兼具了艺术性和商业价值,既赚了钱,也表达了艺术。

  奉俊昊导演从小就热爱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电影,所以对类型元素的运营是自然而然的事。他曾说过:“类型电影对我来说就像空气和血液。就像我呼吸着类型电影作的空气,把它们带进我的身体,让它们流淌在我的血管里。”

  奉俊昊导演先前导过的犯罪片《杀人回忆》《母亲》,科幻片《汉江怪物》《雪国列车》《玉子》等作品,几乎部部都是类型的代表作。

  而《寄生虫》在崇尚边沿艺术的戛纳电影节斩获了金棕榈大奖,更是让类型片取得了一次罕见的胜利。

  《寄生虫》虽然说是讨论严肃现实的写实片,但是那荒诞的剧情兼具了黑色幽默,因此它又可以说是一部黑色喜剧,再加上大反转的悲剧结局,又让它成为了一部犯罪惊悚片。

  多种类型的结合,让《寄生虫》成为了一部丰富而精彩的类型片,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电影的乐趣。

  《寄生虫》的主题是贫富差距,但是故事发生的社会大背景中又融进了当下韩国的经济转型、就业问题、失业危机、重男轻女、尊卑制度以及南韩北韩政治问题等社会议题。看着非常得写实,然而导演又将这些议题一笔带过,架空了大背景环境,使其失去了现实意义,非常巧妙地将这些时代符号转换成了类型片的工具。

  虚与实的结合,点与面的转换,将类型片合理化。

  《寄生虫》这部电影的主要受众是广大的中产阶级,观察的是社会上流和底层的“景观”。

  电影中利用了荒诞夸张的手法来展现阶级问题,所以我们很难在现实中找到电影中对应的人物原型,但是这些人物却又给我们一种非常熟悉的感觉,仿佛就在我们身边。

  是的,没错。

  电影中的人物是象征手法,他们象征的是现实中不同阶层的一些事或者一些人,而不是特定的某个人某件事情,以点带面,借此来展现人性的多面化。

  电影中,我们看不到一个坏人,因此很难在人物上找到共情,但就是非常想发泄对真实社会的不满。

  这就是《寄生虫》这部类型片的厉害点。

  【道具】

  奉俊昊导演表示:“从哲学的观点,道德混乱的概念总是让我着迷。”因此,导演在道德混乱的面貌下,安排着各种角色的命运,让他们一步步迈入阶级危险。

  在安排角色命运的时候,比起直截了当地阐明,奉俊昊导演更喜欢将这些元素透过包装融入剧情。而辅助这些角色发展的就是电影中的各种道具。

  它们化具体为抽象,化抽象为具体,直白地表达了很多意向化的隐喻和人物命运的走向。

  比如:

  石头,是对金氏儿子基宇的描述,石头象征财运,是基宇的欲望。石头从电影一开始就出现了,一直贯穿了全剧,拉扯着整个剧情的发展。

  自画像,是对朴氏弟弟多颂的描述,有点超现实主义的色彩,具体化了多颂“装”的秘密,丰富了他内心“鬼”的形象,为下文剧情转折埋下了伏笔。

  楼梯,最精彩的是金氏逃出朴氏别墅后的场面,一大段向下的楼梯,光线由亮到黑暗,仿佛看不到尽头,形象地烘托了人物内心的惊慌和害怕。

  “气味”和“界限”,是剧中无形的道具。它们是对朴氏夫妇的描述,朴氏夫妇看似善良的外表下,隐藏着的是资本主义的内心。他们的善良、大方、和气,是因为阶级的优越感,而不是最本真的内心。

  地下室,电影中最大的道具,也是我觉得最出彩的地方。它是对人类潜意识的一次深挖。

  就像村上春树说的:每个人都像是一座二层的小楼。除了客厅、卧室之外还有不为人知的地下室,每个地下室的下层,还存在另一个不同的地下室。

  这就犹如人的心理构建。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都拥有潜意识的内在世界,我们的情绪和性感觉都受其限制。而表达自我的唯一方式,就是将情绪不经理性控制地发泄出来。

  弗洛伊德曾借用费希纳的冰山类比理论认为:人的精神结构恰如一座冰山。冰山分为三层:最上层浮在水面上的是意识,只占冰山的很小部分; 冰山的下层占了冰山的大部分,是无意识; 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还有一层是前意识。意识与前意识属于同一系统,而无意识与前意识属于不同系统,无意识的东西由于受检查作用的压抑不能进入意识领域。这也就是说,无意识属于人的心理结构中更深的层次,是人的心理结构中最真实最本质的部分。

  (以上资料来源百度)

  我们可以利用超现实主义的技艺,把电影中的这栋别墅看作是人的心理结构。别墅中那不为人知的地下二层就是人类最原始的无意识。

  当一个人的心理承受突破了无意识世界,人性中最本真的恶就会不经理性的控制发泄出来,也就造成了故事中那惊悚的局面。

  这就是令奉俊昊导演着迷的,哲学观点中的道德混乱概念。

  写在最后

  奉俊昊导演的《寄生虫》虽然反应的是现实主题,但是它的故事并不写实,而是通过超现实主义的誊印法讲述了一个虚构的寓言。导演利用“假”角色,将不同阶级的矛盾冲突展现的淋漓尽致,从而挖掘了人物潜意识最深的恶。

  《寄生虫》拿下金棕榈大奖,实至名归。

  ——END——

  文/嘿 秀秀 写着最简单的文字,过着最朴素的生活,揣着最遥远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