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喜剧》:“看个热闹,别嫌事大。”
东北小城青年,富二代北京少爷,海归北京姑娘,房子,京户,工作,亲情,友情,爱情,社会规则,追求自我。是一大锅不错的材料,也炒出了一盘不错的菜。
这次《驴得水》原班阵容,带着他们的新片《半个喜剧》归来,自然让很多粉丝期待。
三个自由浪漫的年轻人,过着各怀心思的人生:有人急着摆脱单身,有人想在结婚前放荡一番,有人想在 大城市站稳脚跟。因为一次情感出轨,三人扭结成了一团“嬉笑怒骂”的乱麻。
当各种价值观碰撞在一起, 当一个人需要平衡亲情友情与爱情......
他们慌乱的生活,就像是半个喜剧。
1、《半个喜剧》和《驴得水》的民国背景不同,《半个喜剧》是个现代都市青年爱情故事。
主人公孙同,来自东北,漂在北京,同学郑多多,安排他在自己父亲的公司工作,在方方面面给他照顾,一旦试用期结束,还有可能拿到北京户口。
孙多多是个不折不扣随时都能睁眼说瞎话的渣男,都要结婚了,还游刃有余的周旋在各个女人之间,乐在其中。
郑多多生性放浪,原本已经要和门当户对的对象高璐结婚了,还去追中学时代的女神莫默。
孙同和郑多多同住,为了替郑多多遮掩,煞费苦心,但最终还是免不了穿帮。
故事中几个主要人物间的关系,很有张力。
即使是在小小的密闭空间,人物关系带来的紧张感,也能强烈感染观众,让观众设身处地体验那种紧绷气氛。
《半个喜剧》还屡次运用错位,让故事更有戏。
错位带来误会,误会带来喜剧。就像莫默和高璐互相错认为孙同女友,莫默和孙同母亲互相错认身份。
相比舞台剧风格十足的《驴得水》,《半个喜剧》的场景设计电影感更强,戏剧效果直接从人物身上来,让电影笑点密集、节奏紧凑。
片中有一个小小的片段,眼镜店对话,用镜子把孙同和莫默两人的头和身子错位,镜头处理照应对话内容,相当巧妙。
2、《半个喜剧》的精彩,得益于人物刻画足够成功。
角色不是全坏全好,他们有自己的追求和欲望,并因此互相冲撞,迸发出故事。
相较于任素汐之前出演的角色,莫默更贴近我们的生活,她就像是每个人身边都会有的一位朋友。
被催婚的莫默本属意于追求者郑多多,却发现郑多多满嘴谎言,她愤怒于自己被骗感情的同时,意外与心地善良却怯懦的孙同展开了一段曲折的恋爱……
这部戏从莫默的视角带领着我们,对当代青年人工作和情感上的困境做了深刻描绘。
这是个内心无比纯粹的角色,她敢爱敢恨、坚持底线。甚至这份坚持,正直到他人无法理解。
莫默说:我不是不知道这个世界什么样,我就是想试试这样行不行。
她面对常远客串的相亲男,刚聊很好,准备再发展看看。但说到对正确的理解不同,以此看到价值观人生观不同,她直接就要离开。
至于两个男性,吴昱翰出演的孙同和刘迅出演的郑多多,其实是两个非常典型的角色。
郑多多是这个社会左右逢源、浪荡自利,在所谓的“成熟”下丧失灵魂的人,也是我们最不想成为的一种人,他们看上去很好“混”,在自我的逻辑自洽中活得花天酒地,他们没有良知所以也没有痛苦。
世界对他们来说似乎是一场自己制定规则的伪装游戏。
在孙同的身上,可以看到很多从小城市出来在大城市打拼的人的影子。自卑,胆小,输不起。他能在北京立足,户口、工作、住所都靠郑多多这个哥们。
两人的性格模式和他们的境况挂钩,而他俩的处事态度,鲜明代表两个对立面,一方世故圆滑,一方天真理想。
孙同和郑多多看似关系很好,是衣服能互相借穿、醉酒能把对方扛回家的那种好。
但问题是这份友情沾染了利益,一旦有冲突,就会爆发出许多问题。
在《半个喜剧》这部影片中,他们冲突的点,是莫默的出现。
虽然《半个喜剧》中的故事很喜剧和戏剧化,但情节和人物,能立住,都很真实,甚至我们能从身边找到类似的模板。
3、《半个喜剧》不是那种让你笑完就完了的喜剧,更是在展现我们经历的真实生活。
前面的笑闹,到后面逐渐成了令人深思的现实讨论,喜剧外表下,有着深刻内核。
情感问题,只是一个层面,电影不仅如此。北漂、职场、家长干涉……
它涉及当下年轻人经历的方方面面。
尤其关于理想与现实的纠结,集中体现在男主人公孙同身上。
他把北京户口和工作,房子和地位看的那么重,以至于生而自卑。
这种自卑或许曾经支持着他努力学习,考到了北京,支持着他考上研究生,支持着他忍受那么多不平等而依靠郑多多,但是这种自卑让他在一个堂堂正正不用违心的女孩面前,没有底气告白。
他觉得看起来有点可怜,有点寒酸,还有点怂。
一方面是爱慕虚荣母亲的逼迫,卖了东北老家的房子、装病撒泼,就是美其名曰让孙同在北京立足。
一方面又是兄弟郑多多的怒火和生活的压力,郑多多无法忍受孙同和莫默在一起,抛给孙同的两个选择,要么绝交、要么和莫默分手。
摆在孙同面前的问题,看似症结只是和莫默是否在一起。实际却爱情理想和现实生活之间,是理想和现实、爱情和面包,乃至尊严和妥协的抉择。
他的痛苦在于没有最佳选项,他很难像莫默所说的那样,只为自己考虑,选择必然都会对他的生活造成巨大冲击。
《半个喜剧》讨论的是一个年轻人该如何在城市里生活,且活的有尊严。或者按片中的话说,怎么算做个人。
莫默开头怒斥孙同,说他是郑多多养的一条狗,因为他整个人都依靠郑多多。这样的形容,虽然刻薄,但再贴切不过。
在北京做个人,就这么难吗?还是说,难的并不是光鲜亮丽事业有成受人敬仰,而只是真实的面对自己,不做违心之举?
在外漂泊的年轻人,或多或少能从孙同、莫默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或许我们没这么戏剧的感情经历,但却可能曾做出过那些违背本心的选择,面对相似的生存困境,也很难放下一切为自己而活。
电影除了包袱不断的喜剧,折射出的种种现实问题,也给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电影结局很理想,孙同做了我们很多人想做却一辈子都不敢做的事情,归根究底,还是有莫默理想主义的支撑,更是支撑着莫默的理想主义背后条件的支撑。护士站的对话点到了要害,直接结婚房子、户口不都有了。此处没有定义孙同心机男的意思。
有人曾说,有钱人都善良,因为他们有资本善良。如果孙同、莫默都是来京打拼的外地人,结局也许就不是这样了。
也许孙同忍气吞声地继续在多多“领导”下工作生活,也许莫默成了多多的地下情人,也许他们分道扬镳一声叹息,能肯定的是,他们活着的绝对不是最初想要的样子。
就像片名《半个喜剧》,它是喜剧、有笑点,但它也不仅仅是喜剧,喜剧之外剩下的半个,可能是悲剧、可能是镜子、可能是现实。
生下来容易,活得好很难。现在的一切努力只为听从我心,爱我所爱。
你来了,我很高兴,你不来,我也能过得很好。
如果您感觉这篇文章还不错,赶紧订阅转发吧!感谢您对小编的支持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