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犬八公的故事》真好,网友:都没条狗活的明白

  《忠犬八公的故事》是根据一个日本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电影的导演来自瑞典,名字叫做莱塞 霍尔斯道姆,这两个重要的佛系元素的结合,注定了这是一个平淡不平凡的故事。整个故事的节奏在导演的把控和演员的到位表演下,显得不紧不慢。前半段的故事就如同温开水一样讲述着主人公大学教授和另一个主人公八公的相遇,相识,相知的整个过程。而后半段的故事则是在温开水中加入了些许的蜂蜜,让整个故事有了淡淡的香甜,最后的升华部分则是在蜂蜜水中加入了柚子皮——教授的妻子和八公在车站相遇的场景。

  这个电影的故事情节很简单,大致就是这三个过程,教授在世的时候是对整个故事内容的铺垫,教授去世后八公用一生不离不弃的在车站等候教授的归来,多年后人们觉察到八公的“壮举”,媒体泉涌而来采访车站周边的居民,来了解八公重情重义的壮举。这个时候教授生前的故友和妻子也来到车站,他们以教授亲友的身份,对八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这份敬意是给八公的,也是给教授的。

  这里就体现了几个重要的问题,何为忠诚?为何忠诚?忠诚和人生的价值观有什么样的关系?那就要从这个故事的起源讲起,这个故事最初的起源是日本,这个故事在19世纪2、30年代真实的发生在日本的一个火车站,后来经过媒体报道忠犬的故事迅速的传遍全国,在80年代的时候被日本人率先搬上大银幕,再次的风靡日本。那为什么日本人如此的看重忠义呢,这个和他们的文化起源有关,其实日本的文化很多来源于中国。

  而在我国的文明中,忠义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这点从民间几乎家家拜关公就能看的出,关公在我国一直是忠义的象征,那日本人从这条狗身上得到的忠义和我国古代传统的忠义有什么区别吗?答案是否定的,他们所表达的是同样的一个意思。

  但是很多网友表示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忠义已经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这种思想早被利益为先,金钱至上所取代。而忠义更多的被人误解为封建统治者为了统治人民的一种思想麻痹手段,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忠义无论是古代还是在未来都将是指引着人们的一种生活态度,这就提到了很多网友看过这部电影后,感慨自己“活的还没电影中的这条狗明白”。

  那下面我们来谈谈电影中八公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忠诚,而这种忠诚又究竟是怎么样的契合传统的。八公其实要找的主人并不是电影中的教授,而是意外的被遗落在车站,在最无依无靠的时候,教授收留了八公。这个体现了忠诚的感恩属性,忠诚不是无条件的,忠诚是一种对生活中爱的回馈,对有恩于自己的人的一种回报。

  后来教授为了上班,不能带着八公,八公就每天送教授到火车站,然后在教授下班的时间在火车站等教授回家,这个并不是教授强求八公这样做的,电影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教授不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和蔼可亲,而这也说明了忠诚的一大特性,就是自发的。忠诚不是物质上的交换,是一种情感乃至灵魂上的认可后,相互尊重之后自发的行为。这里面和中国古代讲求的忠孝都是一个道理。

  后来教授意外猝然离世,八公一个人(狗)在车站苦苦等待了余生,这诠释了忠诚的最高境界,但是也是忠诚的最根本属性,那就是这是相伴一生的,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而忘却它最初的信念。虽然后来教授的家人把八公带到家里,但是八公毅然离开回到车站,因为只有在那里,它的生命才有意义,虽然它自己也能明白自己做的事情已经毫无意义。这就像是古代很多忠臣良将最后一刻的时候一样,失败已经成为必然,而他们都愿意用生命去践行最初的诺言。

  忠诚也造就奇迹,就如同八公一样,八公以一个流浪狗的身份,用自己余生生命的全部,放弃自由,放弃爱情,放弃一种全新的选择,付出自己的所有,创造了属于自己和曾经主人共同的奇迹。然而这个故事中教授变成了一个配角,却也依然是美好的存在,因为只有教授的美好,才反衬出八公的更美好。笔者突然感悟,此生若能如八公岂不是一个美好的活法,守护着相互有感情的家人,共享雾霭流岚虹霓,同受寒潮风雷霹雳。(友情提示: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莫要活的不如一条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