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出鞘》:在类型公式间翩翩起舞,一部推理迷必看的有趣电影

  上周末去看了《利刃出鞘》,一部相当聪明且迷人的电影,连同豪华的卡司在内,都让人想起以前由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像是1974年版的《东方快车谋杀案》或《尼罗河谋杀案》等等。

  不过,虽然《利刃出鞘》具有这样的古典特质,但实际上却有不少颠覆公式的地方,以及更贴近时代的幽默感,全部顺著剧情发展不断一波波地涌上,让人越看越是集中,也始终感到新鲜有趣。

  身兼《利刃出鞘》编导二职的莱恩·约翰逊,他的导演处女作《追凶》其实就是一部向美国冷硬派推理大师达希尔·哈米特致敬的作品,因此这回透过《利刃出鞘》向克里斯蒂的古典本格推理致敬,则可以让人看得出他对推理类型的喜爱。

  有趣的是,导演在本片中的做法,就像是他过去的作品一样,总会在类型中刻意安排一些颠覆公式的发展,因此常会有些出乎意料的剧情转折。从这点来看,《利刃出鞘》的前20分钟,确实会让人误以为本片就是要按照古典推理小说的公式走。但就在不久之后,电影则开始颠覆公式,让人觉得导演是在玩类似声东击西的技巧,使预告甚至是正片开头都像是古典推理,但其实却是另一种类型的推理故事(至于是哪一种就不爆雷了)。

  没想到的是,正当你快要确认这样的怀疑,认定他只是拿类型来做幌子的同时,《利刃出鞘》却又翩然跃回了类型之中,不仅给了观众一个足以说服人的真相,同时更十分重视推理游戏的公平性,将侦探赖以解答的重要线索全部在前面便已公开于观众面前,也因此展现出导演有多么娴熟于类型公式,才能在其中游走的如此轻盈,使整部电影因此在推理类型中,达成了「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的优秀表现。

  除此之外,《利刃出鞘》的剧本也正如许多极为经典的古典推理小说那样,虽然谜面上看起来颇为复杂,嫌疑犯也不少,但真相的核心却相当单纯,只要解决了最主要的问题,其余细节自然也能迎刃而解。像是这样的设计,正是过去一些经典推理小说之所以比较适合改编为叙事时间明显受限的电影之故。那些作品不像后来许多推理小说那样,利用越来越复杂的案件发展与推理谜题尝试不让读者看穿谜底,反而仅以一个说穿了极为单纯的真相,达成相当程度的意外效果,因而完全令人感受到莱恩·约翰逊从电影作为出发点的推理创作思维。

  当然,对于这样的推理类型来说,故事里的侦探够不够有趣,自然也是重点之一。就这点来说,在片中饰演私家侦探白朗的丹尼尔.克雷格,其表现可谓极为出色。这个角色既有喜欢故弄玄虚的古典侦探特质,也有不时俗套的表现,因此使他究竟有没有真本领,甚至也变成了这部片的悬念之一,使得这个角色纵使并非故事的真正主角,却也因此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于是,看完《利刃出鞘》后的感觉,可能就像是你曾在某个假日午后,抑或是半夜睡前,读完一本克莉斯蒂或柯南·道尔的小说,阖上书页时可能会冒出的第一个想法一样──再来个一本吧。

  《利刃出鞘》就是这样一部让人心情愉悦的电影,让人看完后仍意犹未尽,真心期盼还能看到莱恩·约翰逊所创作的下一部白朗探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