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豆瓣评分9.5分,值得一看!

  我料想过它好,可没想过居然这么好,一部电影,故事,角色,演员,情感,内涵,光影,剪辑的运用。能有一方面做好便已经难得,而它居然全部都做到了。《霸王别姬》想说的很多,但在这里就以对拉康的镜像理论的浅显理解试图理顺电影主角——陈蝶衣一生中对于自己的性别认同。所有人都知道“我”这一件事,但我究竟是什么?或许影片中陈蝶衣戏剧般的人生悲剧都应该从这个问题谈开去。在拉康的三层次的人格模型中他将人格分为真实界、想象界和象征界。从真实界往想象界的过渡是通过镜像阶段来完成的。拉康认为婴儿最初通过镜像来认识自我,即通过与母亲的双边关系来确立自我。“主体的无意识是他者的话语。《霸王别姬》:豆瓣评分9.5分,值得一看!

  在小豆子刚进入戏班时,其实是忍受了许多的调笑与侮辱的,但他将母亲的“窑子里的东西”——大衣,扔进火盆的时候就可以看出他对于告别过去的决心,但这并不意味着小豆子的内心真的准备好了。从只有女性的窑子到了虽然全是男性但却被迫扮演女性的戏班,小豆子其实活得很挣扎。周遭的环境和自己的观察告诉自己,自己是男性,但师傅的要求和童年的记忆又迫使小豆子不断怀疑自身的男性身份。在这个认清自身性别的过程中,师兄段小楼无疑起到了不可取代的推动作用。之前说过,初入戏班小豆子受到的几乎全是讥讽与打骂,除了段小楼。无论是初见就让小豆子和他一起睡,扔给他被子还是之后的为了替他踢掉一块砖而遭受师傅的各种责骂,都让小豆子体会到了离开母亲后所不再拥有的温暖。我认为在这个阶段,小豆子对于师兄的情感是很微妙的,说不清是对于亲情的眷恋,即把师兄当作了母亲的替代品还是已经萌生了超越师兄情的爱意。又或者这两者本就不可分。但这位身份无法明晰的师兄的出现无疑急速推动了小豆子对于自身性别认知颠倒的悲剧。

  正如影片中所说,“虞姬是真虞姬,霸王是假霸王”那般,没人有有义务也没有人(除了剧中的袁四爷)能够伴随蝶衣生活在他的世界里。段小楼的娶妻,直至之后文革的爆发。蝶衣不仅失去了“真霸王”袁四爷的庇护,也失去了于他而言和生命等同的戏台。这对于蝶衣来说,是致命的打击。蝴蝶若是被折断了翅膀,无论如何是再也飞不起来的。影片最后,蝶衣自刎前那句错乱的思凡台词——“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在我看来是蝶衣对于自己一生的一声叹息。幼年执着于男性或是女性,之后纠结于戏剧还是人生,这一切在这一刻的蝶衣看来都仿佛成了一场笑话。有什么是值得苦恼的,又有什么是难以分辨的,人的一生,说白了不过是一场幻境,一场虚无。正如拉康的言论那般,我是什么,我不过是他者的话语。

  八十年代中後期,潜抑在类似的历史叙事中的,是一段太过真确的、关于年代的记忆:—段拒绝被官方说法所笼断、因而也惮于发露而为语言的记忆,是一个太过明确的关于现实的断言:必需终结这一在循环中颓败的历史,中国必需在这屡遭延宕的契机时刻加入人类的/西方线性的历史进程。这一关于现实的明确断言,通体灿然地辉耀著理性与启蒙精神的光芒;然而其作为却并非单纯或绝抉。在八十年代的社会语境中,作为文明飓风到来前的最後一次回瞻的视域,其间的无限低 里交织著对老中国切肤的怨恨与依恋。似乎他们必须满怀狂喜地宣告,这古旧的舞台正坍塌并沉没于世纪之交明亮的地平线上;然而,他们同时将失去在这舞台上曾出演过的、全部中国的、仍至东方的戏梦人生。因此,在1984年,第五代所发动的大陆影坛的电影“美学革命”之中,在第五代典型的语言形态:空间对于时间的胜利之中,镶嵌著如此多元的话语、如此繁复的情感2。但是,为第五代们始料不及的是,当他们在历史的叙事中放逐了谎言/年代的同时,他们也放逐了故事、情节的可能与人物个体生命体验的表述;或许更为严重的是,他们同时放逐了将这;中国/东方的历史景观嵌入世界/西方历史画卷之中的切口。一处空间化的、绚丽而滞重的东方景观,只能是西方线性的历史视域、那段开放式情节间一块无法嵌入的拼版;而第五代在八十年代的社会语境中试图操作的,则正是中国与世界、东方与西方的对话与对接。

  菊仙是个妓女,更是一个小女人,她狭隘地爱着那个在花满楼里稳稳接住自己的“楚霸王”,毅然将自己的一生托付于他,不图富贵荣华,只求一个真心待自己的男人,以及对能够过上普通的正常人的生活的渴望。从对着妈妈“怒沉百宝箱”从良的决绝,到为救丈夫发誓永不相见的豪气,至最终看清小楼的本相,生无可恋,凤冠霞帔,一匹白绫断幽魂,来表达对扭曲的人世的抗争。在她的生命中,爱情是她的全部,失去爱情,就失去了活下去的意义。只有爱情的温度,才能让她有勇气抵抗住这个世界彻骨的寒冷。段小楼,是她这个世上唯一的精神支柱,他的背叛,让她失去了最后一丝残存的安全感,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我们无法要求她像现代女性一样,头顶半边天,所以她的死亡,是顺理成章的。她虽然是一个妓女,饱受人世沧桑后,仍然有勇气追求自己的小小幸福。尽管一开始她的身份就注定了最终的失败,但她的至情至性,敢爱敢恨,比起世上那么多寡廉鲜耻,满口道德文章的精神卖淫者,不知道要强多少倍。菊仙的死,也许,也许仅仅是因为世人绝不能容忍一个妓女也有权利拥有平凡的幸福罢。

  霸王别姬这部电影中,程蝶衣这个角色,无疑为最厚重的。没有程蝶衣,就无法更好诠释张国荣,无法成就霸王别姬在中国电影史上的位置。如果一个人具备程蝶衣的气质,那么这样的人注定是个悲剧。因为他太过纯粹,不懂变通。这种人的世界里,没有灰色的过渡地带,没有迁就和妥协,永远只有黑和白。他将永远不能适应极度复杂的,风云变幻的社会,就像蝶衣,只能随着没落的大清王朝,走向尽头。这样的人,做为一个艺术形象,是唯美的,深入人心的,但在现实面前,却是极度的脆弱,因为他每分每秒都要遭受着自己施加于自己的精神折磨和命运无止尽的凌迟。除了走向自我毁灭,别无它途。让“虞姬”在深爱的“霸王”面前自刎死去,这也是她最好的归宿和对其人格的一种最大的尊重。也只有霸王别姬的戏台,才配得上程蝶衣的死亡。有人说,悲剧,就是把美好揉碎了给人看。生活需要悲剧,没有悲剧,人们便无法感受幸福的存在。但谁又愿意让自己成为那个悲剧人物呢?还是当众多看客中的一员来得自在踏实些罢。

  葛优的表演,拿捏得恰到好处。低沉的声音,不焦不躁的眼神,台词微妙的顿挫与那高瘦身躯的肢体语言,在在刻画出一个戏剧国度里的霸王--戏霸,袁四爷。于是令我猝不及防,偶然间,心似缱--呀,就这样,轻轻地,爱上他。这个磐石一般的男子。又有英雄气度。又有儿女情长。又会成功,又会享受成功。又视死如归,又心细似发。又敏于艺术,又透彻,又执著,又懂得所爱的人(不论是男是女)--这样的电影中的男子啊。倘有霸王,女人当然宁作虞姬--但没有。所以我们只能好好生活,天天向上,不要为谁拔剑抹脖子,细细打算以后的幸福,然后看了电影哭泣,徒羡蝶衣。《霸王别姬》:豆瓣评分9.5分,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