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音师》:成功却不完美,失败又不落魄。

  人性本恶。

  这个观点是在我看完《调音师》后的第一个反应,并且持续保留挥之不去。这部电影改编自22010年法国同名微电影《调音师》,很多人都对他抱有着不一样的期待。因为法国版的《调音师》真的太成功了,每一个细节都被分析的无比的透彻,不论是他的剧本,选角,以及视听都值得每一个行内人学习。

  《调音师(印度)》在原有的故事基础上进行改编,增加了女主人及她的情人的戏份,将主人公阿卡什的心历路程刻画的更加生动,黑暗。

  也许一开始主人公的心里只是利用虚构自己的残疾来博取人们的同情,获得自己的利益,而毋庸置疑,盲人钢琴师,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噱头。但是当别人开始发现自己的秘密,而自己无法反抗一切困难及压力的时候,主人公开始改变了,也许是外界压力,但更多的却是自己内心的无法承受,他开始变的黑暗。

  如果说一开始他是一个贪小便宜的小人物,那么后来,他就变成了一个我们言语俗称的反派。

  而女主人戏份增加,不得不说更加深刻了这个人物,在原版里也许她只是想要杀了主人公掩饰自己是凶手的事实而产生了恶意。在印度的改编里,她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即使她一直说自己并没有杀自己的丈夫,她的丈夫只是因为枪走火而死亡。

  但也不得不说,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和面子而选择隐瞒自己的丈夫的死然后演一出戏告诉世人自己的悲惨,就体现出了她的心思细腻及可怕,包括后面她轻易的将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推下楼,在男主人公的吃食里下药,使他眼角膜脱落,蒙骗男主人,试图杀死他,让人不得不感叹人的坏是骨子里的,而释放这个坏仅需要一个无足轻重的借口。

  而对于争议极大的结局,大部分人偏向的是女主人的肝脏的确被卖掉了,眼角膜也被移植给了调音师。这点可以从结尾是男主人公精准的用他的兔头手杖及用手杖打飞易拉罐看出来。因为如果结局真如男主人公所说的那样,他怎么能知道撞车的是一只兔子?并且那只兔子还完好的跑走了?要知道他可是一个盲人。

  也许是我过于猜忌,有时候,现实不等于真相,也许,真相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残酷,这其中的隐藏故事也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可怕。而及时的留白,是一个好的选择。

  我想,我大约也能理解导演设计这个结尾的原因,这个世界总是需要一点善意的,就如李安的《少年派》里给我们传达的,你喜欢哪个结局,就相信哪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