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人》奥斯卡惨败?这事值得玩味
最佳动画长片:
《玩具总动员4》
最佳动画短片:
《发之恋》
最佳原创剧本:
《寄生虫》
最佳改编剧本:
《少年乔乔的异想世界》
最佳真人短片:
《The Neighbours' Window》邻居的窗
最佳艺术指导:
《好莱坞往事》
最佳戏服设计:
《小妇人》
最佳纪录长片:
《美国工厂》
最佳纪录短片:
《女孩的战地滑板课》
最佳女配角:
劳拉·邓恩《婚姻故事》
最佳音效剪辑:
《极速车王》
最佳音响效果:
《1917》
最佳摄影:
《1917》
最佳剪辑:
《极速车王》
最佳视觉效果:
《1917》
最佳化妆与发型:
《爆炸新闻》
最佳国际电影(原最佳外语片):
《寄生虫》
最佳原创配乐:
《小丑》
最佳原创歌曲:
(I’m Gonna ) Love Me Again——《火箭人》
获得11项提名的超英漫改电影《小丑》,赢得最佳男主角奖项。
萨姆·门德斯在讽刺美国中产阶级的经典之作《美国丽人》之后,时隔21年又回到了奥斯卡的舞台,凭借一战题材《1917》取得多项桂冠。
韩国影片《寄生虫》荣获四座大奖:最佳影片、最佳国际电影、最佳原创剧本奖、导演奉俊昊本人也获得最佳导演的头衔,成了当晚最大的赢家。
这是奥斯卡第一次将最佳导演奖颁给以为韩国导演,而作为一部外语片,《寄生虫》能打败昆汀的《好莱坞往事》,夺得最佳原创剧本奖,更是令人咂舌。
在历届奥斯卡上,从未有过像《寄生虫》这样的外语片能够获得如此殊荣。导演奉俊昊也在颁奖时表示:“我打算今晚庆功酒,喝到明天早上!”
自然的,对于韩国人来说,这是一个开创性的时刻。
另一边,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作为夺冠热门,马丁·斯科塞斯的史诗级黑帮巨制《爱尔兰人》颗粒无收,成了最大牌的陪跑员。
相当大一部分影迷,对这个结果是大失所望的。(包括我)
毕竟,奉俊昊的《寄生虫》虽然口碑破表,但类型片色彩过于浓厚,实在算不上是绝佳作品。而对比0获奖的《爱尔兰人》,结合电影技术、艺术性、和观赏性,后者都算得上是上乘之作。更别说有马丁·斯科塞斯这样活化石级别大师。
能看得出来,奉俊昊本人,在最佳导演致辞时也显得底气不足,几乎全程在赞美其他几位导演。现场也发生了另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奥斯卡历史上唯一一次,在最佳导演致辞时,全场起立为另一位导演鼓掌。
这大概能说明一些问题。
是不是实至名归,各自心中有数。
另外,一句老话,提名靠实力,获奖靠“运气”。
这场值得玩味的游戏,仅仅只是作品优劣之分吗?背后究竟藏着什么样的规则?我们尽可能猜测:
1. 院线与奈飞之争。
这自不必说,院线与各大流媒体的战争不是一天两天的了,而《爱尔兰人》因为马丁·斯科塞斯因为坚持不删减,最终以三个小时的时长告别院线,在流媒体与观众见面。好归好,毕竟不是亲生的。而像是好莱坞这样的传统势力,作为前辈对于互联网公司这些小毛孩子,总是得踩着点,人院线一句话,让奥斯卡帮忙着点,这也算是合情(不)合理吧。
2. 老马丁与漫威之争。
就在不久前,马丁·斯科塞斯针对“什么是电影”的话题,发表过批评漫威电影的言论,引起不少漫威迷的愤怒,自然也得罪了好莱坞的半壁江山。(可能不止)
3. 传统势力与新晋势力之争。
第三种可能,我们还是尽量正能量一点。对于老马丁这样级别的导演来说,他根本不需要奥斯卡奖来证明自己,如果评审们想要扶持更加年轻的新晋导演,那自然是说得过去。况且,作为亚洲导演,奉俊昊之前也与好莱坞合作过《雪国列车》的老朋友了。
当然,以上纯属猜测。其他的也有可能。
不管怎么说,马丁迷们也别太伤心了,毕竟奥斯卡从来就没什么固定标准。近年来也更多对奥斯卡内幕的质疑,令其公信力大打折扣。
本来,拍一部电影,报名,坐等结果,这个是应该有的奥斯卡流程。但是真实的情况是:从前一年9月到次年2月,各家片商为了争夺小金人,无论明或暗,会用处各种手段拉拢评审,拉抬声势。一系列程序成了行业内约定俗成的事,并且设有有专门的机构来运作。
另一方面,影片想要在奥斯卡上榜就得花个四五百万美金,你要兜里没两个钱?对不起,还真玩不起。作为华人之光的李安导演就曾经在媒体面前大爆料,自己的《卧虎藏龙》《断背山》等电影的“惨痛经历”。
大概也就是这样,奥斯卡逐渐从一开始的圈子奖变成艺术奖,现在又重新由艺术奖退化成圈子奖。一场艺术盛宴,变成了明争暗斗,刀光剑影的选票之争。
如此看来,不得也罢。
奉俊昊
奥斯卡
导演
老马丁
好莱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