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你欠我们一个解释

  终于看了《流浪地球》,场面宏大,音效震撼,结束时发现脸颊上莫名其妙地湿了。就贺岁片而言,还是蛮好看的,至少比很多莫名其妙的电影好看很多。

  然而回到豆瓣标记“看过”时,发现评分不高,不到8分,好像最早分数还是蛮高的,现在呈下降趋势。

  这片如果是我的评价,打4颗星,有鼓励成份。因为就剧情而言,我还有好几个点的困惑,这个前提是我先读了大刘的原著后再看的电影,要是没有看过原著的,估计对故事的前提是无法理解的。

  所以,我建议,看不懂电影的,请回去看一下原著,把电影中省略吊的重点都自己脑补一下,它可以帮助你丰富自己的想象力。

  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创意惊人。人类迟早是要去外太空流浪的,但带着地球一起流浪,只有中国人想得出。《飞屋环游记》也只是带着自己的房子一起旅行。

  电影的败笔在于叙事不清,省略了很多关键节点,以至于整个故事情节不连贯,逻辑不通。不是崇洋迷外,看完《流浪地球》,你再重温下《星际穿越》,你会发现中美之间的差距,不仅仅在思维的方式,还在于制作细节和科学态度。

  《流浪地球》的放映,让大众高呼,终于有了中国自己的科幻电影,但这仅仅是科幻片的起点。作为贺岁片,它是成功的;作为商业片,它是成功的;作为科幻片,它还太稚嫩;如果去除科幻的帽子,它是相当失败的。

  很多科幻迷都对电影中的科学幻想有疑问,我也是。但作为小说迷,我对电影编剧更失望。拿《流浪地球》和《星际穿越》作个比较,你就会发现,我们本该制作出更精良的电影,可以改进的地方很多,这并不是能力不够,只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太不严格了。

  这部电影,从剧本的角度评价如下:

  情节:差。很多关键情节缺失,流浪地球,你欠我们一个解释。

  角色:差。全部都是好人,没有反角的故事,不是好故事。

  对话:差。一部好的片子中一定有经典的对话,然而并不是抖机灵。

  立意和噱头:优秀。

  地球为什么一定要去流浪,我在电影里真没看到,我是自己脑补了原著中的理由:太阳未来会氦闪——太阳系即将毁灭——地球生态最适合人类居住——让地球离开太阳系,寻找新的恒星。

  电影是直接从流浪地球计划执行开始的。这我也就勉强接受了,就当是设定背景。

  首先,在精密的流浪地球计划中,为什么没有精准计算到木星引力的增强问题。如果这样的问题都没有考虑清楚,是怎么说服全人类一起逃亡的?留在地球还有一百多年,完全说服不了飞船派嘛。

  但没有了木星引起的灾难,这个故事也就没了前提。

  其次,主角刘启和女主角韩朵朵在整个计划中的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他们俩,剧情会有什么变化?

  救援杭州发动机失败,另一个转向发动机是别的救援队挽救的,至于点燃火星的行动不是首创,且也失败了。那么主角存在的意义,就是让在国际空间站的父亲,为了他放弃种子计划,孤注一掷,用飞船燃料点燃火星。

  而这一点,恰恰是自私的体现,如果失败,那么人类灭绝,AB计划同时泡汤,这可不是英雄人物该做的。英雄人物不是应该为了人类的未来,含泪放弃儿子吗?这样做拖累立意好几个档次。

  再次,刘培强作为空间站的中校宇航员,是否有能力改变联合政府的种子计划。这个空间站中的负责人很显然不是他。联合政府的决定如果那么容易就被要挟而改变,那这个流浪地球的计划也太可笑了。

  按照剧中情节推断:联合政府的目的就是放弃地球,实行种子计划。地球流浪计划就是个幌子,否则为什么明明早就推算出木星对地球的引力,而不对地球轨道进行调整呢?如果是真没有算到,那这种计算能力,地球后面的2500年流浪几乎不会成功。只有提出这个点,才能解释刘培强最后的行为,是为了地球上的人们。显然电影没有把这点表现出来。

  最后,联合政府的信息传播是有缺陷的,按当时的通讯技术,应该能传达到每一个救援队员的救援信息,缺少了最关键的一处:前两次试图点燃火星行动的失败。如果事先知道了,就不会做第三次尝试,并且还是一样的失败。

  另外刘启离开地下城准备去哪流浪、怎么活下去?流浪地球计划实施时,联合政府肯定会实行粮食管制。整个星球都冰冻了,在地下城生活的人们,靠什么生存?粮食是什么,蚯蚓么?空间站的宇航员都需要靠休眠节约能量,那么地下城中的人们也应该需要休眠来减少资源浪费

  为什么开车成了很高级的能力,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现在都有了,那时反而不成熟了?连救援队都只有一个专职司机,要征用一个偷学的小屁孩开车?

  地震时,飞机不是比卡车更高效吗?地面会坍塌,但天空不会下流星雨。运送火石为什么不用飞机?

  哦,还有,好像所有的储备都应该在地下城,每个发动机下面就有一个地下城,那么杭州地下城也应该有火石,为什么不就近救援?

  问题太多,我就先问到这里吧。所有的问题如果能圆过来就该给个解释,总不能让观众自己脑补吧。

  故事中角色如果塑造的好,也能支撑起情节;但整个电影中全是正面角色,没有反角,女主太弱,没法给主角助力。角色塑造单薄,没有变化、没有反转。人物不立体,太粗糙,细节描写不够。

  角色对话很无力,包括最该出彩的刘培强与联合政府的辩论、与墨斯的对话,以及韩朵朵发布的全球广播。这些对话我听了都不感动,怎么可能感动全球和联合政府呢?

  课堂上为什么要教朱自清的《春》,这些没有见过春天的孩子,能理解什么是春吗?

  班长的回答声音太媚,不该是一个学生该有的声音,更不该是一个生活在危机中的人该有的声音。

  还有北京交通委的广播,这个噱头不好玩。地面已经冰冻到零下81度,一张驾照必须培训5-6年,交通委还有必要存在吗?地面行进的都是紧急救援队,统一车型,统一路线,统一指挥。

  电影的语言应该更纯净一些,别有事没事往喜剧小品靠,油滑油腻,一点儿也不幽默。

  总的感觉就是,整个故事太平,没有刺,情节缺失,结构不严谨,对话不精彩。当然音效很棒,场景宏大,故事又发生在中国,迎合了中国观众思乡情怀。

  至于科幻电影最重要的科幻部分,还是不说了吧。导演连影片中专业的表演也没搞定,还谈什么懂些科幻电影该懂的物理知识呢?

  哎呀呀,这样一比较,我突然发现整部《流浪地球》都是在向《星际穿越》致敬。不能再分析了,越分析越伤心了。

  网上有一种说法,说对于《流浪地球》的批评太严厉了,有很多比它烂得多的片子都好评一片,凭什么?是呀,你也说那些是烂片,不值得评价。你看,医生对那些无可救药的人,都是这么说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吧。

  正是因为《流浪地球》的进步,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对于有潜质的人,只有严格要求才能使它进步迅速。我写作时,老师总是要求我们每一篇都要力求完美,因为每一篇你发表的文字都会成为你人生的烙印。可以允许稚嫩,因为你还在成长;但不能允许敷衍,因为这是你的修养。爱之深,则责之切。《流浪地球》,在一片叫好声中,但愿你能听到这微弱的批评,这批评就是希望,是我们回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