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4》热映!折射出多少中国家庭身影?
最近大火的《叶问4》引起了大家对中国功夫的广泛讨论,沉寂了一段时间的功夫片被再度唤醒,带来新的热潮。
但是在中国功夫、民族精神等影片主题讨论之余,也有人对影片开头叶问对自己儿子叶正那一巴掌耿耿于怀。我身边有一对老夫妻,对这个情节表示理解,他们觉得孩子怎么能理解父母为孩子好的苦衷;而更多像我们这样尚未成家立业的年轻人,看到的却是叶问虽然是一代宗师,但的确不太会与儿子相处。
虽然不同人群对此情节看法不一,但这也是导演叶伟信的高超之处——他把中国家庭教育中的矛盾拍出来了,而且非常真实。
《叶问4》我看了两遍,第二遍看的时候我就已经发现,其实这部电影最核心的主线是亲情,是叶问与儿子叶正的父子相处。正是因为叶问想要给儿子一个他认为轻松的未来,于是他才费尽千辛万苦,忍着身体的病痛,只身前往美国,为儿子在美国读书忙前忙后。
而叶正则是自始至终表现出自己对中国功夫,尤其是自己父亲教授的咏春拳的极大兴趣,他对读书没兴趣,他想要接过父亲的衣钵,将中国功夫发扬光大。
而叶问则是强硬地制止了他。
没有问儿子为什么要学功夫,没有解释为什么自己不允许他学。这也是接下来的剧情里,为什么叶问身处美国,每天给儿子打电话,结果儿子始终不接的原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很多父母却忘记了,自己其实是孩子最直观的榜样,表现的好坏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叶问强硬与缺少沟通的方式,也让叶正予以还击,这种矛盾在中国万千家庭里出现过。无论是父母对后代以“爱的名义”严加管教、安排他们的一切,还是子女对父母或冷暴力或离家出走等方式予以回应,本质上是双方没有真正做到尊重对方,耐下心来好好沟通。
想想看我们身边,多少父母用“我为你好”这一句话,强迫孩子选择了自己最不喜欢的道路,然后郁郁一生?甚至这种循环还会出现在这些孩子的后代身上,因为他们逐渐接受了这种迫害,转而成为了迫害者。
而在《叶问4》电影中,我们看到了这种循环被打破。
为什么叶问在最后思想上彻底转变?因为他在别人家的孩子身上,发现了自己做错的一面。
比如我身边一个例子,几个父母看完《叶问4》电影后,对自己的教育方式产生了反思,并开始重视与子女的沟通,我认为这是《叶问4》现实社会意义的重要表现。
在电影里,叶问无意间救下了中华总会的万会长之女万若男,万若男随着与叶问的感情加深,在谈心中说出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是当一个拉拉队长,而不是跟随父亲每日练习枯燥的太极拳。
叶问则鼓励她,去唐人街的中秋节上跳啦啦操。
万若男则欣喜地说,叶叔叔,你跟我那个不讲理的爸爸不一样,你能理解我。
而在这一刻,叶问才幡然醒悟,其实自己始终都没有理解自己的儿子叶正。他只是觉得,去美国读书,是对叶正好,而叶正是否想去,这是否是他真正喜欢的,他忽视了。
所以在影片最后,叶问第一次破天荒向儿子道歉,并搂着儿子,告诉他,爸爸尊重你的选择。
而叶正则在了解了父亲抱病赴美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物色一所好的学校之后,也理解了叶问作为父亲的责任与苦衷,他知道眼前这个男人为了他付出了太多,在父亲不善言辞的背后蕴含着的是对他无尽的关心。
就在这一刻,两个人达成了和解。
而这,也是影片中最感人至深的一幕。
《叶问4》在满足了我对于功夫电影一切期望的同时,还带给了我意外的惊喜,这是一部适合所有家长带着子女一起观看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