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星辰大海《流浪地球》观后

  本文大量剧透。

  刘慈欣说,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对《2001太空漫游》的拙劣模仿。

  2001太空漫游其实是两个不同的作品,一个是克拉克的小说,一个是1968年库布里克导演、克拉克编剧的电影。

  大刘本来说的是小说,巧合的是,大刘的《流浪地球》改变为电影后,他和他的偶像一样,担任了编剧。

  50年前拍摄的《2001太空漫游》至今仍然是不可逾越的科幻经典,即便是近年来最火爆的《星际穿越》也只能排在其后。

  稍微喜欢科幻小说的,基本都读过大刘的原著《流浪地球》。这是一个非常恢弘磅礴的设定,带着地球流浪。

  流浪地球的概念并非大刘首创,其实源自流浪行星,本来是指星系中广泛存在的没有围绕恒星旋转的形单影只的行星。大刘脑洞大开,把地球当做了方舟。

  克拉克真没写过流浪行星的梗,但是写过拉玛系列,一个堪比小行星的飞船,自带生态体系,闯入了太阳系。

  星空君小时候看的科幻片,要么是毁灭世界的终结者,要么是秒天秒地秒空气的独立日,人类科技无限膨胀,眼看2001年就可以星际移民的样子。

  然而,这都9102年了,人类最远的地方还是上世纪60年代去过的月球。

  有一天,星空君遇到了1969年穿越而来的宇航员。

  星空君给他介绍手里的iPhone :这个设备的CPU运算速度是阿波罗登月计算机的2000倍,体积只有手掌大。

  宇航员兴奋的问:你们用它来计算殖民火星的轨道?

  不,我们用它来玩王者荣耀。

  《星际穿越》里,男主角也讽刺人们忘记了星辰大海,甚至怀疑曾经的登月计划。

  一、赛博朋克和《银翼杀手》

  除了《2001太空漫游》,另外一部科幻神作是《银翼杀手》,原著是科幻天才菲利普迪克的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改变的远比原著更震撼,菲利普迪克的另一部作品《少数派报告》被汤姆克鲁斯演绎的也很经典。

  不过比哈里森福特饰演的银翼杀手还是差点事。

  《银翼杀手》拍摄于1982年,电影设定的时间是2019年,可惜2019年已经到来了,我们还没能殖民外星系。

  受制于当时的特效水平,原著里一些描述只能通过影片中的口述表达出来,比如以下这段台词:

  I've seen things you people wouldn't believe.Attack ships on fire off the shoulder of Orion.I've watched c-beams glitter in the dark near the Tannhauser Gate.All those ... moments will be lost in time, like tears...in rain.Time to die.

  我见过你们人类绝对无法置信的事物,我目睹了战船在猎户星座的端沿起火燃烧,我看着C射线在唐怀瑟之门附近的黑暗中闪耀,所有这些时刻,终将随时间消逝,一如眼泪消失在雨中。

  星空君觉得英文原文非常精彩,所以一并放上。

  但是,电影对于未来的街景刻画非常“真实”,让你感到未来的街景就是那样子的。

  一边是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大都市,一边是熙熙攘攘散发着蒸汽和街市气味的小街道。

  令人惊喜的是,《流浪地球》竟然也能给人这种“真实”的感觉。说实话,星空君万没想到这种阴暗、压抑的风格,尤其是地球联合政府这么隐晦的话题竟然都能过审。

  地痞流氓、小偷、老人、孩子、女人... ...末世的从容与贪婪,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在地下城过的有声有色。

  在联合政府确认地球只有7天寿命的时候,还有人在抢劫。

  人类就算能制造上万个行星发动机,也无法解决人性里最丑陋的那一部分。

  这种小细节竟然和想象中的顶级科幻片是一样的,在看正片之前,星空君是万万没想到的。

  扑面而来的赛博朋克。

  二、致敬经典神作《2001太空漫游》

  《2001太空漫游》拍摄于1968年,当时的电脑还很落后,很难制造出栩栩如生的特效。库布里克用了1050万美元的天价预算,其中650万美元用来做模型。

  比如空间站就是精益求精的模型:

  《流浪地球》“领航号”即视感:

  《2001太空漫游》的空间站内部:

  《流浪地球》里的宇航服摆放位置都类似。

  最有趣的莫过于《流浪地球》里的莫斯,这台电脑和《2001太空漫游》的HAL多么像啊。

  HAL这个梗非常好玩,H后面的字母是I,A后面的字母是B,L后面的字母是M,HAL后面的字母连起来就是:IBM。但是库布里克和克拉克都不承认,说纯属巧合。

  毕竟,IBM是《2001太空漫游》的咨询公司。

  呵呵。

  三、致敬独立日

  向着木星骂脏话并且狂飙加特林的时候,应该有很多人想起了《独立日》。不过,也有人想起了《终结者》。

  这一幕和独立日里喊着脏话冲向母舰有异曲同工之妙。

  也许这么说略牵强,但星空君深信导演是借鉴了独立日里的元素的。

  那硬核的行星发动机,那略显笨拙的机械传动装置,都是满满的爱。

  不知道郭导卖不卖周边啊,星空君一定会买行星发动机模型的。

  四、致敬地心引力

  地心引力提到了天宫,并逼真的展现了空间站被打的七零八乱的场景,宇航员出仓冒险:

  《流浪地球》几乎把这一场景重现,和吴京一并出仓冒险的还是俄罗斯宇航员,不幸遇难。

  五、致敬 On Your Mark

  1995年,宫崎骏为当红双人组合乐队恰克与飞鸟拍了一个MTV,全长6分48秒。讲述人类核战争后,地面笼罩着核辐射,被迫移居地下城,恰克与飞鸟在执行任务时无意间解救了长着翅膀的女孩(天使),后来二人倾尽全力将天使送上地面,并教会她飞翔。

  为什么星空君认为导演肯定看过On Your Mark呢?

  先不说地下城的设定,看看On Your Mark里的运输车造型:

  所以看到小朋友们冲上运输车,不禁微笑。

  以及地下城的道路:

  当然了,更有可能只是巧合。

  故事最后,教会了天使飞翔,感动到泪流。

  六、致敬EVA

  在世界末日,从小就失去了母亲,母亲因父亲而死,从小就和父亲极少见面,生活在叫做第三新东京的地下城市(误)。

  少年为了拯救人类和萌妹子开着巨大的机器。

  这真的不是EVA的设定吗?

  七、致敬《星际穿越》

  当吴京发现空间站在AI莫斯的带领下叛逃的时候,莫斯向吴京解释,这不是叛逃,而是为了人类的火种,它有联合政府的授权。

  《星际穿越》也有类似的桥段:不不不,你们不用回来了,你们不需要拯救地球,拯救自己就是拯救全人类了。

  但是库珀选择了回头去救地球,吴京也一样。

  空间站的服装,《星际迷航》来了吗?红杉好像多一点呢... ...

  八、关于原著小说

  《流浪地球》原著小说算是一篇中篇,但是宏大的世界观不亚于《三体》,是大刘除了《三体》以外完成度最高的世界观架构。

  电影并没有按照原著拍摄,而是采纳了原著的设定,选取其中的一部分时间点进行了全新创作。

  在原著里是没有木星引力弹弓这个情节的。

  大刘自己也承认,这篇小说存在科学细节上的硬伤。比如这么大推力的行星发动机,在推动地球之前,先把地壳推垮了。但这并不妨碍是一部伟大的作品,绝大多数科幻经典都存在着科学上的Bug。

  星空君认为,《流浪地球》更接近于《独立日》这种借助科幻背景来刻画个人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的作品,而非《星际穿越》、《地心引力》那种专注科普细节的作品。

  所以,观众在观影的时候,没必要带着放大镜去挑细节。

  当你看到中国的救援小分队牺牲了家人、朋友、队员,历尽千辛万苦抵达发动机的时候,发动机轰的一下点火了,原来另外的救援队已经提前到达了。他们甚至没有出现在镜头里,你不知道他们经历了什么,牺牲了多少队友。

  发现终极拯救计划的,主角们不是唯一的,以色列人比他们提交的还要早;最后喷向木星的火焰不是主角们的唯一一束,而是三束... ...你也不知道另外两束是哪个团队想到并破解的,他们又九死一生的经历过什么。

  这才是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科幻啊,像星球大战、独立日这种几乎完全依赖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固然好看,但这不是中国人的价值观。

  全世界的救援队冲到行星发动机下面用人力用汗水集体去推动撞针的时候,这很中国风啊!

  人类命运共同体。

  电影版的成功上映,也让观众们充满了期待:地球抵达比邻星的时候,可以拍续集;地球停转导致一半人口灭绝的时候,可以拍前传;为避免干扰,在月球上安装行星发动机,把月球推走的时候,可以拍外传... ...因为迟迟没有看到太阳异常,导致民众暴乱并处死科学家的情节,也可以独立成篇... ...

  星空君是含着泪看完的,每一帧都是儿时的梦。

  北京、上海、杭州、济南、济宁、沧州... ...

  某游戏因为设计了著名中国景点的爆炸画面,就被定性为辱hua,如今我们自己把上海冻了,把杭州炸了,痛快!

  当你看科幻片已经习惯了休斯顿、纽约、华盛顿的时候,如今画面里是熟悉的中国面孔,耳朵里回响的是中国地名,那种感觉,妙不可言。

  90年代是科幻片的黄金时代,但那时候中国的电影公司拍不起,即便是“不计代价”的《霸王别姬》,也不过是3000万人民币的成本,连相对于当时30年前的《2001太空漫游》的一半成本都不到,考虑到物价上涨因素,其实连十分之一都不够。

  科幻电影是现代工业化的结晶,每一帧都是烧钱。

  这一帧画面为什么没有木星的“眼睛”,因为这是木星北极的画面。在地球上是拍不到的,郭导怎么拍的?

  剧组购买了NASA的图库,这张图来自朱诺号木星探测器。

  美国大部分科幻片都会和NASA深度合作,而且NASA也乐于向大众传播科学知识。

  政府机构和媒体、企业的通力合作,才有了科幻片的繁荣。

  像工业光魔这种特效公司,成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专业制作科幻影片。

  从硬件、软件、人才... ...电影工业是完整的现代化产业链。

  当流浪地球上映的时候,说明中国已经有了这样的产业链了。

  所以,关注一下投资方:北京文化?

  最后,放一个彩蛋:2044年上海主办奥运会,“上海奥运大厦”的题词,你猜谁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