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勇敢者游戏:决战丛林》“大吉大利,晚上吃鸡”
电影《勇敢者游戏:决战丛林》在本月12日于大陆上映。这部由巨石强森主演的奇幻冒险电影表现不俗,《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中以“硬汉形象”示人的巨石强森在本片中极具反差萌,令观众捧腹大笑。
勇敢者游戏电影海报
巨石强森人物海报
反转穿越
首部游戏元素进入现实,除了单纯的视觉奇观,“荒蛮大闹城市”的设定其实跟《侏罗纪公园》、《美国狼人在伦敦》的卖点类似。但《决战丛林》逆向的转化,将角色带入到游戏世界观中,随之出现的两个噱头:
★其一,游戏设定的跨次元化
★其二,角色的对立特征建立
游戏中的续命、NPC、角色功能还有闯关模式,从二维世界进化成了“全方位4D体验”,这是有趣的地方,几位角色遇见每次“重复一句话”的NPC、地图、还有城镇等等元素,喜欢玩RPG游戏或者横版过关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甚至会感觉非常亲切。
而对于角色来说,进入游戏之后各自“扮演”不同游戏角色,乃是好莱坞电影角色“二元特征”的一个典型案例。举个例子,超级英雄电影,真实角色形象与化身超级英雄之后的形象之间的反差,象征着角色的进化,这是美国大片非常惯用的特点。
即便不是超级英雄电影,很多励志主题的电影也在强调角色前后的差异,都是在强调故事主题对角色的正向引导。而到了《决战丛林》中,直接用了“换人”来完成这个设定。
“勇敢者游戏三部曲”与永远的怀念
《勇敢者游戏:决战丛林》作为勇敢者游戏系列电影的第三部,并不只是一部圣诞档期爆米花电影。对很多人来说,它同《小鬼当家》、《真爱至上》等经典影片一样,是情感的寄托与对旧时光的怀念。
1995年,第一部《勇敢者游戏》上映,电影改编自儿童绘本大师克里斯·范·奥尔斯伯格于1981年出版的同名绘本。
《勇敢者游戏》第一部海报
电影剧照与克里斯·范·奥尔斯伯格绘本内文图对比
主演罗宾·威廉姆斯大叔是《死亡诗社》里的基汀老师,《心灵捕手》里的蓝波教授,最重要的是,他是被关在勇敢者游戏棋盘里26年的艾伦。
罗宾·威廉姆斯剧照
2014年8月11日,这位带给观众无尽笑声与感动的戏剧大师因抑郁症自杀,全球影迷震惊哀痛。在今次上映的《勇敢者游戏:决战丛林》中,为纪念威廉姆斯,游戏中基地的木牌上刻着这座基地是艾伦·帕里许所建,令观众唏嘘。
奥尔斯伯格,好莱坞的票房IP
2005年,本系列电影的第二部《勇敢者游戏2:太空飞行棋》同样改编自绘本大师奥尔斯伯格的同名绘本。
《勇敢者游戏》第二部电影海报及绘本封面
若说书籍成为IP、拍成电影是许多作者的梦想,那奥尔斯伯格应该就是他们的绝对偶像。
除了勇敢者的游戏前两部,著名的圣诞电影《极地特快》也是改编自奥尔斯伯格的儿童绘本作品。
(美)克里斯·范·奥尔斯伯格 著 杨玲玲 彭懿 译
新星出版社
他到底有什么魔力,可以让自己的绘本作品一部一部地被拍成电影?
村上春树对他的评价可能是一个答案:
“我很早之前就非常喜欢奥尔斯伯格的作品。
只要一看到他的画,我的想象力就会开始自由膨胀,犹如天马行空,这是一种完全不受自己控制的、自然而然的感受。”
魔法与梦境永远是奥尔斯伯格绘本的主题。
他的童话向来与“黑暗魔法”、“奇异梦境”有关,情节离奇,气氛诡异,结尾戛然而止,扣人心弦,创造出一个基于现实又超乎现实的奇幻世界。
这种想象力的自由膨胀是孩子和大人共同的精神需求,也正是电影行业需要的创作范本。
奥尔斯伯格的绘画追求写实。对此,奥尔斯伯格做了如下解释:
“当一本书是讲述怪异且难以置信的故事时,我需要让图画足够真实以说服读者这个故事确实发生,这很重要。”
奥尔斯伯格的写实主义绘画风格看似经过艺术和审美上的深思熟虑,实际上却是他跨界创作经历的巧合。
奥尔斯伯格从小喜欢做手工,青年时期在密歇根大学建筑设计学院学习雕刻,本科毕业后又在罗德岛设计学院继续修读雕刻艺术硕士学位。奥尔斯伯格的第一本绘本《魔法师的奇幻花园》全部由铅笔绘制,因为在此之前,他只受过雕塑设计手稿的绘画训练。正是这个有些“窘迫”的原因确立了奥尔斯伯格一以贯之的绘画风格。
(美)克里斯·范·奥尔斯伯格 著
新星出版社
《勇敢者游戏》电影三部曲延续了奥尔斯伯格的奇幻现实风格,用写实的画风讲述节奏紧凑、难辨真假,让观众忍不住惊呼的奇异故事。
向童年致敬,向蓬勃的想象力致敬,向大师致敬,勇敢者游戏三部曲和奥尔斯伯格的绘本杰作是勇敢的人们在时间流逝中永远的游戏。
你,敢玩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