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请把手挪开点儿——由电影《误杀》切入中国影视行业大环境

  今天去电影院看了电影《误杀》,小编不谈这部改编电影的本身好坏,只谈下面的这些。

  1.电影夹杂着普通话、港式普通话、台湾普通话,关键是还有大段大段的泰国话。

  2.在很多台词前面加上了“(外语)”这4个字。没错,包括括弧,算4个字。这4个字合计出现了4444次——这是粗略统计哈,说多了别打我。

  3.且看出品人:福建恒业影业有限公司、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等——这明明是一部中国电影啊?!

  3,可是,摊贩是泰国摊贩,学校也是泰国学校,警察也是泰国警察。我理解导演,如果全部都是中国环境,那不是说这件事发生在中国吗?那怎么行?!

  对于观众来说,这到底是在看一部中国电影还是外国电影啊?好吧,就算“好电影不分国籍!你不看拉倒!”,但是观众是有国籍的。对于每一部电影,我们观众都会试图产生代入感,而且潜意识里对电影进行文化辨别:“哦,这是美国电影,主角在美国。哦,那是中国电影,我在中国。”——可是《误杀》这部电影会导致观众辨别错乱,不知道置身何处,置身何国。因为辨识混淆,因为文化上的疏离,导致观众对电影产生反感。

  这部电影何必改地改籍,遮遮掩掩呢?

  大人上堂!手握惊堂木的大人可能会说:“你怪谁呢?我没有让你们去泰国拍摄呀!”这话就像是大人捆住一位小民的手脚,然后说:“你是自由的!”

  大人不乐意了,一拍惊堂木,吼道:“一派胡言!《人民的名义》不是审核通过了嘛。”对呀,这就更说明问题了。说明没有统一的标准,也许是他和大人关系好就通过了,也许是大人自己拍摄的,也能通过。又或许,大人是憋尿太久,小手一抖就放过了。但是对于大多数影视制造者来说,谁敢冒险呢?毕竟审查了剧本不算,还有审查成片电影的。至少要花几百万拍一部电影,那可是红彤彤的钞票啊,谁敢冒险?

  所以,目前,影视行业都用两种方法来规避风险,一种是变换时间,比如古装剧,而且最好架空历史。再一种是变换空间,比如换到泰国,换到美国唐人街。

  还是谈回《误杀》这部电影吧,它没有宣扬色情暴力,没有fan dang,不就是有个坏警x察x局x长吗?至于吗?可是,导演自己就害怕地改地成泰国了。

  也许是大大人说了句“把门看好了!”,结果小大人们就把门用603胶水堵死,只留个狗洞,让可怜的人们钻。

  和其它国家电影的对比:印度电影可以演总统被抓。美国电影有一部写总统是坏蛋的,很搞笑的电影。就是说美国总统和高官发射的导弹要打到苏联去了,还剩多少分钟到达,后来总统拿起机关枪哒哒哒哒。可惜这电影名称我忘记了,网上查了一下,没搜到,算了吧,各位知道的告诉我一声。那里面的军队高官、总统智囊,还有总统,都是负面形象,可它就是能播出。

  毛x主x席说过:“文艺工作要百花齐放”,这说明不能只有红花,还要紫花、白花、灰花。如果只剩那朵最漂亮的大红花,那不叫花园呀。

  这种规避时空的怪现象如果一直持续,后果是什么?国人们都会意识到大人是那个光屁股的国王,国人们都会意识到中x国是个什么环境。

  写这篇文章时,小编的手也是抖抖嗦嗦的,不是因为冬天手冷,而是心怕。言辞要尽量平和,不敢说尖酸刻薄的话语,否则会屏蔽,甚至封号。

  回顾历史长河,古代那些大人们的文化禁制,没有挡住四大名著的出现。再看文化相对宽松的唐朝,产生了那么多优秀的诗人,文化上的自信也是原因之一吧?如杜甫、皮日休、白居易,他们有很多诗句不是当时大人们爱听的。比如,写《卖炭翁》的白居易还写过“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紫衣挟刀斧,草草十余人。”

  大人们,能不能自信一点?把手放松一点,从而让这《误杀》种时空变异的电影少一些吧。

  说这么多,不是为了让门关上,而是希望敞开一点,希望我不是起了反作用啊。“别把自己看那么重!”哈哈,我人微言轻,不过是癞蛤蟆打鼓——自吹自擂吧!还是接着去办我的“华夏手机电影大赛”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