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闹宝莱坞》赢得了更多年轻一代和印度之外的观众

  《三傻大闹宝莱坞》的故事不仅适用于印度,其实在我们亚洲很多国家都可以找到相似的版本。并不发达的经济,贫困的草根生活,社会阶级观念根深蒂固,惟有读书才能出人头地,财富即代表成功……按照一套思维定式往下就应该是,应试的教育制度成了被批斗的对象。富人并不拥有太多学识,他们只是体制的受益者,有钱人享受着物质的富足却没有精神的安逸……最后再让几个挑战体制的理想主义者来拯救沉醉于物质财富的“伪成功人士”,影片在胜利的欢乐歌舞中打出字幕。

  没想到一部讽刺社会弊端的电影都可以拍得如此轻松,从中能深切感受到中印之间相似的教育体制与贫富差距问题,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笑中带泪的喜剧中闪现出许多的慧言慧语,在轻松、爆笑中含泪体现积极的力量,把自己的梦想付诸于事业,简单生活,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为自己而活,快乐生活。

  阿米尔·汗的电影真是每部都那么精彩。如此长的电影我当年也居然看了三遍,如果有一天你变成了奇怪的家伙,生活于恐惧和虚假之中,就念重生的咒语“All is well”,狠狠地给这个世界一脚!电影从头至尾都以典型的好莱坞喜剧片为模板,无论从结构、细节、人物还是歌舞处处都能见到效仿和借鉴的痕迹。但它的成功之处在于用大量的动作镜头取代了不少剪辑,用改良后的现代风格结合了传统风格的印度歌舞。不但将原著小说中的有趣并且极具喜感的片段衔接组合了起来,还避免了人们对于宝莱坞电影的刻板印象和审美疲劳,赢得了更多年轻一代和印度之外的观众。

  追求自己所爱好的,人生才完美,才值得。多美妙,以前,童年的时候都这么想,后面看到有人说,如果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是自己喜爱的,那是最幸福的人,但这种人太少,想想,不错,多少人是先从事了一份职业以后,出于责任感,事业心,而不断的前进的,但其实爱好并不在于此。印度很需要这样的电影,印度的软件业很发达,同时印度整个国家的经济水平不高,所以两极分化更严重,父母都希望孩子成为工程师,以成为成功的科学家,无可厚非。但,我想说的,电影已经讲述了。

  反倒是在某些独裁专制的社会体制下,我们常常看到小兵张嘎智斗宪兵、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刘胡兰英勇就义这样大高全的单一化角色。这些人物无疑都集千万优点于一身,他即代表了一切先进的思想,英勇的站出来向现存的不公平体制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