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假日》:一场邂逅的爱情

  《罗马假日》是一部讲述公主和平民记者的爱情故事,这也是奥黛丽·赫本成名之作。《罗马假日》的热卖也与当时的热点新闻密切相关,英国公主玛格丽恋上平民彼得·汤森。不管在哪个年代,皇室与平民之间发生故事总是使人津津乐道。男女主角在片中邂逅了爱情,更使观众看到了爱情。罗马一日,胜过十年期。

  《罗马假日》可以说是爱情文艺片的典范,自1953年上映以来,本片造成的轰动和影响一直持续至今。都说是本片造就了奥黛丽·赫本,但我更觉得是奥黛丽·赫本成就了本片。她气质优雅,外貌姣好,一头黑色短发,颠覆了那个金发美女受欢迎时代的审美观。除了赫本那张面庞,真的想象不到,还有谁更适合公主的形象。观众能够从她的言行举止中感受到亲和力,平民公主更深得人心。作为最上层的女性代表,她那宽松的妆容和衣服,也象征着女性向往自由,向往性格思想的解放。

  本片一开始运用一连串的远景镜头,斗兽场、那弗纳广场这样的标志性建筑能够一样让观众看出发生的地点,与此同时罗马的平静气氛也为安妮公主的假日营造了假日气氛。《罗马假日》中许多长镜头运用的恰到好处,如安妮与乔初次相遇,在露天咖啡厅的对话等等。一个长镜头对一个景、一场戏进行不间断的拍摄,再现了事件发展的经过和真实气氛。观众通过这一段真实时间的对话,能够感受到片中男女主的深刻交流。能否感染观众,使观众相信爱情就要看演员的功底了。毋容置疑,奥黛丽·赫本取得了巨大成功。最让人难忘的应该是导演对安妮脚部特写的镜头了,凸显了公主的调皮的同时,使压抑死板的宫廷增添了一份活气。

  声音的运用使本片的画面充满了张力。匈牙利电影美学家巴拉兹说过:“声音将不再是画面的产物,它将成为主题。没有声音的画面是死的画面,没有画面的声音是活的声音。”片中有一段没有对白的戏,更像是默片时期的表演。安妮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骑上了自行车,结果却造成了大祸。在警察局里,所有人都没有对白,只有音乐随着现场气氛,时而紧张时而舒缓,同时一段《婚礼进行曲》显得趣味横生,可谓点睛之笔。不仅显得画面更富有张力,更是扩展了观众的想象空间,一种爱情的气氛悄然蔓延开来。

  1953年,对于平民来说,能够看到这样一部轻松地爱情电影,已经是足够愉悦的了。这个浪漫假期不仅属于赫本和派克,更属于大众的浪漫假期,有所爱的人相陪,在“罗马假日”中体味自我的假日。人们到底追求的是什么,不就是有一场浪漫的爱情邂逅吗。可能安妮的一天,比有些人一辈子要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