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羔羊》——羔羊和飞蛾

  《沉默的羔羊》是一部改编自托马斯·哈里斯同名小说的惊悚电影,1992年该片获得五项奥斯卡大奖。

  相关的影评很多,比如梳理逻辑线、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物性格、从基督教文化背景来解读影片中的意象,主要阵地是豆瓣和b站。

  相比而言,意象角度资料比较少,给了水母发挥的空间。

  影片中,“羔羊”这个意象贯穿了女主角Starling的整个人生。

  Starling最终没有成功解救那只羔羊,她被警车发现,然后带回农场,农场的主人大发雷霆,将starling送入孤儿院。

  Starling对羔羊的同情,以及儿时解救羔羊的失败,在她长大后化为一份对“拯救受害者”的偏执。Starling考入FBI,拼命追查“水牛比尔”的案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还给受害者一个公道。似乎当正义重现人间时,羔羊就不会再尖叫了。

  汉尼拔博士在聆听完Starling的经历后,连说两次“Thank you”,他在谢Starling什么?有一种理解是,他为“Starling因众生平等,而自然生发的普世大爱”触动,看到了人性深处真实存在的善。

  Starling在他眼里固然幼稚而鲁莽,但有一个修女般圣洁的灵魂。

  稍微扯远点,以下内容可能牵涉对影片的过度解读。

  羔羊在《圣经》中,是极其重要的代赎象征。

  在旧约,无残疾的、一岁的公羊羔是必不可少的祭品,表明信徒的忏悔和虔诚,也是上帝在击打埃及牲畜和人的长子时,越过以色列人家,不降灾祸的立约标志。《圣经》里有很多类似的记载。

  要无残疾、一岁的公羊羔,你们或从绵羊里取,或从山羊里取,都可以。要留到本月十四日,在黄昏的时候,以色列全会众把羊羔宰了。各家要取点血,涂在吃羊羔的房屋左右的门框上和门楣上。……这血要在你们所住的房屋上作记号;我一见这血,就越过你们去。我击杀埃及地头生的时候,灾殃必不临到你们身上灭你们。”—— 出埃及记12章5-13节

  你每天所要献在坛上的就是两只一岁的羊羔;早晨要献这一只,黄昏的时候要献那一只。——出埃及记29章38-39节

  你也要对以色列人说:‘你们当取一只公山羊作赎罪祭,又取一只牛犊和一只绵羊羔,都要一岁、没有残疾的,作燔祭。——利未记9章3节

  旧约作为祭品的羔羊,更是拯救的记号。它们喻表新约中的耶稣,作为全人类的祭品,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成就了真正的赎罪祭,复活后得享尊荣。

  他所念的那段经,说:他像羊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羔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他也是这样不开口。——使徒行传8章32节:

  但基督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就在神的右边坐下了。——希伯来书10章12节

  按照《圣经》的逻辑,羔羊生而纯白,不染污垢,但因为人犯罪,就必须要死,以承担人类罪行的后果,换取人的存活。

  新约被宰杀的羔羊,也就是耶稣,之所以在屠刀下一动不动,是因为他清楚自己的使命,因为深爱世人,甘愿牺牲。

  每一只祭坛上的羔羊,都弱小无辜,向死而活,出于爱的缘故,永垂不朽。

  在我看来,电影很有趣地化用了《圣经》中羔羊的意象。

  原本主动牺牲,而后获得荣耀的“拯救者”,成为了只剩下无辜弱小这个特性,而被迫牺牲的“受害者”。

  相对而言,《沉默的羔羊》更像是一次潜意识里对基督教传统意象的批判性创新。

  当太多人赞美羔羊用伟大的牺牲给予人类希望,影片却反其道而行之,着眼于“羔羊”不公的命运。

  当我们颂赞牺牲者时,有没有想过,牺牲者也许同样是受害者,他们除了被当成英雄,也需要被公正的阳光照亮,也需要被拯救?

  飞蛾 moth

  《沉默的羔羊》中,“飞蛾”这个意象贯穿了Bill的人生,也暗喻了Starling的未来。

  Bill由于童年遭到过继母的虐待,产生了一种变态心理。他去过三家变性手术中心,但是都遭到了拒绝。后来,Bill为了满足心中强烈的变性欲望,犯下连环杀人案,将蚕蛹塞进尸体,剥下女子的皮肤,用来缝制女衣。

  汉尼拔博士这样评价“改变”的欲望:“Because they covet.”

  有人说,因妄想而生的、不择手段、近乎绝望的“改变”,将Bill引向悲剧的深渊。然而,有些为了改变而做出的挣扎,真的能彰显人的尊严。

  “也许你从那些无穷无尽的奇葩患者中,看到的是挫折、绝望、渺小和灰暗,但我看到的是人类这种可悲的生物最可贵的品质……永远不屈的自由意志。

  命运也许安排你成为一个丑陋的人,用最残酷的方法捏造了你的生活,那种无形的几率之手,冥冥不可见的命运,在你最孱弱的时候摆弄着你,自我意识尚未产生时就已安排了一道又一道的难题,你成长为杀手,成长为恋.童癖,成长为抑郁症患者,这一切都并非是你的选择,你只能选择去接受和面对,然后——有的人随波逐流,但也有的人依然在抗争……他们丑陋、无知、畸形而可悲,伤害着别人而不自知,更可恨的是曾被别人伤害也不知道去怨恨,他们活得痛苦不堪,但丝毫不知道自己应该纠正什么,但他们依然在尝试着改变,一次又一次,艰难的,徒劳无功的,胜算极低的……但依然在尝试着去改变,依然怀抱着那么一丝希望。”——《只因暮色难寻》

  而对于Starling来说,Bill被击毙,以后再也不会有羔羊入梦尖叫了。

  关于主题最后聊一聊电影的主题。

  个人以为《沉默的羔羊》并不是用来探讨善与恶,而是通过对Starling和Bill人生经历的刻画,表现童年的心理创伤对一个人的影响。关键是,这个主题得到了情节的充分支持,很有说服力。

  而汉尼拔博士,从来只是一个有食人癖好的旁观者。

  这个主题的设置特别有趣,它并不输出价值观,而是展现一个既定的、但少有人重视的事实,对我们现在的电影,应该很有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