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车站的聚会》:一个叫周泽农的男人决定去死

  当一个人决定自己如何去死的时候,也就决定了如何去生。

  每个创作者都想写一部如何去死的作品。“如何自由地处置自己的死亡,是生命意志最能得到彰显的地方。”

  从这个角度来说,周泽农是幸运的。他知道自己即将死去,只要他能找到恰当的时机,他的死亡就会值30万。他要将这30万送给妻儿,死得其所。

  《南方车站的聚会》的特色全在于表达和气氛营造上。看过的人只有一个建议,“去看吧,什么都别说,就感受。”感受刁亦男创设的夜晚、夏日、湿热和雨,逐渐揭晓荧幕上这个男人会如何死去。

  电影的剧情并不复杂。周泽农是一个刚出狱没多久的小偷,在一次“小偷盗窃运动会”中,误杀了一名警察,被全镇通缉,悬赏金30万。

  周泽农知道自己会死,他不打算逃;他也知道自己此刻值30万,所以希望妻子举报他,然后拿到这笔钱。

  可妻子已经被警察盯住了,他如何才能联系上妻子杨淑俊?这时,陪泳女刘爱爱出现了。小镇青年华华得知周泽农的需求后,安排刘爱爱将讯息转告杨淑俊。

  此后,刘爱爱就成为了周泽农完成遗愿的关键人物,也是陪周泽农吃完最后一顿晚餐的人。

  这部电影虽然创设了一个虚构的城镇,却充满了真实性。“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死了”的偶然性,以及人类生命的脆弱在电影里非常突显。

  小偷盗窃比赛时,周泽农“小弟”骑摩托车被叉车割头,死了;周泽农看到这一幕,慌张而逃,他手里握着手枪走火了,击中前方的警察……

  周泽农与杨淑俊会面地点被举报,警察追捕小偷过程中,小偷死了,市民也死了。

  周泽农和“仇家”在筒子楼里火拼,一对夫妻听到枪声,仰头张望,男人在与他无关的火拼中被子弹击中,死了。

  在众多人物“不知道自己怎么就死了”的对比下,周泽农能够处置自己的死亡,反而显得尤为珍贵。

  真实性还体现在“善与恶”上,小镇青年有他们的做事风格,厌恶一个人就会“搞死”你,他们也不是纯粹的坏人,就是单线思维,更接近于本能的一种行为方式。

  而最残忍的真实性,还是体现在电影最后一幕。

  刘爱爱带周泽农进一家小面馆,怕周泽农被人认出来,她很紧张,急促拿起桌上菜单,问:“吃粉还是吃面?”

  在南方,一种红汤里可以放煮好的面或者粉。所有人只要走进面馆,就会面对“粉还是面”的问题,平淡的选择落入亡命天涯的时刻,显得荒诞。

  周泽农都没了生死的选择权,却还是拥有粉和面的选择权。

  最后,他选择了面,因为顶饱,可惜顶饱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马上就会死去。

  《南方车站的聚会》结局其实是开放式的,要了解它的结局到底讲了什么,就要清楚刘爱爱在这部电影里到底承担了什么样的角色。

  是一个贪财的,靠泄露秘密换钱的陪泳女?还是慢慢爱上周泽农的一个普通女孩?

  电影结局是刘爱爱和杨淑俊两个女性的结盟。我们都不知道这个结盟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但我们记得,在警察盘问时,杨淑俊隐瞒了刘爱爱的存在。或许两个女性不需要话语间的确认,就能理解彼此的处境,达成一种联结。

  我个人理解结局有两个可能。

  一是刘爱爱,爱上了周泽农,她希望完成周泽农的遗愿。她的爱是有铺垫的,在她与周泽农约好第二天湖边见面时,她从一开始的等待,到寻找,到见到周泽农后脸上慢慢露出的丝丝笑意,她对这个男人的情感就已经变复杂了。

  她走在周泽农前面,右手边是硕大的印着城市高楼的桁架,她从这些“高楼大厦”前走过,仿佛和所爱的男人走遍了城市街头。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爱情胜利了。

  二是去除掉男性价值,女性结盟。周泽农5年不回家管妻儿,自己一人在外打拼。5年足够一个女人绝望。所以,杨淑俊与刘爱爱结盟,两个人得到这30万。然后分了它。女性胜利了。

  影片最后打出的字幕显然是为了过审。与基调并不符合,所以不用在意。当然,有人根据字幕想出了另一种可能性,也不错。

  《南方车站的聚会》是在《三块广告牌》之后,让我不停回味的又一暴力美学电影。在电影市场变得有史以来的庞大,质量却逐年降低的时代,这类电影实在珍贵。

  电影是一种表达,有时候,我们必须透过电影去理解背后导演的意图,在此之上才能理解电影的价值,产生无限思考。

  《南方车站的聚会》无论是光与影的运用,镜头的拍摄手法,还是美感的体现都非常可贵。尤其是血在雨伞上开出花的一幕,简直惊艳。

  不过我最爱的一幕,是刘爱爱和周泽农在空旷的郊外,看远处山顶中车流的灯光,忽明忽暗。就像贾樟柯的《江湖儿女》中,巧巧在新疆看到的”天光“,《我和我的祖国》(白昼流星)里,少年看到的”流星”,美和诗意简直令人沉迷。

  而这一点,也正是电影的艺术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