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新!这个国际组织112年来首次由中国人担任最高领导

  1906年,国际电工委员会成立。

  1957年,我国加入国际电工委员会,拥有了一席之地。

  2011年,凭借电力事业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终于成为IEC常任理事国。

  2018年,第一次由中国专家担任国际电工委员会最高领导职务。

  享有“电工领域联合国”美誉的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立于1906年,是电工、电子和相关技术领域全球公认的标准制定和合格评定机构,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信联盟(ITU)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

  2018年10月22日-26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第82届大会在韩国釜山召开。会议期间,IEC各国家委员会一致提名选举现任IEC副主席、中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舒印彪为IEC第36届主席,任期为2020年-2022年。这是该组织成立112年来,首次由我国专家担任最高领导职务。

  国内外舆论普遍认为,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舒印彪能当选IEC主席,反映了我国在国际电工领域不断提升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标准工作的重要成果,更反映出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一批优秀企业家和专家开始走到国际舞台中央,奉献中国智慧、承担国际责任。

  中国有电始于1882年。

  1949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185万千瓦,年发电量43亿千瓦时,人均装机仅有3瓦。

  新中国成立,中国政府把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先行工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经过近70年的艰苦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快速发展,中国电力工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电力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中国电力工业是一个不断创新、进步的过程,是一个从弱到强、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先的过程,形成了三峡输变电工程和特高压输电工程两大标志性工程。

  以前,每一次电压的升级,都是西方制定的,从500千伏到750千伏落后了30年,这次特高压输电技术领先了。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已建成投运“八交十直”18项特高压工程,合计交流变电容量1.29亿千伏安,直流输电容量8360万千瓦,线路长度超过3万公里。特高压使中国在远距离输电技术上实现了从并跑到领先的跨越。这家央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工作,推动中国标准更多地转化为国际标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日益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的优秀企业家和专家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迅速成长。作为国家电网董事长的舒印彪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他长期在电力系统工作,在大电网安全控制和电网规划建设领域有着深厚造诣,主持建设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电网工程,组织攻克了特高压、智能电网等一系列重大核心技术难关,并长期参与国际标准工作。

  他自2008年起先后担任IEC高压直流技术委员会秘书、IEC特高压战略组和市场战略局成员等职务,2013年起连续两届担任IEC副主席,直接领导IEC市场战略局(MSB)工作。在IEC工作期间,他出色的领导力和专业素养、良好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

  IEC等国际标准组织的运行规则,与“一带一路”建设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具有高度的相通性和一致性。加强国际标准建设,推动各国标准互认互通,有利于消除技术和贸易壁垒,推动各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扩大国际经贸和产能合作,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不断走深走实。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加快解决全球能源变革、第四次工业革命等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难题,更好地造福人类社会。

  而展望未来,电力系统在功能上将向能源互联网演进,在技术上将向新一代电力系统升级。(文/何凡)

  责任编辑: 何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