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豆瓣8.7分,隐喻的人性思考和现实批判

  1998年,韩国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战略,于是乎,代表着韩国文化艺术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电影业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既融合了好莱坞电影的精髓,又能够深耕于当地文化,形成了一波韩国电影自有的风潮。

  《寄生虫》是戛纳电影节上金棕榈奖的作品,除了自身的内容的惊艳之外,还寄托着韩国人前赴后继的尝试与创新,寄托了导演关于人性的思考,体现了本土隐晦的价值观念。

  这部作品在我国的评分为8.7分,上映6天就已经收回成本。

  01,强调人性的生动和立体

  导演奉俊昊这样评价他的获奖作品:

  “没有小丑的喜剧,没有恶人的悲剧。”

  影片中呈现出来的是两个贫富差异巨大的家庭,基泽有一对儿女,他们一家人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隔着半截的窗户可以看到外边,可以在蹭到邻居家的wifi时欣喜若狂,也能够经常看到醉汉在门口小便。

  全家惬意的收入都寄托在了他在披萨店折纸盒的工资,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社会底层市井生活。

  而朴社长家呢,完全是另外一番场景,社长是一家公司的CEO,精英人士,他有一个温馨浪漫的家庭,儿女双全。

  电影中所构建出来的这两个家庭是一个极端,对于导演奉俊昊来说,他融合了写实,喜剧,社会批判等各种的艺术元素,通过对两个家庭的对比,交织,冲突,来绘制出了一幅生动真实的社会百态图。

  寄生虫:精神上的贫苦

  在论语中曾经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孔子在陈国的时候,山穷水尽,跟随他的人都已经断了粮,子路压抑不住内心的愤怒,问孔子:“难道君子也会有贫困潦倒的时候吗?”

  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意思就是说,并不是说君子本身就应该贫困,而是他们能够在自己贫困的时候,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的为人正道,不会因为困难而丧失信心和志向,保持精神上的富有,这才是最重要的。

  而电影中呈现出来的“寄生虫”恰恰是对于“精神上”物质的缺失。

  它注重对于现实的展现和对人性的发掘,用很多细节来体现自己的创作思想。

  比如,有醉汉跑过来“方便”,他们也不敢呵斥,即使是有钱了,也想的不是盘算生计,搬离这个潮湿的地下室,而是继续吃吃喝喝,不去从内心深处提升。

  我想这才是电影需要呈现出来的真正内涵。

  “寄生虫”在百科上的解释为:

  “具有致病性的低等真核生物,可作为病原体,也可作为媒介传播疾病。在宿主或寄主(host)体内或附着于体外以获取维持其生存、发育。”

  贫苦和富有都是相对的,可以相互转化的,然而,如果是精神上的失落和放弃,那么就会变成电影中的“寄生虫”,即使是物质丰沛,也难掩精神上的孤独。

  当基泽这一家人进入到社长家帮佣的时候,他们从内心深处并没有觉醒。

  而是误认为这是跻身于上流社会的一种方式,儿子拿出了敏赫送的石头砸向了醉汉,从内心深处,觉得自己已经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

  其实,对于基泽一家来说,从以前对醉汉的无视,到后来嘲笑一般的反击,其实表明他们从内心深处并没有改变自己“寄生虫”的身份,在社长家里,他们充当着富人的“寄生虫”,到了社会上,同样也是以“寄生虫”的生活存活着。

  对现实的批判和讽刺

  阿比盖尔·波利尼认为,对现实展现的文艺作品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

  文艺影视作品,作为大众口中的主流娱乐方式,好的作品能够引发观众的反响和社会话题的热搜。

  比如在我国,2018年上映的《我不是药神》中,就因为“天价药”的话题,被很多人所关注,剧中的台词句句戳心,“谁家没有人会不生病”,正是因为对于现实的真实反映,让这部电影取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从而引发了对于药品行业的规范和思考。

  在《寄生虫》中,电影的很多细节都充满了讽刺和无力感,也能够产生一系列的话题和连锁反应。

  这也和导演奉俊昊的个人成长经历有关。

  在1993年,奉俊昊大学毕业,为了完成自己唯一的“拍电影”的梦想,他曾经在街头卖过漫画,卖过甜甜圈,同时也遭受过世人的奚落。

  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让奉俊昊对于社会底层人员有了自己读到的理解和体会,也将自己的人生经历融合到了他的很多执导作品中,

  比如我们熟悉的《支离破碎》《镜头里的回忆》都侧重于从真实的角度来展现了社会生活的严苛,从而引发对于年轻人梦想现实的关注。

  他很多类型片包裹下的社会严肃话题,都源于自身的社会学专业的领悟和思考。

  人与人的相处,它说不准,摸不着,却如同一张大网一样让很多人在这里交织相遇。

  在最后的悲剧中,隐藏着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对抗和妥协,充满了对于现实社会的反映。

  奉俊昊导演曾经说过:

  “谁都不是从一开始就是寄生虫。他们本来也只是我们的邻居,朋友,只是在不经意间被推到了悬崖的边缘。”

  这也表达了导演创作的初衷,在这部电影中,他选取了生活中最底层的一个“贫困孱弱”的家庭,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会面临着或多或少的问题,而导演只是讲这些问题用艺术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如果是你,你会怎样么做?

  极具讽刺的剧本和具有冲击效果的影视背后,隐藏着导演奉俊昊对于社会的呼吁。

  也许,关爱社会底层人员,和他们共情,从内心深处尊重和帮助,帮助他们“精神上”脱困,这才是电影传递出来的价值观,而不是从物质上给予,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而从内心深处的提升才是真正挽救他们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