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牛》一个人和一头牛的故事,值得人付出一点时间去细细品味
《斗牛》讲述的是抗战时期,一头奶牛和一名老乡共同经历的生死故事。片中,黄渤饰演信守承诺的农民,负责看管共产党留下的奶牛,期间,日本鬼子、土匪、难民,纷纷打起了奶牛的主意。
牛二身上有着一种动物性,这在那种环境下是种力量,现代人恰恰缺乏极端环境下迸发的动物性,比如坚韧,比如忠诚,但幸运的是那个年代的牛二身上还有所残留。他心疼奶牛,甚至为了救牛命而舍身和郎中搏斗。
除了对于生命的原始尊重,牛二的责任感还来自于中国农民普遍所具有的信义,以及对于宗法的敬畏。在战争的大背景下,围绕着动物既体现着更多的人性,同时也显露出一些人残暴的动物本能。这样的悲喜剧电影,被演绎得令人忍俊不禁又意味深长。
其实,故事的情节很简单,为了保护一头奶牛,黄渤扮演的牛二成为了被硬是推上前台的“英雄”。这常常是中国农民的悲哀,他们常常“被英雄”,历史上,打仗的时候常常抓壮丁,实际上又有几人愿意去充当炮灰?于是,那么多人被抓去,那么多人在枪林弹雨中死去,剩下的就成了英雄。记得《兵临城下》中一个镜头,前面是充满英雄主义的战士冲击,后面是一个军官举着手枪骂娘,大意是“你们不往前冲,我他妈就把你们毙了”。电影表现的情感很真实,面对即将来临的危险,没有谁愿意主动来保护一头与他们切身利益看起来没有什么关系的荷兰奶牛,它的产权属于军队,保护它有什么意义?电影让抓红豆的方式来抉择一个“英雄”,让牛二被九二代选成了护牛战士,这个有些戏剧效果的设计让我感到两点,一来,一颗红豆在那么多黄豆中被抽中,就此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见人生常常多么偶然。二来,九儿的一只手改变了牛二的命运,可见我们的人生又常常那么难以自身把握方向,常常,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就可能改变你的人生。
现在,似乎有种政治正确性,提及中国农民,一定要说勇敢、善良、纯朴,否则就是有问题的,其实,无论农村人、城市人,只要是人都不是那么简单的性格。牛二形象的塑造很立体,很饱满,使得一部荒诞情节的故事中,他显得很真实。他有些自私,一开始还用村里用来喂荷兰奶牛的草料喂自家黄牛,而在整个过程中,他也不时想尥蹶子走人;他又那么纯朴,看着一伙难民,会毅然的将荷兰奶牛的奶分给他们,看到奶牛身体撑不住了,又很自然的要保护这头奶牛。他保护着这头奶牛,与日军、难民、土匪等形形色色的人物博弈,而又正是他的“对手”们表现了战争环境下各色人物的困境。
在这种战争年代,一个人活下去需要经历多少困难,牛二就遇到了日本的养伤的小部队,逃难的别村村民,甚至还有土匪,每一次遭遇都是一场既可悲又可笑的夺牛大战。牛二以一敌众,靠着顽强的意志和生命力,更重要的是好得叫绝的运气,跌跌撞撞且笑料百出硬生生的斗死了小日本,炸死了忘恩负义的难民,从恶毒无比的土匪手中人牛一同逃脱。最后,他对人世绝望了,决定再也不回村子了,躲到了山上,和牛一起生活下去,直到多年以后。
整个电影看下来,觉得这部电影可以称得上近几年中国难得一见的好电影,有深度的电影。无论从硬性的画面,音效,还是从软性的编剧水平,影片节奏流畅度,演员演技都可以称作上乘之作。没有看到今年中国电影虽美但空的硬伤。思想深度,我个人认为,也不能算是很深,但已经克服了中国电影在中心主旨宣传上生硬空泛。可是个人感觉表达的过于周全,也许是在中国拍电影不易,或者,他想传达一种儒家的宽容但不宽恕的思想,并不如同别国的电影一般尖锐。下面举几个影片中的例子来详细谈一下。
首先是抗日题材的处理。一般就我们的常识,只要是涉及到抗日题材的电影,无论是英雄还是小人物主角都在遭遇杀戮之后会满腔愤怒,最后血刃鬼子,甚至牺牲自己的性命。而管虎并没有这么处理,牛二看到鬼子进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要活命,逃走,根本没有报仇的意思。最后是八路军的契约留住了他,他回来也只是想抢回牛,给八路军一个交代而已。最后在发现了自己族长的头颅竟被鬼子割下悬挂在旗边以示威严的时候,他内心才开始愤怒了,他才决定要找鬼子报仇。
走到这里其实也算是一种套路,然而管虎却反其道而行之,并没有让牛二变得刀枪不入,神勇无比,而是让他相当无厘头的一次又一次的行刺失败,最后竟被鬼子抓了起来。眼看的就要被鬼子抹脖子了,这时候神使鬼差的出现了一队抗日队伍,把鬼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他虽然被捅了一刀,还是和牛一起活下来了。
管虎对于日本人描写也别有新意,虽然在结果上看,日本人的做法确实令人发指,烧得焦黑的村民尸体,割下的头颅等。然而在个体上,给了他们可以被原谅的理由。队长很残忍,但是也是一个受日本天皇这些战争狂蛊惑的受害者。而可怜的小兵也是一样,才读完书就被征召到战场,自己并不想杀人。但是他并没有就此宣传如同好莱坞那种忘记仇恨的博爱精神,他还是探讨了民族仇恨的不可调和性,即使后来牛二原谅了小兵只因为他能救牛一命,而突然冒出来的抗日国军却不能,因为他有好多弟兄死在日本人手上。管虎似乎在告诉我们,有一些人能够理性的忘记仇恨,但有些人甚至很多人不能,他也无法评价谁是谁非,只看观众怎么评判。虽然很有新意,这也是我觉得他过于周全的地方,有一种不想让别人抓把柄的感觉。
第二就是对于同处于抗日战争背景下,其他中国人民的形象的处理。起前看的抗日题材的电影,所有的中国人民都是团结一致的,共患难,同命运,只有少数汉奸是令人发指的。在管虎的电影里,却出现了比日本人还可恶的中国人,他们还不是汉奸,只是村民和土匪而已。
从别村逃难过来的一群村民,发现牛二这里有牛奶喝,蜂拥而至,牛二也很慷慨,几乎是挤了一桶又一桶。喝饱了的村民一个劲的夸牛是他们的亲娘。奶牛可撑不住了,很快就生病了。牛二心疼牛,就劝乡亲们走了,谁料那些村民动了邪心,想杀了奶牛吃肉,并且仗着人多势众,连哄带骗的把牛二赶走,就开始杀牛。我无法体会牛二当时的心情,我心中只有恨,明明救了你,居然还想赶尽杀绝,根本不是人。就像牛二说的“还说是你们的亲娘呢,都给你们喝了奶,你们还想吃肉,你们还是不是人啊。”也是运气,奶牛天有神助,自己逃脱了,那些村民被鬼子留下的地雷炸死了。狗想啃食那些人的尸体时,牛二还把狗赶开,说那是爷爷,要尊敬,我心中对于牛二朴素的人伦观念的敬意由然而生。
土匪抢牛是匪夷所思的,是要哪一个本地的公牛和奶牛配种,借此发迹。虽然是很无厘头的行为,透露着当年农民的愚昧无知。
最后,牛二对人绝望了,因为在他最痛苦,最危险,最绝望的时候,只有牛陪在他的身边,这时人畜之间发展出一种超越种族的深厚感情,他决定和牛躲到山里,过着避世的生活,也就是牛二自己说的“这才是真正的男耕女织呢”。不是非常清楚管虎为什么要在最后给牛二指了一条避世之路,也许只有这条路是最安定,最无争,最符合中国老百姓的思想的一条路。入世出世,就是一个循环,人与牛,构成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如同一首田园牧歌一般的悠扬动听。牛二在牛身上映射了他一生的情感和希望,因为牛的存在,他的人生才开始有了安定和色彩。
最后,不识字的牛二摆错了自己墓碑上的字,摆成了“二牛之墓”,似乎在告诉我们人就是牛,牛就是人,两个人的生命已经结合到了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