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火爆!看懂这部电影中的军事元素
来源:钧正平工作室 作者:何荷
昨天下午2点多,国产科幻题材电影《流浪地球》官方微博宣布,电影票房已突破30亿元。这部电影在春节档票房厮杀中一骑绝尘,成为这个春节最火的话题之一。
与电影院的火爆相互辉映,这部电影的良好口碑也引发了巨大的舆论反响,成为继《战狼2》后又一现象级讨论。有人说,《流浪地球》成功将中国电影带入了“太空时代”。
(1)
科幻电影大多会有一个末日设定,描绘人类在面临某种巨大危机下发生的故事。《流浪地球》的故事讲述了在未来太阳急速老化将产生氦闪吞没地球,为了种群和文明的延续,人类成立了联合政府,选择了带着母星地球逃离太阳系寻找适合生存新家园的逃亡之旅。为此,地球上安装了一万多台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飞向4.2光年外的比邻星。整个移民过程将延续2500年,约一百代人。
电影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情感冲击,不在于那些炫爆了的特效场面,在于所展现出的中华文明内核的宏大叙事与牺牲精神:没有个人英雄主义,而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迸发出来的集体主义力量。
《流浪地球》中的牺牲,往往也是由带有军人属性的角色来完成。电影中,在地球停转发生灾变已经消亡了一半人口后,部分人类获准在地下城生活,而维持行星发动机运转,就是各国很多军民的日常任务。电影聚焦于CN171-11救援小队上,这种遂行应急应战职能并携带重武器的小分队,明显是军事建制单位。其中,为了救运输员韩子昂而错过求生机会的赵志刚,为了维持火石电力而贡献了自己防护服电池被活活冻死的黄明,为了保护李一一与韩朵朵护而被危险坠物贯穿的周倩,牺牲前发出“活下去”命令的队长王磊上尉,都是中国的军人。以及,为了完成冲击木星的最后计划,不惜驾驶空间站只身奔向死地去“助燃”的宇航员刘培强中校,更是特殊岗位的军人。
在影片中,尽管环境条件险恶,尽管面临灭顶之灾,任务屡屡遇到挫折被中断,甚至所做的努力都化为乌有,但中国军人依然前赴后继,坚定地践行着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承继了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伟业,与影片中穿插的烤串、舞狮、春节十二响等中国符码一道,打造出了太空版的董存瑞邱少云。藉此,中国军人的形象也正式跻身于银幕上的未来构想画廊,并抹上自己鲜明的基色。
(2)
影片中,有一幕令观众印象深刻。在地球逃逸过程中,由于木星引力激增,引发了地震等灾害,致使行星发动机熄灭,地球危在旦夕。联合政府发出了“最高动员”“优先级高于一切”,并要求“不惜一切代价”进行饱和式救援。主角刘启和姥爷韩子昂的运输重卡车因此被征用运送燃料火石。这种全球范围内的动员,无疑是虚构的,但脱胎于现行的国防动员制度。
中国的国防动员领导体系在历次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作战中不断完善,并充分发挥了强大的执行力。汶川地震不幸发生后,国家立即启动全国的灾害紧急预案,军队各级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做好抢险救灾准备,来自全军的数万精兵强将从空中、陆路飞速赶往灾区,国务院组织全国的抗灾物资快速运往灾区,举国之力的最高动员让世界瞩目。
《流浪地球》中的场景,使和平时期的我们对放大版的“全国总动员”再次有了更加直观的感知与体认——为了休戚相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匹夫有责,舍我其谁。这样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八方有难全球支援”的立意,也是有别于西方科幻作品的独到之处。
(3)
科幻电影代表了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准,不仅需要有好故事好剧本,还需要经得住推敲的科学底蕴和与之匹配的国家硬实力。
《流浪地球》被业界期许对标好莱坞。而衡量一部科幻电影够不够“硬”,还体现在装备道具的设计和呈现上。影片中的军事装备设计则反其道而行之,并非完全的架空,而是有着相当考究的现实原型,打造出让中国观众熟悉并会心的科幻情境。
比如,片中出现了一晃而过的“长征”5号运载火箭,显然是对于中国航天人的一种致敬。“领航员”号空间站核心舱的操作台设计,与现役轰炸机和运输机的座舱类似,对于大多由军事飞行员选拔出来的航天员来说,这种设计或许更易于操作。另外,行星发动机的实质是一座重聚变反应堆,因此,作为启动物质的火石实际上是一种外形特殊的裂变弹,也难怪运送火石需要一支全副武装的小分队护送。
(4)
科幻电影是科幻文学的视觉化呈现。而军事科幻是较早出现的科幻文学子类型之一。近些年,《绝密飞行》展现了驰骋在未来战场上的人工智能战斗机的雄姿;在《变形金刚》和《超级战舰》中,人类用现役武器便能挫败强大的外星硅基生命体;而到了《环太平洋》中,通过虫洞入侵地球的外星怪兽促成了各国联合保卫地球的机甲军队……军事科幻已经成为当代科幻创作的热门题材。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如果如电影中所说“希望是我们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那么想象力也是这个世界最珍贵的东西之一。军事科幻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其充满想象力的“写实”性。也就是说,创作者以深入浅出的方式阐述出自己创新性的军事科学观念,并以此引发受众的共鸣。虽然不能把它当做未来战争的精准预言,却展现了未来战争或军事领域中的无限可能性。
美国军方就曾用科幻作品“备战未来”。外电报道,美陆军启动了“疯狂科学家科幻写作比赛”,呼吁军人就“2030-2050年的战争”进行创意写作;美海军陆战队未来评估部和大西洋理事会,也组织专业科幻作家进行军事领域的科幻写作,畅想未来战术和作战环境,以填补惯性思维的空白。美国一直把电影作为强大的宣传工具,如今又把“脑洞大开”的招法引向军事领域,的确给我们以启示。
(5)
《流浪地球》原著作者评论,“《流浪地球》中的人类以非凡的勇气和献身精神使地球从太阳系起航,而这部电影的制作团队也以他们的情怀和令人倾佩的巨大努力,让中国的科幻电影开启了壮丽的航程”。《流浪地球》原著用更多的笔墨来描述未来巨大危机下的人性嬗变和伦理跌宕,电影中又通过细节铺垫,让这支人民子弟兵的传统与本色,在宇宙尺度下有了别样的呈现。
在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伟大目标指引下,中国军人既应脚踏祖国的大地,背负民族的希望,又应向深邃的宇宙和璀璨的星河投去目光,为人民的福祉不畏任何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