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形物语》如果成功,我不理解
2018年3月16日,由美国福斯探照灯公司出品的《水形物语》带着一堆光环登录中国内地,目前猫眼电影平台的票房数据为4700万左右。我去影院之前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相关信息,发现这电影简直是天神下凡啊,威尼斯金狮奖,奥斯卡金像奖,女主男配,剧本,配乐,剪辑等等,几乎能拿的奖都拿了个遍,看到这些我直接出门打车去了电影院,准备接受天神的洗礼。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真的是发自内心想问售票员:这票根能退不?
电影主要讲了二战时期的一位美国哑女与一个被美国官方抓住作为实验对象的人鱼的一段爱情故事,故事架构本身并不吸引人,但是导演在人物刻画方面确实下了十分的力气,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色彩鲜明的人物,细节的完美处理给了观众很强的代入感,但是人鱼的出现,打破了我在这部电影里的逻辑感。
大部分人看电影首先要看逻辑的,不论电影的背景是充满科技感的未来,还是原始气息浓烈的过去,你首先要合乎逻辑,观众才愿意以一个欣赏的角度去观看。
电影中的女主角见人鱼的第一面就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尽管她连人鱼的脸都没看清。第二次短暂的见面之后第三次就开始给它带鸡蛋
后来又带来了更多的鸡蛋,在一次偶然中得知官方要秘密的杀死人鱼后,开始不顾生命危险筹划救出人鱼,甚至不惜拖自己的朋友下水。在这个过程中女主发现自己爱上了人鱼,从而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从而引发一段看似美好实则悲惨的爱情故事。
女主是一位哑女,表面看起来每天过得充实而快乐实际内心是无比空虚的,她需要一个能与她真正发生灵魂碰撞的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就算这个人是个人鱼我也可以接受,但是在这部影片中我完全没有看到这个过程,两位从见面到最后结尾之前我甚至没有发现一段灵魂交流的片段。
尽管内地上映的版本较原版删减了很多肢体画面,但是连导演本人也说,这不会影响剧情的完整度,听到这我就放心了,这个锅轮不到广电来背。
我在《水形物语》的豆瓣评价中也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大部分给予好评的观众其实是电影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的陀螺粉,他们习惯了陀螺的电影表达手法,从而在观影时先入为主的加入了一些主观的欣赏角度,去揣摩导演想要表达的细节,但是作为普通观影群体的我们在观看时是非常直观而不带任何其他感情色彩的去理解,这就造成了又一两极化的结果。
对于《水形物语》所获得的奖项我倒是没有什么看法,毕竟国际电影评审属于“神仙开会”,角度不同,我最有看法的电影导演对这部电影的期许,吉尔莫·德尔·托罗在接受墨西哥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如果这部电影票房失败,他可能不再当导演。毕竟在强大的平台和宣传造势下,目前4700万的票房在中国内地还远谈不上成功。所以从商业的角度来讲,如果《水形物语》能成功,那我真的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