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年销酒品30亿,今日却在清盘,天喔能逃出生天?|云酒独家
来源:云酒头条
文 | 云酒团队(ID:YJTT2016)
3年前它还年销酒类产品30亿,2年前巨亏41.74亿。如今,公司却在清盘的边缘苦苦挣扎。
1月17日,停牌多日的香港上市公司天喔国际更新清盘消息,再次申请清盘聆讯押后。实际上,自2018年被申请清盘以来,天喔国际曾多次申请清盘聆讯押后,以获重组机会。
“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有业内人士表示,2018年天喔爆雷以来,市场动荡、高管离职、产品下架。即使公司一再申请清盘聆讯押后,恐怕也难挽颓势。
曾经的30亿大商,还能够死里逃生吗?
天喔清盘一波“N”折
1月17日,天喔国际更新清盘消息。
公告显示,大法院已将呈请聆讯进一步押后至2020年1月23日。呈请重订于2020年1月22日上午10时正进行聆讯,而该公司拟申请押后聆讯。
这已经是2018年以来,天喔数次申请清盘聆讯押后,以便争取时间重组,避免清盘。
2018年11月12日,天喔国际发布公告称,一名债权人已就将公司清盘向开曼群岛大法院提交清盘呈请,寻求委任该公司共同正式清盘人,已排期于2018年12月12日进行聆讯。
与此同时,天喔国际也在寻求委任该公司低度干预共同临时清盘人以进行重组,作为强制清盘的替代方案。有关共同临时清盘人申请聆讯,将于11月16日在开曼群岛大法院举行。
专业人士分析,寻找清盘人说明该公司将进行破产清算。上述公告中债权人寻找的是“正式清盘人”、而天喔国际寻找的则是“共同临时清盘人”,这说明债权人要清算,但债务人却想争取一点回旋时间。
从债权人首次提出清盘迄今,已经一年有余,其间天喔国际多次申请清盘聆讯押后。1月2日,天喔国际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向联交所提交复牌建议,但公司目前未达成所有复牌条件,因此复牌建议仍有待联交所批准。同时,天喔国际还披露,正与两名潜在投资者就重组事宜进行深入讨论。
显然,这是公司希望延长破产清算时间,引入投资人的自救之举。
因此,1月17日,天喔更新清盘消息,其实是希望借清盘聆讯押后,再次“续命”。
产品下架市场动荡
尽管天喔希望借清盘聆讯押后“续命”,但产品下架、高管离职、销售惨淡等现状,市场无疑已选择“用脚投票”。
2018年8月17日,天喔国际发布业绩预亏公告,曝出2017年公司涉及不寻常交易款项达到21.35亿元,最后确认2018年公司亏损额达到41.74亿,业界震惊。
预亏公告发出前一周,天喔国际已经停牌。随后,公司薪酬委员会、首席财务官、运营总监、行政总裁等一一辞职。首席财务官上任不足三个月,也火速提出辞职。
与此同时,天喔在多地都被曝产品下架、销售惨淡、甚至曝出裁员消息。
有消息称,天喔旗下蜂蜜柚子茶、开心果、猪肉铺和果味即饮茶在部分城市商超及便利店均已下架。曾单品年销售额达数亿元的明星产品——天喔蜂蜜柚子茶也难寻踪影。
有酒商向云酒头条(微信号:云酒头条)表示,天喔爆雷后,其原先代理的一些酒类强势知名品牌已经转手,经销商不断流失,市场上甚至有公司低价抛售进口葡萄酒的传闻。
有华东经销商指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中心城市KA、卖场,曾经是天喔最为强势的渠道。公司业绩爆雷后,营销团队、经销商出现动荡,品牌也有更迭,酒类产品销售大不如前,市场正在被蚕食。
天喔国际发布的2019年半年报显示,公司2019中期营收4.73亿、净亏约6094万元。可见,公司已经陷入内困外忧的境地,如无“刮毒疗伤”之策,很难起死回生。
30亿大商生死启示录
2017年,天喔集团酒类销售曾达30亿,手握加州乐事、芝华士、马爹利、轩尼诗、茅台、五粮液等国内外知名品牌,跻身中国酒业大商阵营。
3年以后,曾经的30亿酒业大商,却在清盘的边缘挣扎。天喔败因何在?
有业内人士指出,天喔“爆雷”,其原因和传统酒商诸如遭遇产品、市场风险、资金链断裂等破产原因不尽相同,主要是原董事长林建华失联并“协助调查”,随后公司爆出有21亿资金去向不明,股价下跌股票停牌,导致公司信心丧失,市场一泻千里。
另有行业观点称,天喔国际作为一家上市企业,内部并未建立起完善的职业经理人管理和监督机制,导致企业出现重大的财务问题。创始人出现问题后,企业运作即陷入瘫痪。这同时也为正在扩大规模的酒商敲响警钟,谨记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性。
从天喔国际发布的独立法证调查初步结果看,林建华指示做出的多项交易,公司中报并没有披露,公司多名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及独立非执行董事都不知情。
此外,天喔创始人一手带大公司,却并未培养后备团队,其“失联协助调查”后公司缺乏接班人,立即陷入群龙无首境地。这也证明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虽然天喔已经跻身中国酒业大商,但在公司治理结构、信息披露、内部管理、团队建设等方面,存在诸多“BUG”,一旦遭遇不测,很可能导致崩溃,甚至陷入不复之地。
反之,假如公司在做大的同时,通过上市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起良好的规章管理制度、培养好团队,结果可能迥然不同。
这,可能是30亿大商生死挣扎,带给行业最大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