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大火原著大卖至加印 你知道刘慈欣还有哪些神作吗?
刚过去的春节电影档斩获了58亿元票房,国产科幻题材电影的崛起成为惹人注目的现象。春节档两部热卖的电影《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一部是画面宏大的视效大片,一部是借科幻写现实的喜剧,尽管风格不同,但都改编自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的作品。 随着电影《流浪地球》的爆红,刘慈欣的小说作品也随之引发阅读热潮。小说原著《流浪地球》春节期间卖出十余万册,《三体》高居销售榜单前列,电影为原本相对窄众的科幻小说打破了“次元壁”,更多非科幻迷加入了国产科幻的读者行列。
出版公司责编收到了加印请求
前天是农历新年第一个工作日,磨铁图书的产品经理魏斐然因为没买到返程车票还滞留在老家,一通电话将正在享受懒觉的他叫醒,他看到电话号码,就猜到是好消息。果不其然,他担任责编的《流浪地球》小说集在春节期间已经卖掉了十几万册,很快,他又收到了加印邮件,读者对这套书的需求十分旺盛。
魏斐然回忆,2015年9月,他刚入行出版行业不久。当时公司的领导给了他一个选题:出版刘慈欣的中短篇小说合集。当时,刘慈欣的《三体》已经火得一塌糊涂,但他的中短篇小说还没有得到大众的关注。魏斐然拿到的,是刘慈欣至2016年为止所有中短篇小说,他形容当时的感觉是“既欣喜又崩溃”,一共32篇,七、八十万字,此前并没有看过刘慈欣作品的他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读完了这些密密麻麻的书稿,然后将这些作品按照故事类型和写作风格进行分类。
不久,磨铁便推出了刘慈欣的三册短篇小说集《流浪地球》、《赡养人类》、《超新星纪元》,每本收录了刘慈欣的10至12部中短篇小说,小说集的名字以集中的一本小说来命名。《流浪地球》的名字天然地具有吸引力,被编辑选为该册的书名。而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的原著小说《乡村教师》收录在《赡养人类》一集中。
魏斐然表示,这三本书上市以来,因为收录的作品比较全,销售量一直都非常稳。三本书总印量在50万册左右。因为电影带动的原因,《流浪地球》销量最高,目前已经16次加印。
刘慈欣的小说在各大电商平台也出现了抢购热潮。根据当当图书榜单(近7日)的大数据显示,刘慈欣的《三体》和《流量地球》分别位居当当小说榜第三、第四位,占据当当小说榜TOP5中两席。而在当当小说榜(近7日)TOP15中,刘慈欣的作品占据六席之多。春节期间,有超过上百万人以“流浪地球”“刘慈欣”为关键词在当当搜索图书,相关订单同比涨幅超12倍。此外,《流浪地球》在中国儿童文学品类上的表现同样突出,作为《银火箭少年科幻系列》套装书第一辑的领衔之作,这套丛书迅速攀升至当当童书畅销榜首位,许多家长为孩子下单购买。
《流浪地球》原著小说讲了什么
刘慈欣的人生堪称传奇。作为一名水利系毕业的工科生,他长期在山西娘子关电厂担任计算机工程师,却利用业余时间笔耕不辍,在一个平凡的小镇里畅想宇宙的浩淼与人类文明的未来。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既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又有着众多“硬科幻”元素的设计,其中《三体》三部曲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2015年,刘慈欣获得科幻文学界的最高奖——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他也成为亚洲首位获得该奖的科幻作家。
国产科幻小说的蓬勃发展助推着国产科幻电影的崛起,刘慈欣自然成为众多制片商青睐的大IP。早在2009年,就有人购买了《三体》的改编权,试图将其拍成电影,但《三体》的改编之路一直曲折,至今也没有进一步的消息。 《三体》的拍摄难度主要在于科幻元素“太硬”,小说中充斥着众多晦涩难懂的科学名词和物理学概念,对于许多缺少相应知识基础的读者来说,即便是读小说都有很大难度。更何况,《三体》篇幅之长,格局之宏大,世界之复杂,都是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无法说清的。
相比而言,刘慈欣的中短篇小说也许更适合改编为电影。
《流浪地球》是刘慈欣1999年发表在《科幻世界》杂志上的中篇科幻小说,整部作品只有2.3万字,而且故事流畅,较为通俗,对于阅读速度较快的读者而言,读完这篇小说的时间可能跟看完一部电影的时间差不多。但是如果你看过了电影,再去看原著小说,可以发现两者之间非常明显的差异。
原著小说讲了个怎样的故事呢?小说中的主人公“我”出生在地球停止自转的“刹车时代”结束的时候。人类为了避免被急速膨胀的太阳吞噬,在地球上安装了一万二千台发动机,准备将地球推离太阳系。这个计划,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生态。因此全书一开始就说:“我没见过黑夜,我没见过星星,我没见过春天、秋天和冬天。”随着“我”的长大,地球开始进入“逃逸时代”,这期间,地球灾难频发,“我”失去了父母,也在困境中认识了一个日本女孩加代子并结为夫妻。全书的重场戏发生在地球已经安全逃逸之后,人们突然发现,太阳并没有像此前科学家预言那样进行衰变,长达四个世纪的地球逃逸计划竟然是个骗局。愤怒的人们揭竿而起,组成了叛军向联合政府发动进攻,而“我”和妻子加代子因为分处两个阵营,家庭随之分裂。最终,叛军取得了胜利,将联合政府的五千多名成员放逐到零下一百多度的户外,而就在此时,太阳爆发了氦闪,太阳死了,人类和地球活了下来,在宇宙中继续流浪。
可以看出,电影《流浪地球》只采用了小说中“带着地球去流浪”的设定,电影中几乎所有的人物和大多数情节都是编剧的再创造,而小说中最具戏剧性的情节——地球民众对科学家的误解也并没有展现在影片内。相比而言,小说的基调比较悲情,人们充满了对末日来临的恐慌,人性变得孤寂、压抑、麻木、猜疑,人类对太阳既畏惧又怀念的复杂情感也展现得淋漓尽致。而电影的改编则注入了诸如希望、坚持、团结、舍己为人等元素。
科幻小说爱好者、作家安晓良认为,小说《流浪地球》虽然篇幅不长,但是气魄非常恢弘,完全是一部长篇小说的题材,只是因为当时长篇科幻小说缺乏市场,刘慈欣才将其压缩成为了一篇中篇小说。不过也因为这样,小说的内容实际上更像是一部个人视角下的地球流浪史,没有电影当中的诸多细节和感人故事。他表示,电影版虽然对原著的故事进行了全新的演绎,但让人欣慰的是,影片中的故事完全忠实于原著本身的精神内涵,把地球末日灾难中的英雄主义和美好人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可以称之为“不是原著的原著”。
还有哪些刘慈欣作品值得拍电影
因为《流浪地球》的热映,更多非科幻迷的大众开始关注科幻小说和刘慈欣的作品。安晓良在个人微博“安迪斯晨风”上发布了一篇刘慈欣中短篇小说的推荐书单,并按照自己的评判标准打了分数,这篇博文已经得到了2万多条转发和2千多条评论。安晓良表示,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刘慈欣相继写作了30多篇中短篇小说,以及《三体》三部曲和《球状闪电》共4部长篇小说。“总体来说,他和金庸先生有一点相似的地方,就是写得越长一般就越好,越往后写得越好。”
安晓良认为,除了《流浪地球》外,刘慈欣还有一些作品适合改编成电影,如《中国太阳》,核心创意是我国自主发射的恒星际飞船,而主角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普通农民工,在我国科技发展大潮中他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这个故事中既有恢宏的科幻史诗,也有脚踏实地的中国普通人故事。”刘慈欣的另一部长篇《球状闪电》的电影版在2016年就已经在电影局备案公示,备案单位为电影《流浪地球》的出品方之一北京文化的子公司摩天轮影业,但至今还没有更多拍摄上的进展。安晓良认为,这是一个带有强烈悬疑色彩的故事,拍摄成电影也会有极大的可视性。
对于那些之前较少接触科幻小说的读者,应该从哪几本书进入刘慈欣的科幻世界呢?安晓良认为,可以先选择那些那些没有深奥知识的“软科幻”。他给“科幻小白”们推荐了三本“入门级”的小说。“最温情浪漫”的《带上她的眼睛》,讲述一个女性领航员,乘坐地层飞船在深入地球内部探险时不幸失事,被永远困在了地球深处,从此以后只能通过他人看到地球上的一切。“最具童真童趣”的《圆圆的肥皂泡》,“恐怕没有任何孩子不喜欢肥皂泡,这篇小说里有一个同样热爱肥皂泡的小女孩儿圆圆,而且她把自己对肥皂泡的喜爱延续到了成年以后,毕生梦想就是要制造出不会轻易破裂的肥皂泡,为此可以牺牲一切。”“最具奇思妙想”的《白垩纪往事》,“这是一篇脑洞大开的神作,在距今七千万年前的白垩纪,小不点的蚂蚁和巨无霸一样的大恐龙,竟然联合在一起创建了一个伟大的史前文明。”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成长
流程编辑:王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