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经典之作《千与千寻》反映的现实意义,知道了会很牛逼!
《千与千寻》是宫崎骏导演,豆瓣评分9.2,荣获2003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长篇动画,同时也是历史上第一部至今也是唯一一部以电影身份获得欧洲三大电影节柏林金熊的动画作品。
千与千寻的故事就像是那个爱丽丝梦游仙境的童话,爱丽丝没有想到,那个兔子洞后,是另外一个世界,她睁大眼睛,里面映出了那个世界,而世界也映照出了她的眼睛。爱丽丝更多刻画的是奇遇,而千与千寻除了奇遇成长,更夹带了对现实的映射。
这部作品是宫崎骏老师的巅峰之作,短短两个小时的电影耗时三年所制成的,这部作品是日本一个时代的浓缩。这部作品是在2001年上映的,主角荻野千寻则是一个10岁的小女孩,也就说千寻是在1991年的日本出生的孩子,当时日本自91年经济崩溃至2000长期经济不景气,因此日本学者们也将1991年出生的日本人称之为“The Lost Generation”(迷失的一代)。
千寻这个角色正是这“迷失的一代”的代表,宫崎骏想通过这个讲述千寻迷失的故事告诉当时的日本人在迷失中如何寻找与回归。而“千与千”两个“千”加起来正是2000,“千与千寻”寓意着影片将探讨日本在“2000年”这世纪之交的“寻找”。
整个动画都是在通过讲一个小女孩迷失的故事来隐喻日本的“国之迷失”,探讨的是当代日本应该如何寻找出路,迷失的这一代人如何自我救赎。
日本的“国之迷失”
千寻一家为什么会走入迷失?千寻一家人的奥迪从国道20转入国道21后,父母為了抄近道走捷徑,最后导致了全家的迷失。这正是寓意日本这个国家即将从20世纪行驶入21世纪,而由于上一辈人“走捷径”不走正轨,因而带着整个日本走向泡沫一般迷失的境地。而车牌1901也颇有寓意,1901正是20世纪的初始之年。
千寻的父母走进迷失世界后看到无人经营的饭店,肆意地享用原本要供给神灵的饭菜,千寻的母亲说“等有人来了,再付钱就是。”千寻的父亲则说“有爸爸在,怕什么,信用卡现金随他收”。这种先享用后付款的“信贷”概念正是日本泡沫经济,彻底走向迷失的根源,千寻一直说“我不要”,但依然拦不住贪吃的父母,转过身来父母已经变成了“猪”,无奈地任由一些看不到的“饭店主人”肆意鞭打。
每个角色都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这部动画的每一个角色不论是核心主角千寻和白龙,重要角色汤婆婆、无脸男,还是配角坊宝宝、小玲、钱婆婆都有极其强烈的现实象征意义。
人物塑造极致的丰满传神而且在角色的血脉中浓缩了现实世界的世界观,体现出宫崎骏对人性的洞察力,他把对现实社会深入的思考融入了《千与千寻》的动画中,使得这部动画远远不止是简单的一篇关于千寻的冒险成长故事。
1.千寻
千寻是一个典型的现代社会青少年的缩影,他们在父母的溺爱中,在家庭的温室中成长。
因为科技的发展,经济的腾飞,人们生活方式更加琳琅满目,这些青少年在物欲横行的环境下成长,他们的性格中存在一些共性的缺陷,胆怯,消极,任性,安于现状,被父母宠溺着不懂人情世故。
面对车外的新环境吐了吐舌头表达出漠不关心的态度。
2.坊宝宝
坊宝宝是汤婆婆的孩子,是一个巨婴的形象,它所代表的象征意义就是“巨婴”。
但是与千寻不同的是,在坊宝宝身上,对父母的讽刺性强过了对孩子本身的讽刺。
也就是说坊宝宝这个角色的设置是用来讽刺那些用溺爱的方式教育子女的父母,而并非坊宝宝本身。
也许在汤婆婆看来,这是一种伟大的母爱,
但结果是坊宝宝这么大了甚至都还学不会走路,被汤婆婆无限满足的零食喂得如此过度肥胖
,只会撒泼任性。
对于坊宝宝宫崎骏使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去塑造他的形象,肥胖过度,具有极其强烈和明显的象征意味。
3.无脸男
我相信在无脸男身上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无脸男一直被排斥在汤屋以外,他没有朋友,不贪图享受和物欲,象征着最初始的人性。
正如现代社会一样,越是这种单纯纯净的人,越是要被社会所排斥,不受象征着现实社会的汤屋待见。
直到一天他遇到了善良的千寻。
千寻不像汤屋里其他的人,没有金钱,没有利用价值的客人不会主动去招待,其实社会里的人不就都是这样的势利眼吗?
千寻却主动和他亲切地打招呼,让无脸男对千寻产生了极深的感情,为了报答帮助千寻,他决定潜入了汤屋暗中帮助千寻工作。
无脸男潜入汤屋的这段时间,体会到了汤屋的各种利益链条、人情世故和生存法则,他明白了金钱能够让自己一跃成为人上人。
于是无脸男变出无限多的金子,发现自从他有了金子,汤屋里上下所有人都一改常态对他无比热情,卑躬屈膝。
无脸男涨大的身体中盈满的是他膨胀的欲望和沾染的污秽。
4.汤婆婆 钱婆婆
双胞胎的一对姐妹却有着完全相反、互相对立的性格和价值观。
宫崎骏希望通过反差和对比带给观众一些思考。
汤婆婆住在高大如城堡一般的汤屋里,追名逐利,
对澡堂里的客人笑脸相迎,却对自己的员工管教严格
,每天晚上盘算着账面营利。
汤婆婆多像现实生活中那些压榨员工的吝啬的小老板,象征中社会中的资产阶级或者官僚阶级,也就是掌钱的资本家和掌权的政治家。
相比汤婆婆高大的汤屋,雇佣压榨着大量的员工为她赚钱,钱婆婆则淡泊名利,看破红尘在一个偏僻的仿佛世外桃源的郊外小屋里生活。
在这个世界上有人选择了功名利禄,有人选择了平静和与世无争。
5.白龙
白龙一开始是一条河的河神,因为河水被人类污染,无家可归,所以投靠了汤婆婆,成为了汤婆婆最钟意的大弟子。
从白龙自始至终帮助千寻来看,白龙本身是一个善良和正面的人,却帮着汤婆婆白天监视员工工作,拿着鸡毛当令箭,后来还去为了帮助汤婆婆偷钱婆婆的东西。
白龙则象征着一代青年人在社会闯荡、职场打拼的过程中逐渐失去初心,失去自我的一批人。他们在社会生存的过程中,沾染了许多社会不良的气息,或者说在实现自己价值,升职加薪的路上,不得不使用一些不正义、不道德的手段,但是慢慢地习惯了这样的自己,变得与当初的自己面目全非。
从白龙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代青年人童真的消散,初心的丧失。
结语:作为当代日本心灵故事的《千与千寻》
在宫崎骏的长篇动画作品中,鲜有以当代日本作为故事背景的案例。宫崎骏要么将故事安排在过去(如《幽灵公主》中古代的日本和《龙猫》中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日本),要么安排在未来(如《风之谷》中的千年之后),要么设定为异国(如《哈尔的移动城堡》中的欧洲)。不过,《千与千寻》是一个明显的反例。如电影开头借荻野明夫之口告诉我们的那样,《千与千寻》的背景是当代的日本都市。这一设定貌似很普通,但其实并非如初看起来那样寻常。日本在经历了80年代资本主义的极度繁荣后,又在90年代饱尝了虚假繁荣的泡沫破碎后的经济崩溃。“失去的十年”过后,刚刚迈入21世纪的日本人对于如何在新的世纪寻找到出路大多感到迷惘,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感,这几乎成为了日本在世纪之交时患上的“世纪病”。这种困惑和对无所归依的切身感受,正是世纪之初日本人的普遍心态,同时也是《千与千寻》这部作品的情景语境。
在许多不同的地方,宫崎骏曾屡次提到,《千与千寻》中的异域世界就是当代日本社会的隐喻。初入汤屋的小女孩千寻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象征着刚刚进入新世纪的日本社会在迷惘中的彷徨。在《千与千寻》里,我们看到千寻从影片之初的惊慌和胆小,一步步得到成长,最终在影片临近结束时变得坚定而勇敢。可以想象,经历了在异域世界这段时间的磨砺,重新回归现实世界的千寻将不再害怕新的环境,并在新的环境中开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从这一角度来说,《千与千寻》既是千寻的成长史,也是宫崎骏心目中期待的“迷惘的一代”的成长史。宫崎骏是在用动画电影试图来为当代日本社会写作一部心灵的成长史。
如果将当时日本人的普遍迷惘、困惑和孤独称作“世纪病”,我们可以看到,宫崎骏在《千与千寻》中对这场病既做了诊断,又开了药方。尽管有许多人会将日本社会的病症归因于日本经济在90年代突然的停滞,但宫崎骏在这部电影中并不这么认为。与上述想法相反,在他看来,真正的病因并非经济的停滞,反而恰恰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过度发达。在日本进入到资本主义体系后,孤独和迷惘才相伴而生,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才愈演愈烈。要解决日本社会当下的问题,从而在新世纪中更好地生活,就必须直面资本主义体系所带来的挑战,并对已经造成的破坏加以救治。在这个意义上,《千与千寻》既是宫崎骏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之作,也是他对日本社会的救治之作。在宫崎骏看来,只有爱与自然能让日本社会摆脱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带来的种种病症,让日本人获得救治。这两条救治之路不仅适用于21世纪初的日本社会,也适用于深受这套体系困扰的所有社会和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