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在时间里的《爱尔兰人》

  写一个3个多小时电影的影评真的是太难,值得写的地方太多,挑几个我觉得很好的点写写吧。不写镜头不写艺术手法,就单纯地写写这个“故事”。

  影片给我很直观的第一感受是自然,无论是情节设定还是演技等都很自然。几乎没有任何刻意镜头。比如黑帮之间的交易、谈话、介绍人、杀人等都很自然,没有刻意渲染用力过度,杀人就像是去饭店吃饭一样正常,干完活赶紧走人。

  打个比方国内前段时间上映的《烈火英雄》、《中国机长》就完完全全诠释了什么是刻意,用大量旁白、语言、环境等镜头去刻意化,这些手法本身无错,但用过度了就会导致与现实脱离,就会忽视故事本身,而这几部电影本身都是叙事性电影,故事情节自然重要,不过这是中国电影的通病。

  《爱尔兰人》全程没有任何环境、没用的旁白、心理铺垫等拖沓的镜头出现,全程都在叙事,就像是一个第三者目睹了事情的整个过程,不带任何主观感情色彩的给你陈述了一遍,这个事情就是这样,没有任何修饰地摆在你面前。

  包括最后Frank枪杀了Jimmy,导演都没有加更多的镜头去渲染Frank的心理复杂的感情变化,大家都在为之后的事情忙着生,忙着死,导演拍得非常干净利落。看《爱尔兰人》很容易想到《教父》,二者都是类似这样。

  越是这样呈现反而越容易击中你,好比一个总是哭着找糖吃的孩子你给他糖是为了让他不哭,但一个从来不哭不闹不吃糖的孩子偶然间问你要了一块糖,拿完糖又默默的走掉,你就会很好奇他是要干嘛?再或者一个暴脾气极端个性的人如果最后是杀人犯你会觉得不意外,但一个温文尔雅礼仪谦卑的人最后是杀人犯你就会非常震惊,修饰手法亦是如此。恰到好处或者不修饰都要好过过度解读。

  另外一个是影片中“Jimmy·Hoffa”这个角色非常有人格魅力,真的是太爱了,虽然我看罗伯特的戏多,看帕西诺的戏少,但是爱尔兰人里帕西诺高超的演技实在是看得过瘾,再加上影片中Jimmy这个角色编剧塑造的本来就很成功,所以导致印象很深刻。

  Jimmy这个角色情绪化、强迫症、没耐心、爱较真、有原则、爱说脏话又爱吃冰激淋,人物特点非常鲜明。他不能允许别人迟到或穿短裤开会,这都会直接导致他情绪失控,他在监狱里被Tony揍他都觉得这事没有Tony开会迟到的事儿大,他甚至在监狱里还质问他的副手 “你不知道你迟到了吗?你为什么还来?”

  影片中Jimmy和Tony的两场对手戏都能笑到猪叫。我觉得在监狱里Jimmy怼托尼很有可能不止是因为他本来就讨厌托尼,而是托尼打扰了他吃冰激凌,所以导致他又开始控制不住的骂人家。他和他老婆说自己就是个“sweetheart”,拉选票他又根本拉不下来脸说句好听的求托尼,把托尼逼到“有什么是我能为你效劳的?”还有他实在憋不住要说脏话骂人就脱口而出事后又有些后悔的无辜小眼神,这简直就是可爱的小白羊吧。

  而且帕西诺的演技真的是神技,当年看教父的时候只光顾着看他的脸,《爱尔兰人》里简直就是巅峰,他把Jim诠释的非常到位,也正是如此饱满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才能与结局形成强烈反差。

  影片中大概用了两个多小时去铺垫Frank和Jimmy的友情,Frank一直在吉米身边帮助他,支持他,他们不仅是上下级而且也是好友,家人。让观者也以为他们的友情坚不可摧。但事实就是这样,一面是你的人生导师领你走上了人生巅峰,没有他就没有你,你们的利益相互捆绑,一面是你想尽办法却依旧无计可施的好友,你怎么选?

  到影片接近尾声的时候,反而罗素主动地提起了Jim,而Frank却没有说话,再后来几乎当时所有的人都进了监狱,正如Frank所说,“我们都逐渐在寒风中老去”,再后来Frank去教堂,自己为自己买棺材等等,属于他们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无论你曾拥有过什么样的人生,都将消逝在无尽的,一刻都不曾停留的冷漠的时间里。

  影片中借着故事线串联起了很多真实的历史事件,60年代正是美国黑帮从高潮逐渐走向落寞的时期,一朝天子一朝臣,回顾曾经的岁月我们伴随着种种无奈,当你心有执念想要追寻却发现生活原本就是面目全非,想要达到顶点却发现也是一片泥泞,到人生暮年也不知答案,你会落寞会孤寂,会苍老会迟缓,而伴随你的只有寂静的长夜,永远无法有人了解你的情绪,因为所有人都只是你生命的旁观者,而你始终都是孤身一人,去用长眠来迎接生命的另一个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