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与千寻》国内上映,是收割影迷的情怀吗?
6月21日,《千与千寻》将在国内院线公映。这部宫崎骏享誉世界的动画作品,终于来到中国的大银幕。
从15日开始,《千与千寻》便展开了大规模的点映活动:上周六共开出185场,吸引近1.8万人到场,产出票房71.3万,场均人次高达96人;到周日《千与千寻》的上座率仍维持在90%以上,多地影院出现场次售罄的情况。
截至发稿,《千与千寻》在各平台的想看指数都遥遥领先竞争影片,显示点映后的观众知晓度有了进一步提升。不过,争议也伴随而来,有网友在网上发出评论,认为一部已经在日本上映将近20年的影片,如今在国内上映,又是在收割影迷的“情怀”。
毒眸发现,最近两年重映影片正成为一股浪潮,从《大话西游》到《英雄本色》,很多经典影片都被重新搬上了大银幕。而在众多影片当中,《龙猫》等曾经无缘内地院线的日本电影也正逐渐成为重映中的“主力”。此次《千与千寻》重映,算得上是要影迷再次为情怀买单吗?
吉卜力的崛起与衰落
对于众多影迷而言,日本的吉卜力和美国的皮克斯堪称当代动画届的“双雄”。回顾吉卜力的创业史,便会了解一家动画工作室的成长不易。
上世纪50年代,在东京大学法文科毕业后,高畑勋加入了东映动画,并在这里遇见了比自己小6岁的宫崎骏,这成为两人在动画制作上展开长期合作的机缘。1971 年,高畑勋和宫崎骏纷纷离开了东映,为后来创办吉卜力埋下伏笔。在合作完成52集动画《阿尔卑斯山的少女》(1974)后,高畑勋和宫崎骏决定专注于高品质动画电影的制作。
1984年,由制作人高畑勋、导演宫崎骏、配乐久石让和铃木敏夫组成的团队推出了《风之谷》,获得14.8亿日元的票房收入。这一年,高畑勋49岁,宫崎骏43岁。一年之后,在德间书店出资帮助下,这一团队才正式转型为吉卜力工作室。
1986年,由吉卜力推出的《天空之城》在日本上映,但票房收入下滑至只有11.6亿日元,随后分别由宫崎骏和高畑勋执导的《龙猫》和《萤火虫之墓》错过了暑假旺季的上映时间,因而市场表现也不尽如人意,一度让新生的吉卜力面临财务危机。
幸运的是,造型可爱的《龙猫》被一家日本电视台看中,由此龙猫的形象通过电视走进千家万户,周边产品也顺便火爆大卖,吉卜力才终于迎来转机。正因此,《龙猫》在宫崎骏的创作生涯中具有特殊意义,龙猫也成为了吉卜力的厂标和吉祥物。
龙猫也成为了吉卜力的厂标和吉祥物
在《龙猫》形象爆火之后,吉卜力的作品开始走出票房的上升曲线:1989年,《魔女宅急便》创下36.5亿日元的佳绩,之后不论是宫崎骏的《红猪》(47.6亿),高畑勋的《岁月的童话》(31.8亿)和《百变狸猫》(44.7亿),抑或由近藤喜文导演、宫崎骏编剧的《侧耳倾听》(31.5亿),都在院线端获得稳定的收益,也让吉卜力得以平稳走过初创的前10年。
1997年,由宫崎骏编导的《幽灵公主》公映,旋即在日本市场掀起观影热潮,一举斩获193亿日元的惊人收益,并刷新《E.T. 外星人》保持了15年的记录。除此之外,《幽灵公主》还为宫崎骏赢得第28届动画安妮奖最佳导演的提名,由此宫崎骏和吉卜力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关注。
《幽灵公主》
而真正让宫崎骏在世界范围内大放异彩的转折点,则出现在上世纪末期。1999年,高畑勋执导《我的邻居山田君》(15.6亿)亮相后成绩平平,宫崎骏成为吉卜力工作室无可争议的票房头牌。2001年。动画技艺臻于化境的宫崎骏在当年推出了《千与千寻》,再度让日本观众蜂拥至影院观看,总观影人次超过2300万,相当于日本全国总人口的1/5;而《千与千寻》在当年11月便超过《泰坦尼克号》(262亿日元),最终以308亿日元登顶日本票房榜首,并延续至今。
与此同时,《千与千寻》在国际上斩获大奖,也为宫崎骏的荣誉簿再添新功:在第5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千与千寻》斩获“金熊奖”最佳影片的奖项,是唯一达成此项成就的非真人电影;随后在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上,《千与千寻》又摘得最佳动画长片奖,成为迄今唯一获奖的日本动画。
在《千与千寻》引领的高峰后,吉卜力旗下的一批新导演也凭借各自的作品崭露头角,包括森田宏幸的《猫的报恩》(64.6亿)、宫崎吾朗的《地海传说》(76.9亿)和《虞美人盛开的山坡》(44.6亿)、米林宏昌的《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92.5亿)等;而宫崎骏也在《哈尔的移动城堡》(196亿)、《悬崖上的金鱼姬》(155亿)和《起风了》(120.2亿)上维持一贯的高水准。
不过,2013年由高畑勋创作的《辉夜姬物语》耗费了51.5亿日元(约合3.2亿人民币),这在日本电影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高成本,却仅仅收获了24.7亿日元的票房,这部影片带给了吉卜力巨额的亏损。此后吉卜力的财务状况再度恶化,除2014年米林宏昌的《记忆中的玛妮》(35.3亿)与2016年日法合拍的《红海龟》外,迄今尚无新的动画长片问世。
《辉夜姬物语》
走过35载时光的吉卜力,虽然近几年高畑勋(2018年4月去世)和宫崎骏多次“退休—复出”,但是公司仍然进入了缓慢的下滑期,不免让人唏嘘感慨。
重映:美国早已成熟的模式
虽然吉卜力近年来一直没有新作品问世,但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经典影片重映,因此也受到了很多观众的质疑,称其在利用粉丝收割票房。而此番《千与千寻》时隔10余年引进国内上映,同样也受到了类似的争议,但是毒眸认为,对于中国的电影市场而言,有关“圈钱”的质疑站不住脚,原因无他,《千与千寻》从未真正在国内院线上映过。
《千与千寻》从未真正在国内院线上映过
众所周知,不论是在国内抑或海外,院线收益仍是电影制片方最重要的投资回收渠道之一,这也是好莱坞大片厂依旧坚持“窗口期”的原因所在。具体到中国院线,由于“十部进口大片新政”在1994年底施行,在此之前的绝大部分海外作品都没能从正规渠道进入内地市场,也包括当年大火的吉卜力的作品。
而在近年来被重新搬上大银幕的作品中,仅有《泰坦尼克号》原版曾于1998年在国内公映过,包括《侏罗纪公园3D》、《龙猫》、《英雄本色》、《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等,都未曾在国内院线有过大规模亮相的机会。严格意义上说,除《泰坦尼克号》之外,余下影片才是在国内院线的“首映”。
实际上,即便是由经典电影经过包装后重映,也是在成熟市场颇为通行的模式。在北美市场的情况,很多重映的经典影片都能收获不错的票房,甚至有重映影片票房能冲进年度前10。
北美重映电影票房统计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经典电影重映在北美渐成流行:据不完全统计,若以首映/重映间隔超过10年为标准,重映票房在4千万美元以上的影片就达到10部以上。
其中,首映于1977年至1983年之间的《星球大战》正传三部曲,在1997年统一以“特别版”的形式在北美重映,为两年后全新开启的《星球大战》前传三部曲预热。《星球大战》重映票房高达1.38亿美元,排到当年北美榜单第8名,甚至要比绝大多数新片的收益还要高。
1997年《星球大战》在北美重映
另外,迪士尼也曾将1930至1960年代的多部动画进行重映,包括《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101斑点狗》、《森林王子》等,《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在1987年和1993年的两次重映分别进账4659万美元和4163万美元,彰显这部经典动画的魅力。
在《阿凡达》开启3D风潮后,又有数部作品借助新技术的重新包装再登大银幕,包括《狮子王》、《泰坦尼克号》、《美女与野兽》、《星球大战前传1:幽灵的威胁》等,而2011年《狮子王》9424万美元的成绩排在当年北美第33名,堪称3D重映的里程碑。
《狮子王》堪称3D重映的里程碑
除此之外,发行导演剪辑版(《驱魔人》、《异形》)、IMAX重制版(《极地特快》)、周年纪念版(《E.T. 外星人》)等“五花八门”的形式也成为重映的各种选项之一。总体来看,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沉淀后,将经典电影重新搬上大银幕,让新一代影迷有机会重温,已成为北美市场的通行做法。对于经历高速成长后进入稳健发展期的国内院线而言,经典电影重映(抑或“首映”)也理应成为一种可选项。
另外,据“宫崎骏映画馆”整理,《天空之城》,《龙猫》和《风之谷》等三部宫崎骏作品曾在国内小范围内亮相。当然,上映时的译名有所差异:《天空之城》内地上映片名是《空中城堡“拉普他”》,1989年由长影译制;《龙猫》内地的片名叫《邻居托托罗》,1992年由长影译制的;而最早的《风之谷》内地片名叫《风谷少女》,由上译译制。
中日关系回暖,日本电影迎来引进潮?
事实上,《千与千寻》在国内上映,正是近期日本动画大规模引进的一个缩影。
进入2019年后,日本动画电影的公映数量已经创下新高:1月份,《命运之夜——天之杯:恶兆之花》和《我想吃掉你的胰脏》时隔一周亮相;2月份,曾获“金爵奖”最佳动画片的《 朝花夕誓:于离别之朝束起约定之花》上映;3月接连引进《夏目友人帐》、《魔神Z》和《我的英雄学院:两位英雄》;从5月到6月则有《企鹅公路》、《龙珠超:布罗利》和《哆啦A梦:大雄的月球探险记》,并以《千与千寻》作结。
3月引进的《夏目友人帐》
7月则还有两部备受期待的剧场版《命运之夜——天之杯II :迷失之蝶》和《机动战士高达NT》将引进中国,以及确认引进但还未定档的《游戏人生零》。
由此计算,上半年已经引进的日本动画电影的数量超过了10部,而2017年和2018年的日本动画电影批片都只有5部, 2019年将在数量上出现较大的跃升。
虽然数量激增,但是由于这些日本动画普遍延期都达到半年以上,目前仅有《夏目友人帐》和《哆啦A梦:大雄的月球探险记》在中国票房过亿,其余作品基本落在2~3千万的区间内,最低的《魔神Z》甚至只进账41万元人民币。
事实上,若将眼光进一步放宽到动画之外,便会发现日本真人电影也不遑多让:《22年后的自白》、《今夜在浪漫剧场》、《祈祷落幕时》、《境·界》、《邻座的怪同学》等片纷至沓来,但从票房来看,市场号召力逊于动画类型。
《祈祷落幕时》
以此观之,仅半年时间来自日本的引进片就接近20部,已取代印度成为今年批片中的最大来源国。
如此汹涌而至的日本电影,既与中日关系回暖的大环境直接相关,也间接折射了市场和美国大片低迷的困境:在2019年的前5个月,票房产出同比下滑的月份达到3个,年度总票房下跌接近4%,观影人次也缩水了8千万。
与此同时,在《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以42亿落幕后,多部好莱坞大IP或续作表现均不如预期:“宝可梦”真人电影《大侦探皮卡丘》止步于6.38亿,“怪兽宇宙”新作《哥斯拉2:怪兽之王》无力冲击10亿,“变种人”终结篇《X战警:黑凤凰》难过4亿,而上周开画的《黑衣人:全球追辑》也显著低于预期,目前仅有2亿票房成绩。这些高投资影片都饱受中庸口碑的拖累,继而在首周之后甚至期间就呈现出“跳水”行情,对于拉抬大盘表现也有心无力。
目前看来,即便坐拥多年积累的粉丝基础和良好的IP效应,以《千与千寻》为代表的日本动画有着显而易见的“天花板”,恐怕难以承担提振大盘的重担。当然,接下来的暑期档将是逆转票房跌势的关键,在《爱宠大机密2》、《狮子王》等进口片之外,若国产电影能够乘口碑之势崛起,市场才会显著回暖。
【来源:毒眸 作者:陈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