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长》一个平凡工作者不平凡的一天
在《中国机长》以26.71亿的电影票房超过《速8》时,我突然发现,中国影史票房前十已只下剩一部外片《复联4》,其余全是国产片,且上映时间集中在近两年。借用十九大报告的一句话形容就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国电影伟大复兴的目标。
为什么说是复兴呢?要知道中国电影市场曾在7、80年代创造过十多部票房过亿的电影,而当时的票价是1毛到3毛不等,如果换算成今天的票价,光一部《少林寺》“一毛票价,上亿票房”的记录,就足以吊打整个排行榜。当然时代不同了,不能这么比。一直“想当年”只会更凸显如今的落魄而已,国内作为好莱坞烂片庇护所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了,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但随着国产优质电影的增多,这种现象已经有了明显的改观,排行榜就是明证。
言归正传,说说《中国机长》。今年的国庆档号称史上最强,因为七天就刷出了50亿的票房,而其中三部主旋律片更是占据了票房的97%,不同于以往的主旋律电影的单调乏味,这次的三部影片都很好兼顾了商业和情怀,反而是最被看好的《攀登者》,没有达到预期的成绩。个人觉得这和影片的“代入感”有关。不同于《祖国》和《机长》,很多人连登山和爬山都分不清楚,更别说领会登山的意义了,难免会让观众觉得影片有点假。《中国机长》则实实在在呈现了我国民航的细节,说的也是我们日常可以经历的事情—坐飞机。
影片第一部分,从人员到设备,从地面到天空,有条不紊地描述了我们在买好机票,等待飞机起飞的这段时间里,航空公司,机舱人员都在做些什么?其详细程度完全可以当作科教宣传片来看,正好弥补我多年来坐飞机的一些知识空白。但也就是“我国首部真实事件改编的民航题材电影”才能这么干,下一个拍“走近民航”的,估计能劝退一波观众,然后迎来一波喷子。
影片的精华在第二部分,也就是飞机升空之后。虽然影片说是“剧情传记灾难片”,但这一部分我却是看出了惊悚片的感觉,导演对节奏的把握很到位,在明知事故结局是奇迹般地全员获救的情况下,随着空中险情的层层叠加,地勤、军方、机舱以及家属的紧张气氛感染,让人不由得为他们捏一把冷汗,也为机长和乘务强大的业务能力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叫好。
片子的演员阵容虽然没有另两部国庆档强大,但也称得上是众星云集。饰演机长的是硬汉专业户张涵予,从《红海行动》到《湄公河行动》,其硬汉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这次饰演人狠话不多的刘长健机长,绝对是本色出演。无论是随口的一句“在部队我是开轰炸机的。”还是飞机成功备降后,在广播里跟乘客说:没能准时到达目的地,非常抱歉。还有乘客等待见机长不肯离开时,跟副驾驶还有乘务长说:我们出去跟乘客道歉,都可谓是中国式的谦恭。看多了好莱坞电影里劫后余生时的山呼海啸,普天同庆。这种谦虚的骄傲反而更能显示中国民航的强大,说明中国民航无论何种极端情况,使命必达才是常规操作,让乘客受惊都已不胜惶恐更不要说以救命恩人自居了。
饰演乘务长的是袁泉,一位很有感染力的演员,也是一位眼睛有光的演员,实力诠释了一位优秀乘务长的柔韧和坚强。其他机舱人员也是男帅女靓各有表现,群演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比较尴尬的是里面出现的两个客串,一个是杨颖,估计导演是想要流量,毕竟有她在就会话题不断。一个是关晓彤,看完电影完全搞不清楚她是干什么的。最后还是靠百度给的解答:关晓彤他们是一群航空爱好者,真实的川航事件中,是他们跟踪到意外的发生过程,而空管部门不可能在还未确定的时候就提前公布消息,所以普通民众能够第一时间得知进展多亏了他们。
影片的后半段也比较平淡,人们各自回归各自的生活,最后在乘务人员的再聚首中,影片落下帷幕。整部影片没有对事件进行更多的解读,只叙述了故事本身,但这已经足够了,其实只要影片叙述流畅生动且完整,观众自然会解读,并不需要刻画太多的人性冲突,因为一旦刻画不好就是画蛇添足,更何况有美国的《萨利机长》珠玉在前,很容易弄巧成拙。《中国机长》目前的豆瓣评分是7分,虽不及《萨利机长》的8.3,但也说明大多数观众是认可这部影片的。同是民航事件,但这是另一种角度,《中国机长》更像是一个平凡工作者不平凡的一天而已,而我们再次“身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