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丽塔》《流浪地球》价值观比对:西方进取精神与东方逃亡主义
有意思的是,《阿丽塔》与《流浪地球》在表象上,有着某种相似性。
两部电影里都表现了地球处于末路的时刻。
《阿丽塔》的大背景是在发生了一次宇宙大战(电影里叫“天坠之战)之后造成的地球荒芜状态。
而《流浪地球》则更为苍凉悲观,整个地球都面临着摧毁的危险,人类的家园已经不得不通过“连根搬”才能苟延残喘。
两部电影的设定也有着相似的成份。《阿丽塔》表现在末世状况下,一对没有血缘关系的父女,在相濡以沫的生存中,建立起了超越血缘关系的亲情。
《流浪地球》里,一对有着血缘关系的父子,也是因为在生死一线悬的危机重重态势下,重新激活了他们之间的亲情关系,在最后时刻获得了情感的互通。
末世与亲情,构成了《阿丽塔》与《流浪地球》共同的故事背景与情感主线。
但是,两部电影里隐藏着的价值观却有着迥然不同的成色与成分。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在内质与精神上的本质差异。追本溯源,我们实质上看到的是中国文化沉淀在当代文艺中的隐性因子在发挥着显性作用。
为什么一个美国导演,会把日本漫画作品改编成电影?
固然有日本漫画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富有想象力的故事模板与原型,但根本原因,还是漫画原作里的精神诉求,契合了美国导演心中的价值认同。
《阿丽塔》据以改编自日本漫画家的《铳梦》。
漫画主题,就是“枪与梦”,“枪”是物质上的暴力呈现形式,“梦”是精神上的极致追求。物质与精神,糅和在“枪与梦”这个古怪、奇怪、精怪的组合中,但不能不说,它把暴力与梦想这种富有刺激性的关键词,蛮横而富有冲击力打造了一种“二元合一”的强悍兵器,使之产生了一种蛊惑力与勾引力。
枪是外在的可见的,那么后边的梦是什么?
我们从《铳梦》里可以隐约见到日本当代文化的一种内在心态。
《铳梦》里的大背景中,有一场200年前的战争(电影里改成了300年前),这场战场导致了一场大毁灭,形成了地球上的末世景象。
这场战争,也是女主公阿丽塔的痛苦之源,这场战争给她留下了刻骨铭心的伤痛。如果我们比照日本当代文化的隐性元素意向的话,那么可以看到《铳梦》里的战后状态,恰恰是日本战败后社会心态的一种隐射与折射。
这样《铳梦》里,我们可以看成是日本在二战战败后,如何寻找自我的一种隐性倾诉与表达。
那么,《铳梦》里是如何表现日本人潜藏着心中的“梦想”的?
一是传承精神,再战江湖。《阿丽塔》里继承了《铳梦》中的一个重要情节,就是阿丽塔危急时刻,潜伏在记忆中的战斗因子,便蹦跳出来,指导着她克敌制胜。这个战术,就是电影乃至漫画原著里都占据着搏斗功夫之巅的“机甲术”。
电影与漫画都说明了,虽然经过了战争的打击,世界沦落了,人性丧失了,社会凋弊了,但那一种精神,依然潜伏在血脉中,一到关键时刻,便能蹦跶出来,如神附体,借“肉”还“魂”。
这个精神,就是一种好战的武士精神,虽然战争湮灭了这种精神的肉体承载体,但是这份精神固着在永不磨灭的脑回里,一旦战斗情境重现,便能够激活这种精神的锋芒。
“阿丽塔”就是凭着这种精神,所向披靡,打遍地球无敌手,在《铳梦》第二部里,甚至打到了天庭。这种不妥协的战斗精神,可以洞见日本漫画里对张扬民族精神、说白了就是“武士道”精神的隐性表达。
二是生存执着,强烈表达。《阿丽塔》里的主题是什么?其中一个强烈的主题,就是为了生存,如何更好地活下去。“阿丽塔”为了活下去,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她可以大闹酒吧,参加赏金猎人组织,迎战超强敌人,她在做这一切的时候毫无犹豫之感,因为为了生存,她只能如此选择。
三是成为战士,拼搏到底。“阿丽塔”身为一个女性,却流淌着一个战士的血统,所以,她才能为了护佑亲情、获得爱情,可以投入到任何一场战事之中,包括高强度的击球比赛。
可以说,阿丽塔的战斗精神是来自于血脉中的,铭刻在潜意识中的,她的身上,图解的是一种不容妥协的、没有退让的、不容犹疑的战斗精神,不管世界进入怎么样的末日,这种进取精神,从来没有一丝一豪的折损,因为在日本文化的潜意识里,绝境逢生,像樱花一般凄艳地凋零而绽放出生命最魅惑的光彩,是人生最有价值的一种生存状态。
日本文化的这种武士道精神曾经让西方着迷,这也是西方文化更容易接受日本文化的原因。卡梅隆对《铳梦》的文化主体接受并没有什么障碍,所以,他很容易就情有独钟地把《铳梦》部分内容变成好莱坞电影模式下的一盘菜。
而实际上,来自于日本漫画的这种推崇暴力精神、强势出击的抒写取向,在中国文化里却是相当淡薄的,这就造成了中国的科幻文化里缺少一种像日本漫画里的那种杀气。一句话,中国文化里推崇的是一种“和”的境界,习惯于“退让”,表现在历史上的遗痕,就是清朝的末世主流倾向就是“闭关自守”,“躲进小楼成一统”,把自己藏的越深,就越安全。如何藏的越深,那就是逃亡,逃到一个安全的地方。
这种民族的精神传统,在《流浪地球》里得到了一次完美的显性表达。
地球危在旦夕,怎么办?逃亡。中国人有喜欢拖家带口的逃亡本能,所以,把地球这个最大的家园,拖着牵着去逃亡,是中国人最喜欢想到的梦想所在。
影片里的点燃木星的目的,也是为扫清逃亡路上的障碍,把那些任何阻挡逃亡之旅的干扰给排除掉,甚至为此不惜牺牲生命。
在影片里,我们看到,联合政府在看到地球已经被木星俘获的情况下,也是采取了一种逃亡主义的手法,让太空船“叛逃”而去,去执行“火种”计划。
逃避,成了中国文化里的一个宏大的甚至不惜把地球也纳入到逃亡计划中的超级想象。
春节档影片《疯狂的外星人》里也可以看到中国人的逃亡情结。在影片里,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跑到中国来寻找目标物,而中国的两个意外拾到这个目标物的中国人,则是想方设法去躲、去逃、去避让,既要躲外星人,又要躲强大的外国人,这种“躲与让”如何让他们战胜咄咄逼人的外星人文化与外国人文化体系中的两个追杀者?所以这个电影里最后不得不用中国人的“和稀泥”战术来设置一个戛然而止的结局,那就是中国人用“酒”忽悠了外星人,也支走了外国人。伟大的中国的“酒文化”成为大杀器,成为这个电影收不起结尾之后不得不采用的应付之招,也让这个电影获得了冰火两重天的两极评价。
而刘慈欣的《三体》中的所有情节故事,都是思考着如何逃脱外星人的追杀。
如何逃避三体外星人的伤害与追杀?小说提到了地球文明的三条生存之路:掩体,黑域和光速飞船。
掩体,就是躲起来,小说里最让人哑然失笑的一处描写,就是以木星为掩体,在木星后面建筑人类的城市,以躲避外星人的攻击。
黑域,就是减低光速,让人类的信息传播不出去,形成一种近似于“黑洞”的信息空白。这就相当于清朝末年的闭关锁国,把国内的信息完全封闭,不让外国人知道。洋人不知道你的存在,那么,你就安全了。《三体》中的中国科学家的原罪是因为他们利用太阳的特别效应,传输出了地球存在的信息,从而导致了三体人对地球的攻击。所以,《三体》里有一个重要的对付外星人的办法,就是隐藏自己的存在方位。而要攻击敌人,那就只要把对方的信息传播出去,然后,就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三体》里的所有的维护地球安全的办法与措施,都是围绕一个中心,那就是逃避,而不是迎战。特别是章北海不满足于在自己时代执行逃跑主义,还不惜伪装成一个好战分子,获得了冬眠资格,来到未来岁月,执行逃跑主义,开走人类抗敌巨舰,保存了实力,被视着英雄。这种对未来的干预、干预下一代人的生存方式,是否符合人类的道德准则,值得存疑。但这种对逃亡主义的殚思竭虑的强化与张扬,构成了中国科幻小说特色化的内在主题与风格。
实际上,我们可以看看美国科幻小说《安德的游戏》,整个小说的主题,与《三体》是相似的,就是外星人要进攻地球,地球采取的方式,是组织孩子进行重点培养,来迎战外星人的进攻。而这帮孩子也在魔鬼般的训练中,不断修为着自己的功夫与力量,在最后的时刻,终于战胜了外星人。
《安德的游戏》代表了一种美国科幻的最典型的范本模式,这就是面对强敌,只有迎上前去,誓死拼命,血战到底,才能换来自己的生存。
所以,《安德的游戏》可以视着美国精神的一种代言人,被列为美国青少年必读的小说也是理所当然的。
因此,中国科幻小说与美国、日本的同类作品最大的不同,就是这背后缺乏一种好勇斗狠的杀伐意志,随着中国科幻小说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增多,这一不同,会给中国科幻作品带来一种有趣的观感体验。最近公映的《阿丽塔》与《流浪地球》的迥异色彩,让我们窥见了这种差异的最初症象。
让我们试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