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医生,还是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生机勃勃!昆明市延安医院的刘医生按照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的通知,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成为云南省第32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捐献出的“生命种子”,将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春天让一个白血病患者重获新生。

  厚于德、湛于术,应该是流淌在医务工作者血脉中亘古不变的基因。

  与大部分人无偿献血采样时“顺便”加入骨髓库不同。刘医生的爱人也是一名医生,在之前的临床工作中,有过一段收治白血病患儿的经历,亲眼看着白血病患儿没有等来救治希望,亲历患儿早早离开人世,医生无能为力的无助感。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刘医生也遇到过很多肿瘤的患者,知道“生”的希望对于一个已经在“黑暗”中的患者的弥足珍贵。后来,刘医生夫妇通过向相熟的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共同商议后,在2015年12月12日这天,一起“专程”去到指定医院,一起完成身体检查、抽血采样等环节,双双入库,成为造血干细胞捐赠志愿者。

  在这期间,为了保证造血干细胞库能够联系得上自己,在工作和学习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刘医生始终没有变化电话号码,每年都和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保持联络,表示只要需要,他都能捐献。

  2022年9月,刘医生接到云南省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得知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患者配型成功,他又意外又高兴,一口就答应了捐献。他的决定也得到了家人的鼎力支持。在接到体检通知的时候,昆明市延安医院体检中心得知刘医生的体检原因后,也非常给力,提供绿色通道,让刘医生很快拿到体检报告。

  过完春节,经高分辨、体检相合,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认为刘医生符合捐献要求,最终通知刘医生按照要求和流程进行捐献。3月13日早上七点,刘医生在妻子的陪同下,来到指定医院,历经近6小时,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

  大爱无疆、始于行动,大医精诚、始于至善。

  在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后,科室也给刘医生安排了假期,但是,刘医生谢绝了,“还有那么多病人等着做手术,我休息一个星期,他们就要再等一个星期,我觉得采集完造血干细胞以后,身体情况还行,对上手术台做手术没有影响,还能继续发光发热!”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在“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精神感召下,用爱心全力守护人民生命健康。

  刘医生不是血液病方面的医生,但他因为加入造血干细胞捐赠志愿者,也很关注这方面的情况。我国每年约有近3.6万的人得白血病,这些病人大多数年龄在三十岁以下,其中十五岁以下的人群占比50%以上,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和不幸。虽然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特发肿瘤的理想方法,但要寻找与病人组织相容性抗原基因相匹配,不被排斥的造血干细胞却不容易。

  “我作为一名医生,自愿参加造血干细胞捐献,就是希望用亲身经历呼吁大家,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人体能够接受的,大家不要有顾虑。此外,每多一个志愿者加入,获得匹配的机会就会增加一些,也会多一分重生的希望,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队伍中来,挽救更多血液病患者的生命。最后,对这些病人来说,能找到一个成功配型的人,无疑是找到生命中的唯一一束光,所以,只要能成功配型,一定不能让病人看到希望再绝望!”

  春日,是播种最好的时节,祝福接受捐赠的患者。在这个春日,昆明市延安医院刘医生身体力行燃起一束光,是医务工作者常怀善心的博爱,不论行业,不论地域;是医务工作者面对患者厚德载物的温度,一心为患者着想;是医务人员的格局风骨,以众人之健康为己任,身体力行!无论是在医院、在病房还是在手术台,即便走出医院的大门,医者之爱依旧没有被局限,只要生命有需要,总会去点燃这束光,这就是——医者仁心!

  昆明市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宣传科 陶薇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