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寄生虫》地下室,月租3000元,住着36万户韩国人

  来源:微信公众号“ 外滩TheBund”

  《寄生虫》让世界认识了奉俊昊

  也让我们看见了韩国的地下世界

  在现实中首尔的半地下室里

  几十万户家庭过着怎样的生活?

  本周落幕的第92届奥斯卡上,《寄生虫》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国际影片和最佳原创剧本四项大奖,创造了韩国电影的历史。

  导演奉俊昊用巧妙的手法,描绘了两家处于贫富阶级两端的家庭。贫穷的金家蜗居在半地下室里,他们去朴家的豪宅作佣,总是被有钱的朴家人闻到身上“贫穷的味道”。

  当金家人边吃烤肉边商量怎么去除这种味道时,女儿冷冷地说,“这就是半地下室的气味,除非我们离开这里,否则这味道不会消失。”

  《寄生虫》中作为穷人阶级代表场景的半地下室,在韩国被称为“banjiha”(班吉哈)。

  影片横扫奥斯卡后,班吉哈和其中居民的生活状态,也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BBC、洛杉矶时报、朝日新闻等国外媒体纷纷走进首尔的班吉哈,拍摄、采访这里的居民,看看他们是否真的像电影中描述的那样贫穷。

  01

  为了去掉“穷人的味道”

  小情侣装修地下室

  很难用一个明确的外文词来形容韩语中的banjiha。在去年5月《寄生虫》戛纳电影节首映后,面对欧洲媒体时,奉俊昊和翻译们还为此发愁,最终他们用“半地下室”(semi-basement)来定义影片中金家的住处。

  和我们理解的地下室不同,“班吉哈”的地板在地面以下,一半的空间露出地面。它的优点是租金便宜,但相对的生活条件就比较差,阴冷潮湿容易招霉菌,还经常要应付楼上漏水的问题,遇到暴雨更有被淹的风险。

  根据韩国统计局2015年的数据,全国有36.4万户家庭居住在这样的地下室里,其中有23万户住在首尔。

  26岁的摄影师朴宁俊和女友诗敏就是其中一员,他在去年开始了“地下生活”。搬进地下室后不久,《寄生虫》在韩国上映。他们从影院出来后,也意识到了影片中多次提到的气味。

  朴宁俊说:“我也不想被闻到身上有金家的味道。”

  于是在去年夏天,他们在家里点了无数的熏香,除湿机不间断工作,总算是把身上的“贫穷味”去掉了一些。

  受了《寄生虫》的刺激,朴宁俊有了把地下室重新装修的念头。他说:“我不希望人们因为我住在地下而为我感到难过。”

  24岁的女友诗敏在高层公寓里长大,当男友一开始决定要住在地下室时,诗敏非常反对,“它看起来很不安全,让我想到了城市的黑暗面。”

  同样持反对意见的还有朴宁俊的双亲,他说,自己父母第一次看到这间地下室时十分沮丧,因为之前的房客是个老烟枪,他的妈妈对那股久久无法散去的味道深恶痛绝。

  这对情侣花了几个月的时间,从设计到亲手改造,终于让原本遍布霉菌、昏暗潮湿的地下室成了自己心里的样子。

  诗敏是个YouTube视频博主,她把装修的全过程都拍下来传到网上,引起了不少讨论。许多网友称赞他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为地下室最终呈现的时尚感点赞。

  诗敏说,他们热爱这个家,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永远住在地下室里,“我们会往前走。”

  02

  地下室不等于贫穷

  “我只是想存更多钱买房”

  28岁的吴基喆在物流公司工作,和自己的小猫住在首尔的这间地下“单身公寓”里。

  除了一面露出地面的沿街小窗,阳光几乎很难照进他的房间。他的头顶上是一个老式小区,窗户边常停着楼上人家的车,有年轻人会在窗外抽烟、吐痰。

  “我养了一颗多肉植物,因为听说它在沙漠中也能存活,但它却死在了这里。”

  这间地下室的浴室非常狭小,没有洗脸台。吴基喆在浴室里必须岔开双腿,否则头就会撞到天花板。

  到了夏天,地平线下的潮湿让人难以忍受,霉菌会在地下室里迅速蔓延。

  “刚搬进来时,我的小腿磕在台阶上受了伤,胳膊也被水泥墙面擦伤过。” 吴基喆说,现在他已经习惯了,“我记住了每个地上不平的地方,也知道灯的开关在哪。”

  类似这样一间地下室,月租金约在50万韩元(约合2953人民币)。而像吴基喆这样20-30岁的韩国上班族,平均月薪约为200万韩元(11812人民币)。

  差不多只要四分之一的工资就能在首尔租到一套房,自然让地下室成为许多韩国年轻“首尔漂”的过渡选择。

  “我也时常会带朋友来家里玩,有时候别人会觉得我住在这样的地方肯定很穷,其实我的收入还不错。”

  吴基喆说,自己选择地下室就单纯是因为它便宜,等自己存够了钱就会买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公寓。“我不想再让艾波(他的小猫)晒不到太阳了。”

  “在韩国,人们认为有好房有好车很重要,所以这样的半地下室就象征着贫穷,我也无法阻止别人怜悯我。”

  03

  “班吉哈”属于地下

  “但你仍要相信它在地上”

  首尔的地下室通过《寄生虫》成为全球话题,各国媒体都在向各自的读者介绍“班吉哈”是什么,如何代表着韩国的穷人阶级等等。

  对此,韩国政府在上周特地发布即时评论予以回应,称“过度解读半地下住房,作为韩国贫富差距的依据是不合适的。”

  韩国国家统计局还拿出了一组数据:2015年的统计结果显示,全国所有家庭的1.9%住在地下室,比2005年的3.69%和2010年的2.98%,有着明显下降。政府也在通过建造经济适用房等各种手段,减少大城市的住房压力。

  对于韩国人来说,住进地下室当然是无奈之举,但其中大多数人都像朴宁俊、吴基喆一样,并不会在地下室中放弃生活,而是带着积极的希望,找到人生的下一步。

  58岁的女诗人申贤林,和女儿一起在地下室度过了9年时光,两年前她们终于从那里解脱出来,搬进了公寓楼的四层。

  2007年,申贤林带着女儿开始了单亲妈妈的生活,地下室是她唯一负担得起的地方。她回忆当时的情形,“那就是没钱时最后的落脚点,感觉就像一个坟墓。”

  申贤林(右)接受媒体采访

  她们当时居住的地下室是个三居所,空间虽然够大但很难照到阳光,所以白天也必须开着灯。墙壁隔音非常差,楼上邻居的脚步声、说话声,墙外的风雨声都让人心烦。

  安全问题也困扰着母女俩,她们刚搬进去不久,房屋就被小偷光顾了。外人很容易能从路边的窗户进到屋里,申贤林在窗外安上了铁栏。

  但作为一个诗人,申贤林说,这样特殊的环境带给自己很多灵感。

  在搬离地下室后的2017年,申贤林出版了一本名为《班吉哈爱丽丝》的诗集,形容自己在地下室中的生活,仿佛就像爱丽丝在仙境中的冒险一般。

  我剩下的日子在不断减少但我们每个人都只是临时搭了一顶帐篷我就像鸭跖草一样,在风中晃动如果我细品悲伤或许有趣的事就会发生或许一只白兔会从我眼前跑过——摘自申贤林《班吉哈爱丽丝的幸福》

  在谈到这本诗集时,申贤林说,只有地下室能孕育出这样的文字。

  “那里是个做梦的好地方,我靠我的想象力度过难关。”

  不在生活的困境中绝望,“班吉哈”就是这样的存在,虽然大部分在地下,但总会留一扇窗,让阳光洒进来。其中的关键在于,人们的目光是停留在脚下潮湿的地板,还是向往着地面之上的光明世界。

  就像《寄生虫》导演奉俊昊去年在戛纳所说的那样:

  “班吉哈是一个独具内涵的空间,毫无疑问,它属于地下。”

  “但你仍要相信,它在地面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