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删减的地方,每一点都能拍成一部电影!
贺岁档的第十二天,在所有大年初一上映的电影中《神探蒲松龄》和《廉政风云》已经成为炮灰,《流浪地球》以34亿的票房逆袭,距离某网站预估的50亿票房还有些距离,但按照如此势头走下去,50亿票房不在话下,甚至要更多,今年的第一个爆款就这样出现了。
虽然《流浪地球》是2019年的第一个爆款,但它本身并不是完美的,在电影上映前,郭帆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这样的一段话:
我特别希望更多的人宽容的心态去看待新事物。火车刚问世的时候,马车从它身边呼啸而过,但没有当年吭哧吭哧的那坨铁,也就不会有今天的高铁,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作为一个优秀的电影人,郭帆很清楚科幻片在国产电影中的位置,尤其是有成熟的好莱坞大片做对比的情况下,他很担心《流浪地球》会成为观众口中的“烂片”。
郭帆的担心很有道理,自古以来最难的便是开拓者,所有事情都没有可借鉴的东西,每走一步还要受到质疑,精神上的璀璨比身体上的摧残更可怕,这一点在原著中深有体会。
在《流浪地球》原著中,对于灾难的笔墨并不多,更多的是对于人们心里的描写。太阳出现氦闪将吞没整个地球,而这也是整个流浪地球计划开展的原因。在小说的最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一致认为太阳不会出现氦闪,仅存的人类之间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联合政府被推翻,地球派仅剩的人也被处死,但就在这时,太阳氦闪了,太阳系不复存在,仅存的叛军也被最后一次的阳光闪瞎了眼……
网络上有一种说法,我们所见到的《流浪地球》是删减之后的《流浪地球》,网传全片共146分钟。仔细分析网传的说法不无道理,电影中存在许多bug,镜头转的太快,以至于个别专场很生硬。
电影的开篇,是刘培强带着刘启在海边的场景,那时的地球还能看到海,但镜头一转就17年的时间过去了,17年的时间里发生了什么没有任何的交代,刘启也变成了大人模样。
在原著中,不存在刘启、韩朵朵这样贯穿全篇的具体角色,甚至连第一视角的“我”叫什么名字都不清楚,做着是以我的视角来展现当下的地球。
相较于原著,电影细化了灾难而淡化了人性。在越危险的时刻,人性中的恶才会越发毫不保留的展现出来。在《流浪地球》中,全片都是围绕应对木星的危机而展开,人们之间的猜疑没有体现,反而传达了一种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正能量精神。
电影将人性美化了,同时也将人性中的恶美化了。在途径上海地区,救援队员为了救韩子昂而牺牲了自己,但韩子昂依旧没能活着走出去,若不去管韩子昂,救援队员有很大的几率存活下来并且逃出去。
除此之外,影片在最开始选择由抽签的方式选择进入地下城生活,未被选中的人就意味着死亡,这里是一个矛盾冲突点,生与死的面前,没有人能够保持理智,但这里并没有表现出来。
就像郭帆所说的那样,《流浪地球》是国产科幻片的开端,应该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去看。郭帆很清楚国产电影与好莱坞大片之间的差距,所以他才会有那样的担忧。
在郭帆的身上,我们能看到一种叫做“使命感”的东西,即便是在看到国产科幻片与好莱坞的差别,但他还是选择勇往直前,这下有了今天《流浪地球》的成功。
《流浪地球》原著虽然只有2万多字,但若拍成电影,绝对是一个大IP系列,其宏大的世界观让人热血沸腾,地球在逃离太阳系之前以及逃离太阳系之后,都是可以发挥的空间。
作为影迷,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更希望看到《流浪地球》前传,行星加速器这个如bug般的存在是如何产生的,地下城中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在未来的2500年时间里,地下城是人类文明发展延续下去的承载体,当最后一个生活在太阳系的人死亡后,接下来的人又将怎样去面对漫长的流浪之旅,地球是否真的会重新到达新的家园?
最庆幸的一点是,在《流浪地球》中只有亲情线并不存在爱情线,无论原著还是电影,爱情线都将是一大败笔。在这个不一般的时代里,死亡的威胁和逃生的欲望压倒了一切,情与爱不再是人们关注的点,爱情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奢侈品,用余光瞥一下就好。
希望《流浪地球》能够继续拍下去,用影视的手法将刘慈欣的这部短篇小说完全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