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大批兵力集结争夺北极 中国已有行动

  “冰冷的北冰洋水面下,数艘潜艇潜伏待命,突然间,十余枚导弹冲破水面,腾空而起,向目标飞去……”冷战时期,西方媒体曾无数次想象和描绘过苏联潜艇部队从北冰洋发动导弹打击的情景。

  近日,一则俄罗斯军事演习的消息,使“北冰洋导弹齐射”这一场景有了出现的可能。据俄罗斯媒体披露,俄正计划在北极地区进行25年来最大规模的导弹发射试验,俄罗斯两艘新型“北风之神”级核潜艇将同时发射16枚远程核导弹,演习目的是检验俄罗斯潜艇的战斗力。

  与此同时,3月初,北极地区的另一个“大玩家”美国在北极地区进行为期5周的潜艇演习。美军和北约部队还在挪威进行一场名为“寒冷反应”的军演,来自14个国家的1.5万兵力投入其中。“这些演习凸显北极成为关切之地,随着北极冰盖消融,这一地区可能成为美俄竞争的新闪点。”美国《星条旗报》如是报道。

  “美国在北极加强军备,美俄冷战变得更‘冰’了”,美国《赫芬顿邮报》以此为题称,美俄等大国争夺北极地区控制权,为此不惜把自己武装到牙齿。

  俄罗斯——

  钟情北极数百年

  长期以来,俄罗斯对北极就“情有独钟”。1728年,在彼得大帝的要求下,服役于俄罗斯海军的维塔斯·白令成为第一个穿越亚洲与北美洲之间海峡的人,这个海峡也因此被命名为“白令海峡”。1732年,第三次北极大科考成功绘制出了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领土地图。此后近200年时间里,俄罗斯民间及官方再未停止过对北极的探索。

  1920年3月,当时的苏联成立“北方研究及贸易考察队”,后来又改组为“全联盟北极研究院”,开始向北极派出科考队。1926年4月15日,苏联宣称东经32度04分35秒到西经168度49分30秒之间的所有北极陆地都属于苏联。进入新世纪,俄罗斯对北极再度展现出极大的兴趣。目前,俄罗斯在北极的科考站已有30余座。2003年,俄罗斯议员阿图尔·奇林加洛夫在北极圈内对天鸣枪,高喊:“这是我们的北极,这是俄罗斯的北极,俄罗斯的旗帜应当飘扬在这里。”2007年8月2日,俄罗斯科考队员从北极点下潜至4000多米深的北冰洋底,并在洋底插上了一面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

  俄罗斯不断在北极进行地理探索的同时,也没有停止在北极地区部署军事力量的努力。冷战时期,寒冷的北极地区就成为核武器试验的“练兵场”,苏联太平洋舰队的主要基地都部署在北极圈附近。冷战后,俄罗斯经济衰退,苏联时期的北极军事基地一度被废弃。近年来,美国及其盟国、准盟国从东部和西部对俄罗斯形成战略压力,强度达到冷战以来最高峰。向北突围威胁美国本土,成为俄罗斯比较可行的一个战略选择,北极的重要地位再次凸显。

  2008年,俄罗斯在北极冰面下试射洲际导弹。2009年,俄罗斯发布的《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战略》将捍卫北极主权作为重点内容之一。俄2014年底通过的新版军事学说中,首次出现了保证俄罗斯在北极地区国家利益的条款。同年12月1日,俄罗斯北极战略司令部正式在北极开始运转。这一司令部主要管辖俄罗斯在北极地区部署的所有部队,涉及俄军各个兵种,相当于俄罗斯除现有的中东西南四大军区之外的第五军区。据报道,俄北极战略司令部组建有两支针对北极地貌特点的陆上作战部队,一支部队部署于摩尔曼斯克州的阿拉库尔季居民点,另一支部署于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

  与俄军指挥体制调整相适应的是,俄罗斯近年不断加强其在北极的军事力量部署,恢复了苏联时期在新西伯利亚岛的军事基地和北极的其他哨所,逐步修复军用机场等基础设施,部署“北风之神”级核潜艇及防空武器,不断在北极地区组织大型军事演习。2015年底,俄国防部副部长布尔加科夫透露,俄罗斯当年在北极地区有437处军事基础设施项目竣工。按计划,俄将于2018年前向北极地区派遣常驻部队。

  美国——

  联合多国争夺北极

  19世纪中叶,美国国务卿威廉·西华德以720万美元从俄罗斯手中买下阿拉斯加时,很多美国人都指责西华德愚蠢,可是西华德说:“现在我把它买下来,也许多少年以后,我们的子孙因为买到这块地,而得到好处。”西华德的远见在一百多年后得到证实。阿拉斯加除了拥有丰富矿产外,还让美国拥有了染指北极的重要跳板。

  二战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北冰洋不再是人类不可逾越的禁区。冷战爆发后,寒冷的北冰洋地区成了美俄“必争之地”。与俄罗斯一样,美国也是最早参与北极争夺的国家之一,早在1941年,美国空军就在格陵兰岛建立了空军基地。由于北极是美苏之间距离最短的地区,这里一度成为全球洲际导弹部署最密集的地区。水面之下,1958年8月,美国核潜艇“鹦鹉螺”号首次穿越北极地区的冰层;1959年3月17日,美国“鳐鱼”号核潜艇第一次在北极点破冰上浮,掀开了两国潜艇在冰冷的北冰洋激烈暗战的序幕。美国曾花费巨资在北极建起一个规模惊人的早期预警系统,以监控从阿拉斯加横跨加拿大到格陵兰的整个天空,旨在防止来自苏联的核攻击。

  随着冷战的结束,北极在美国战略规划中的地位明显下降。尽管美国先后于1994年、2009年发布《美国北极政策》等文件,但比起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美国对北极事务的重视程度和资源投入都“保持一种低姿态”。

  2013年是美国政府实施北极战略力度最大的一年。当年5月初,奥巴马政府颁布了《北极地区国家战略》;5月21日,美国海岸警卫队发布了《海岸警卫队北极战略》;11月22日,美国国防部又颁布了《国防部北极战略》。这一系列北极战略计划的出台,表明奥巴马政府在其第二任期内开始“向北看”战略,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北极这个寒冷而又充满希望的“新边疆”。

  美国潜艇部队司令托法洛说:“北极环境在国防中发挥关键作用,有着上千英里北极海岸线的美国在这一地区具有强烈的安全和国土防御利益。”军事实力是美国插手北极事务和实现战略利益的重要抓手,在新战略的指引下,美国计划进一步增强投入以弥补所谓的“能力差距”。自2007年俄罗斯插旗事件以来,美国正有步骤地增强其在北极的军事行动能力,包括试验新装备、加强人才储备及情报搜集工作等。2016年,美国总统奥巴马推动国会拨款支持破冰船领域的“关键投资”——投入30亿美元建造3艘新船。与俄罗斯大刀阔斧加大在北极军事投入不同的是,美国主要采取加强与加拿大、挪威等北极周边国家的协调与合作,共同对抗来自俄罗斯的压力。近年来,美国在北极地区参与的军事演习频度和规模不断提升,包括联合加拿大、挪威及其他北约国家共同开展的“联合勇士”“冰点”“寒冷反应”等演习。

  多国——

  军事竞争日趋激烈

  从地缘上看,北极地区涉及美国、加拿大、丹麦和挪威等国,谁控制了北极就意味着谁占据了“北方制高点”。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科学家预言,在未来10年或者20年内,北极冰川将逐步融化,北极丰富的能源和便利的航道越来越具“实际利用价值”,一个基本上没有冰川的北冰洋将极大影响和改变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之间的地缘政治关系。

  2013年,奥巴马在宣布美国《北极地区国家战略》时,曾经称这块区域是“和平,稳定,没有冲突”的地方。由于缺乏相关国际法、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国际协调机制,环北极国家纷纷加强在北极的军事部署,北极地区长久以来形成的稳定正在改变。北极周边的美国、加拿大、瑞典、丹麦、芬兰、冰岛、挪威、俄罗斯8国对北极虎视眈眈,相继宣布对邻近北极地区拥有主权,竞争向军事层面展开。对此,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甚至推测,“第三次世界大战有可能在北极开始”。

  加拿大军队自2001年就开始对北极地区进行巡视,并在北极地区建立了两个军事基地。2007年,加拿大宣布组建一支北极陆军兵团,以保卫加拿大在北极地区的领海与岛屿主权。丹麦于2009年宣布组建北极联合指挥部,在格陵兰岛建立“图拉”空军基地,组建北极快速反应部队。挪威紧随其后,将军事指挥部大本营移到北极圈,并从美国采购F-35战机以加强在北极的军事部署。另外,丹麦、挪威和瑞典3国还准备组建由3国海军、空军组成的联合快速反应部队,以监视和威慑各国在北极地区的活动。丹麦、挪威、英国、芬兰、瑞典等北约国家每年都举行代号“忠实之箭”的演习,为介入北极冲突做好准备,英国甚至派出携带核武器的航母参加演习。

  可以想象,随着北极战略地位的进一步凸显,未来各国对北极的争夺也必将愈演愈烈,局面也会愈发复杂。不断“发热”的北冰洋,将成为影响未来世界格局走向的又一角力场。

  换个角度看北极

  2000多年前,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成员将苹果横着切开,一个“美丽而诡异”的完美五角星在切口出现,他们陶醉于这个五角星,将其视为打破常规进行思考的象征。改变观察角度,即使人们熟悉的地方,也会有惊喜出现——比如地图、比如北极。

  2014年,一幅竖版世界地图发行上市,以崭新的视角向人们展示了另一个角度的世界。在传统的横版世界地图上,北冰洋在地图最上侧被变形为一条漫长的蓝色海岸线,漂浮在世界最北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北半球视角的竖版世界地图上,北冰洋将美洲大陆、亚欧大陆和格陵兰岛紧密连接,成了北美、欧洲和亚洲的中心,变成了一片被大陆环绕的“地中海”。以北极点为核心,欧洲各国、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视觉距离感”被大大拉近。

  《管子·地图篇》中就写道:“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就是说,凡领兵作战的统帅,必须首先审阅地图。中国近代海防巨著魏源的《筹海图编》和洪应封的《沿海图志》中都指出:“不按图籍不能知厄塞,不审形势不可施经略。”即使在现代高技术条件下,分析研究地图也是指挥官决策前的首要工作。在短短40天的海湾战争中,美军就印制了1亿多张地图。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使北冰洋成为人类最后激烈角逐的大洋。换个角度看北极,感触更加深刻。北冰洋坚冰融化,不仅使北极丰富的资源开发成为可能,而且能够开辟一条连接东北亚与欧洲、北美的便捷通道,成为“北极黄金航道”和“新海上丝绸之路”,使航程比传统航线缩短高达6400公里。2013年,中国货轮“永盛号”首航北极线路并到达荷兰鹿特丹港,比通过苏伊士运河的传统航线缩短9天航程。

  中国是个海洋大国,北冰洋之于中国有着重大的经济、科学、战略利益。竖版世界地图鲜明标示了被称为“北极科考圣地”的斯瓦尔巴群岛及其所属称之为“科学家联合国”的西斯匹次卑尔根岛,有其特殊意义。目前,北极地区唯一的具有国际性、政府间的非军事条约《关于西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使斯瓦尔巴群岛成为北极地区唯一的非军事区。各缔约国的公民可以自由进入,在遵守挪威法律的范围内从事正当的生产、商业活动和科学考察等活动。

  地图是反映某一区域地理环境特征、事物空间分布以及表达地球上各种联系的一种图形语言,极大影响着人们观察世界的视角和观念。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人类进入“地球仪时代”,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换个角度,也许我们能看到北极更加真实、独特而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