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大赢家《寄生虫》——主题决定深度,成功却来自细节
本届奥斯卡各奖项公布,韩国影片《寄生虫》大放异彩。这不但因为它狂揽了四座小金人,力压《小丑》等高分影片成为名副其实的大赢家。更因为这是近百年的奥斯卡历史上,第一次由非英语片当选奥斯卡最佳影片,可谓意义非凡的突破。
在我看来,一部真正的好电影,它必定是从剧本到导演、演员、乃至布景、摄影、音效更各方面都配合得相得益彰的。故事情节不一定要多复杂,但必定会给观众想象的空间,头脑的更新,看到那些平时不被关注,或者早就熟视无睹的东西。
《寄生虫》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它是韩国导演奉俊昊继《雪国列车》、《汉江怪物》等片之后的又一力作。而它所主要呈现的社会贫富越来越大的差距和与之产生的各种尖锐矛盾,这是韩国的,也是整个世界正在面临的问题,其主题决定了影片深刻的现实意义。
但使得《寄生虫》这样一部韩语影片,可以在一向以英语片为主流的奥斯卡评选中,一举夺得最有含金量的最佳影片,靠的绝不仅仅是贡献这样一个故事就足够。我认为它的成功,更多的是来自编导们对于影片细节极富心思的巧妙安排,精心设计。
如果没有深入领会这些细节的暗喻,那么说明你还没有真正看懂它。所以此文想分享的,就是那些我眼中熠熠闪光的细节。
一. 用生存环境的对比,显示鲜明的穷富之间阶层的反差
《寄生虫》整个影片的故事情节,其实不算特别复杂,它主要讲的是无业的穷人基泽一家四口,儿子基宇冒充大学生给富人家做家教,并千方百计把全家都带进富人家庭打工,成为依附于富人家庭的“寄生虫”,所引发的故事。
影片一开始我们就被儿子基宇高举着手臂,在破旧的家里到处寻找免费WIFI的场景吸引了。最后穷人一家要蹲在马桶上的角落才能蹭到WIFI,因为他们所居住的是一个昏暗的半地下室。
编导设计这样一个居住环境,是特别的,却也是真实的。因为在韩国,这样的半地下室,原本是以前为了对抗战争而预备的临时避险和储存物资之地。但如今对于一部分社会最底层的人,这却成了他们在窘迫的经济情况下的日常栖身之地。
这样的房间昏暗、潮湿,在一个建筑的最下层,平常人低头才能看到的路面,在于他们要抬头仰望才能看到。象影片中的父亲基泽教儿子的那样,找WIFI信号要把手举高,再举高。没有说出来的话是:“因为我们活在地下,低人一等。”
地下室,就象征了穷人所处的社会阶层,是在别人脚底下的求生存的。他们已经习惯于每天被人踩在脚下,努力与众多“灶马”这样的寄生虫一起生活。这就是编导用心设计的穷人家庭的住所。
再来看看富人家庭又处在什么位置呢?
影片随着基宇去富人家庭面试,镜头展现基宇走在一条上坡路上。主人家不但在地面,而且需要上坡。这暗示着富人身处的社会阶层是在高处的,无论是他们的住所还是他们的地位,都是在一个相对的高位,远远凌驾于穷人之上。
来到主人住所内部,奉俊昊导演在撰写剧本的时候,脑中就有非常明确的设计雏形。这里在剧中被称为出自建筑名家南宫贤子的豪宅。里面不但是宽敞明亮,各种布局和家私都兼具设计感和实用性。
眼尖的同学细看就知道,各种器具用品价值不菲。并且主人的房间都需要再登上室内楼梯才能到达,餐厅、客厅、卧室、花园等通过不同的阶梯错落有致地区分开。主人在上层,仆人忙家务在下层,同样清晰地体现了人物地位。
片中的男主人回家后也给了他拾阶而上的镜头,身后还跟着一群狗。富人脚下的楼梯宽大而舒适,连小狗都能不费力地蹦跶上去。可见富人是在各方面用心为了享受生活,而非穷人的为了生存。
穷人基泽一家好不容易像狗一样寄生在富人家中,但那天晚上主人忽然临时回家。他们不得不冒着大雨从主人家逃回自己家,三个人在雨中狼狈地通过长长的冰冷的隧道,不断在天桥和街道顺着楼梯下行再下行,好像走进的不是一个家,而是一个地下的洞穴。
编导用这一系列镜头,突出表现了他们从高层阶级,回落到自己本阶层的平行距离和垂直距离。
无论他们白天经历了如何得意的高光时刻,以为自己已经摆脱了贫困,但一个晚上他们就被打回了原形,穷富之间的真实差距依然如此巨大。
他们的处境令人唏嘘,但这就是他们无法逃避的现实。
二. 自然流露的表情比语言更会说话
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当然是语言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的语句和辞藻已经越来越丰富。语言不但可以描述事物、情感,也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现着一个人的学识和修养。
但与此同时,语言也越来越有欺骗性。太容易被用来驾驭和掩饰人真实的内心。
相比之下,自然流露的表情却显得更诚实可信。
在《寄生虫》中被运用得淋漓尽致的另一个细节,就是演员的面部表情。
令我印象深刻的其中一个镜头,是基泽开车接男主人下班路上,主人与他随口交谈。基泽忽然问:“您也还是爱着太太的吧?”开始还表情轻松的主人一愣,脸色瞬时僵硬起来,表现得似乎不能相信,然后再次确认了问题后,才继续露出尴尬的礼节性的笑容。
这一个表情的变化,交谈的顿挫,并不是基泽口齿不清,也不是主人没有听清。而是显示了主人对于基泽这样一个仆人,居然问出象身份平等的朋友一样的问题深感意外和不适。
虽然男女主人平时似乎也挺友好和随和的,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始终有着主人与仆人的界限。这条线虽然无形,却似一道鸿沟存在着。不靠近的时候你或许看不到,以为它不存在,但一旦靠近却可能摔得粉身碎骨。
“越界”的前司机小哥就是因此无法被主人容忍而遭到辞退的。
这一次优雅的男主人嘴上没有说出来,但他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可惜基泽没有看到。
另一个经典的表情就是剧中气氛越来越紧张的时候,男主人吩咐基泽在儿子的生日会上扮演印第安人,去吓唬基泽的女儿来搞笑。基泽没有说话,但他一改平日的谦恭神态,表情异常阴沉凝重,像是憋了很多话却强忍住不能说。
相信这里观众也都从他这个“面无表情”的表情中看出来了:基泽已经痛苦地意识到,富人终究是富人,穷人也还是穷人。他们虽然可以偶尔偷偷在主人家享受梦想的生活,但他们在富人眼中依然象条狗,富人会给他们钱,却永远不会给他们以平等的人的尊重。
如果你认真看,片中很多人物的不同表情都是很微妙,有内涵的。
看清了以上这些表情上的细节,穷人基泽最后失去理智般的爆发也就不难理解了,表情比语言更会说话。
三. 奇怪的道具,穷人梦想的得而复失
初看《寄生虫》时,可能大家对基宇得到的那块石头盆景都有点莫名,我也不是非常理解,看完第二遍才有了新的发现。
这块富人同学委托基宇替他做家教时带来的礼物,被装在一个高档的包装盒里,穷人家对这样一个不能吃的东西不是很感兴趣,但基宇却很喜欢。
因为同学说这块石头有带来成功和财富的寓意,这正是连续四次都没考上大学的基宇所需要的运气。他没有别的人和关系可以指望,这块石头从这时起就象征了他对于未来所有美好的梦想。
这块石头的第二次出场,正是基宇他们回到被暴雨水淹的地下室家里。这块本应该沉在水下的石头却浮在了基宇的面前,于是基宇那天在避难所睡觉都抱着它。
在基宇心目中,虽然他们犯了错误,情况已经很糟,但只要带着这块石头,他就依然还能怀抱着希望和光明的梦想。石头还在,他的一点固执的信念和勇气就还在。
但相当具有黑色幽默意味的是,很快基宇就被人用这块他随身带着的宝贝石头砸爆了头,血流一地,差点就死了。杀他的与其说是人,不如说是这块他珍爱的石头,他的梦想。
在影片临近结尾处,终于恢复健康的基宇来到河边,亲手把这块曾经寄托他愿望的石头放进了水中。放下的那一刻,他也把那一段如梦的日子也放下了。这块见证奇迹的石头默默躺在河水中,看上去与其他的石头并无差别。
梦醒以后,石头还是普通的石头,穷人也终究只能回归自己原本的生活。
《寄生虫》中,被编导这样精心安排的道具还有多颂的画、男主人的咖啡杯、保姆老公所住地下室墙上的照片等。细细看来,都有耐人寻味的寓意包含在其中。
看一部电影,好像是在看一个或长或短的故事。但要拍一部好电影远不止是在讲一个故事这么简单,它是一个集编、导、演等多方面智慧和创造力的艺术品,不然再好的故事也会被暴殄天物。
美国著名影评人罗杰艾伯特曾说:好电影应该在你每次重复观赏时都依然感觉新颖。
细节决定成败,作为一部好电影的每一帧电影画面,都应该为刻画其主题做出贡献。奉俊昊导演精心打磨的韩国影片《寄生虫》就是这样一部能在大处着眼,又在细微之处体现匠心与功力的佳作,值得重复观看发掘新意。
将那些可能不被人注意,却可以最大程度烘托主题的细节,一点一滴精心安排呈现在片中。既来自真实又富有想象,这才是《寄生虫》名至实归的成功所在。
生活不是单纯的甜和咸,好电影当然也不应该是。它像一枚青橄榄,可以久久咀嚼,回味无穷。